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做了54年皇帝的漢武帝到底給後世留下了什麼?不僅是衛子夫霍其病

做了54年皇帝的漢武帝到底給後世留下了什麼?不僅是衛子夫霍其病

原標題:做了54年皇帝的漢武帝到底給後世留下了什麼?不僅是衛子夫霍其病


漢武帝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歷史人物。敘述評價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馬遷的《史記》成書於武帝太初年間,由於個人的不幸遭際和政治異見,他對武帝這個時代的評述摻入了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和主觀偏見。


從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中華民族獲得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廣闊生存空間。


二是變古創製,包括收相權、行察舉、削王國、改兵制、設刺史、統一貨幣、專管鹽鐵、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製,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三是將儒學提升為國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國家為本位、適應政治統治的意識形態,從而掌控了主流輿論,並且為精英階層(士大夫)和社會樹立了人文理想以及價值標準。

四是徹底廢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繼承製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設計制訂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並通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洲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從16歲即位之初,就已經超越了長城屏障以內漢帝國的有限區域,而投向了廣闊的南海與西域。


漢武帝是一個變法改制並且取得了偉大成功的帝王,是一個雄才大略規模宏遠的君主。他是一個宏揚學術崇尚知識的賢君,也是一個知過能改,虛懷納諫,任人以賢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詔書說:「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元朔六年詔書又說:「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


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變。他始終認為,只要情況變了,政策也要變,「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


漢武帝是一位承前啟後而又開天闢地的真正偉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歷史上,他所建樹的文治武功無人可及。他的風流倜儻超群絕倫。他的想像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鬥爭成為藝術。他的權變和機謀令同時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鑒人之明。


他開創製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才藝。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


他不僅開創了制度,塑造了時代,他的業績和作為也深深地熔鑄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與傳統中。漢民族之名,即來源於被他以銀河作為命名的一個年代——「天漢」。在他那個時代所開拓的疆土,從閩粵瓊崖直到川黔滇,從於闐阿爾泰到黑吉遼,勾勒了日後兩千年間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而這個帝國影響力所幅射的範圍,由鹹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到印度支那,則擴展成了漢文化影響所覆蓋的一個大文化圈。


偉人和天才是無法描畫的,是不可思議的,是難以用通常標準衡量的,也是無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評估的。



漢武帝的人生充滿矛盾。他愛民如子,同時殺人如麻。他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英雄、偉人、壯士、志士和聖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會同樣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欽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懼他——這就是劉徹。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與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他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重演了曹家篡漢一幕
日本狂傲宣稱三個月佔領中國,可淞滬會戰三個月連上海也沒打下來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