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加九錫」的人幾乎都篡位了,他做夢都想當皇帝,卻至死未能加九錫

歷史上「加九錫」的人幾乎都篡位了,他做夢都想當皇帝,卻至死未能加九錫






九錫的錫在古代通「賜」字,是皇帝賜給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chàng)。是最高禮遇。加九錫在中國古代是權臣的標誌,也是篡位的預演。在趙匡胤直接黃袍加身之前,權臣篡位者必加九錫。通過加九錫一來提醒皇帝該讓位了,二來可以試探天下人心,為正式篡位留出緩衝時間以及提早發現、清除反對力量。




最早加九錫的事西漢末年的王莽。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在公卿大臣九百人請求下,朝廷賜予王莽象徵至高無上禮遇的九錫之命。四年後,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王莽之後,加九錫曹操、司馬昭雖未明著篡奪皇位,但篡位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到東晉時,權臣桓溫也打算加九錫篡位,但卻縷縷失算,至死也未能如願。




桓溫,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東漢名儒桓榮之後,宣城內史桓彝長子。蘇峻之亂時,其父桓彝為叛軍所殺,當時桓溫僅十五歲,枕戈泣血,誓報父仇。咸和六年(331年),曾參與謀劃攻殺其父的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桓溫假扮弔客,混入喪廬,手刃江彪,並追殺其二弟,終報父仇,由此為時人所稱許。後娶南康長公主為妻,加拜駙馬都尉,並襲父爵為萬寧縣男。




永和元年(345年),荊州刺史庾翼病逝,臨終前請求讓兒子庾爰之接掌荊州。荊州位於都城健康上游,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朝廷頭上。東晉以及之後的南朝,權臣起兵,大多數都是從荊州順流而下,直取建康。因而荊州刺史的任命關乎東晉存亡的大事。當時庾氏已專權多年,輔政的侍中何充有意打壓庾氏,就推薦桓溫。



丹楊尹劉惔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桓溫確有奇才,但亦有野心,不能讓其掌握荊州形勝之地。他建議會稽王司馬昱自領荊州,但司馬昱卻不肯採納。同年八月,桓溫升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並領護南蠻校尉,掌握了長江上游的兵權。











桓溫確有大才,有野心也不假,只不過才能稍遜於野心。桓溫出鎮荊州後就想著建立功勛。荊州緊鄰蜀中的成漢政權,成漢國君李勢昏庸無道,驕奢淫逸,成漢國勢江河日下,使桓溫看到了伐蜀的機會。



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桓溫上疏朝廷,請求伐蜀,但朝廷遲遲不回復,桓溫便不再等,直接出兵。次年二月,桓溫兵至青衣(今四川名山北),李勢慌忙命將領李福、昝(zǎn)堅率大軍趕赴合水,以抵禦晉軍。




成漢諸將欲在江南設伏,然而不知怎麼搞的,昝堅從江北鴛鴦琦渡江後向犍為(今四川彭山東)開進,竟與晉軍異道而行。桓溫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打到了成都城下。這時昝堅才回過神來,急忙從沙頭津(今四川新津南)渡江還軍,得知晉軍已攻至成都城外,不戰自潰。




晉軍進至成都東南的笮(zuó)橋,成漢作殊死一搏。在成漢猛烈的進攻下,晉軍死傷慘重,蜀軍的亂箭射來,一直落到桓溫的馬前,晉軍人心動搖,萬分危急。桓溫無奈之下只得下令鳴金收兵,但戲劇性的是,傳令官稀里糊塗的傳錯了命令——不是鳴金收兵,而是擊鼓進軍。戰鼓聲隆隆響起,響徹山林。晉軍被打得暈頭轉向,不清楚戰況。以為敵人已敗,晉軍取勝,大總攻開始了。個個精神振奮,瘋狂地發起攻擊,喊殺聲衝天。前鋒袁喬聽到鼓聲,勒馬回身,衝進敵陣,士兵們個個視死如歸。蜀軍也被對手的拚命嚇呆了,軍心大亂,轉身就逃。走投無路的李勢最終選擇投降,成漢滅亡。



永和四年(348年),朝廷封賞平蜀之功,桓溫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賀郡公。初嘗甜頭以後,桓溫的野心也隨之膨脹,要北伐建功,篡位稱帝。











永和五年(349),桓溫上疏朝廷,請求北伐。朝廷認為桓溫已勢大難制,不願意讓桓溫借北伐之機再次擴大勢力。改派國丈褚裒(póu)率軍北伐。褚國丈名氣很大,但打仗不行,北伐失利,褚裒慚恨病死。



褚裒死後,朝廷搬出名士殷浩擔任揚州刺史,制衡桓溫主持北伐。殷浩是當時的清談大師,玄學界的一哥。年輕時的桓溫也喜好清談,是殷浩的迷弟一枚,常到殷浩家旁聽,但一直入不了門。桓溫曾與殷浩清談,總是被殷浩碾壓,氣的桓溫上馬持矛作勢欲刺殷浩。但殷浩也就是嘴上功夫,沒什麼實際才能。在揚州刺史任上,殷浩先後發動兩次北伐,卻連遭敗績,在荊州幸災樂禍的桓溫立即上書指責殷浩,又挖苦殷浩為狡說詭辯之人。朝廷迫不得已,將殷浩流放。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溫率軍北伐前秦,親率步騎四萬自江陵出發北上,梁州刺史司馬勛從漢中進軍關中。晉軍一度攻入關中,關中百姓牽牛擔酒沿路迎接,許多老人更是疼哭失聲:「沒想過今天還能再次見到官軍!」但最終因糧秣不繼,桓溫被迫撤返江陵,並將關中三千多戶百姓一同遷走。秦軍隨後趁勢追擊,晉軍大敗,傷亡甚眾。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二次北伐,行經金城,看見自己年輕時栽種的柳樹都已十圍了,感嘆地說:「樹尚且如此,人哪能不老!」手握枝條,淚流滿面。此次北伐一度收復洛陽,但桓溫意在奪取健康的皇位,無意固守洛陽。朝廷也不發兵支持。不久,桓溫班師南回,中原大地各州又陷於胡虜。




太和四年(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目標是前燕。北伐之前,桓溫不聽親信郗超之言,既不速戰速決,直撲鄴城。又未能預置糧草,以備後用。前燕大將慕容垂、傅末波等人率八萬大軍前來抵抗晉軍,兩軍對峙於枋頭,晉軍因軍糧耗盡而退兵。慕容垂率八千騎軍追趕,與晉軍戰於襄邑。桓溫大敗,死傷三萬人。











第三次北伐慘敗使桓溫大為沮喪,此時桓溫已年近花甲,時不我待。原本桓溫希望先建立功勛,然後回朝接受九錫,從而奪取政權。但美好計劃一再落空,桓溫開始焦躁起來。寧康元年(373年),桓溫領兵入京朝見孝武帝司馬曜,意圖以武力脅迫急朝廷給自己加九錫。然而桓溫又失算了,因為他遇到了謝安。




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謝安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昇平三年(359年),謝安之弟、豫州刺史謝萬與北中郎將郗曇兵分兩路,北伐前燕,結果謝萬大敗而回,使得豫州大部淪陷,最終被廢為庶人。謝萬被廢,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謝安始出仕。




桓溫入京,太后褚蒜子命謝安及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此前桓溫已盡誅潁川庾氏,因而當時建康城裡有人傳言桓溫要殺王、謝,晉室的天下要轉落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謝安卻神色不變,說:「晉室的存亡,就取決於此行。」




桓溫部署重兵守衛接待百官,百官都驚慌失色。王坦之汗流浹背,連手板都拿倒了。只有謝安從容就座。入座後,謝安不卑不亢,與桓溫笑談良久,桓溫始終沒敢對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同年三月,桓溫病重,篡位之心更加急迫。讓屬下袁宏起草奏表,要朝廷給自己加九錫。




謝安見奏表後,就說這奏表寫的不行啊,這句有語病,那句用詞不當。然後就挽起袖子動手修改原稿,十多天還未改好,一直拖到桓溫病死。三十年後,桓溫幼子桓玄自封楚王、加九錫,接受晉安帝禪讓建立桓楚政權,這才完成了桓溫遺願。



作者:

漢唐歸來,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賈府里的管家太「囂張」,他們是如何寄生在主子身上吸血的?
小伙趕回家,卻發現老爸走出自己的房間,媳婦正在穿褲子,衝動之下,他舉起了鋤頭……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