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夏無病秋虛弱,秋季養生正當時

一夏無病秋虛弱,秋季養生正當時

「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過後氣溫逐漸由升溫轉成降溫,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人極易倦怠、乏力等。炎炎夏日,身體經過了大量的消耗,急需在秋天得到滋補跟保養,所以秋季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怎樣養生才合適呢?今天給大家講講入秋養生之法,建議收藏並照做!

1

不要暴飲暴食

秋季氣候宜人,食物豐富,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

健康合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宜多食酸味果蔬,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蔔、白梨等,這對護肝益肺大有好處;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

3

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4

適宜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但是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實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葯補不如食補。

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5

午後小睡

很多人午後易疲倦,不妨嘗試一種簡單的「療法」——每日午後小睡15分鐘。臨床證明,午後小睡15分鐘可以消除睏乏,其效果比夜間多睡兩個小時好得多。

入秋養生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預防感冒腹瀉

入秋後逐漸下降的氣溫適合病毒趁虛而入,人容易感冒。同時也適宜一些致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是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因此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要注意飲食調理,注意氣候冷熱變化,加強鍛煉。每日早晚養成用冷水洗臉、熱水泡足的習慣,對提高身體抵抗力有很大幫助。

防肺疾

中醫認為初秋燥氣滋蔓,濕氣未退,濕邪燥邪合併,易傷人肺氣,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中醫有清熱潤肺之法,可用麥冬30g、菊花15g,煎水代茶飲用。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飲品。

另外,秋季乾燥,空氣中的粉塵、有害物質較多,是肺容易出問題的季節。潤肺是排毒的關鍵,多做有氧運動多出汗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防中風

晚秋寒氣漸長,與燥邪結合,寒主收引、使血管收縮,腦血管病變也因之增多,輕者口眼歪斜,重者倒地不起,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可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防止進食過飽,晚餐以八分為宜;日間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早晚適度添加衣物,避免被風邪所傷。

廣積德提醒

天氣逐漸變涼,早晚溫差大,會引起皮膚毛孔收縮,皮膚表面的皮脂腺與汗腺分泌減少,從而使得皮膚表面很容易喪失水分,這時就需要及時補充。如果不注意補水,很有可能會導致皺紋和色斑的產生,愛美的女士要特別注意啦!

-End-

轉發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佟話人生 的精彩文章:

《論語》:死要面子活受罪
《論語》:遠見決定未來

TAG:佟話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