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早逝之謎:痔瘡雖小但也不能隨便治

張居正早逝之謎:痔瘡雖小但也不能隨便治

原標題:張居正早逝之謎:痔瘡雖小但也不能隨便治


??


張居正死時只有57歲。他為什麼死得那麼早?

主流說法是他死於痔瘡發作。萬曆九年(1581年),從張居正故鄉來了一位民間醫師,給輾轉卧榻的張居正治病。他給出的方子對痔瘡治療效果不錯,但也極大損害了張居正的健康,張居正在奏章中說自己「數日以來,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無力,寸步難移」。


這不像是痔瘡發作。


那麼,張居正到底死於什麼呢?


要想搞清楚這一點,首先要知道當時的人是如何治療痔瘡的:他們使用一種叫「枯痔散」的藥物塗在患處,令其自行乾枯壞死並最終脫落。而枯痔散的主要成分是:白礬、蟾酥、輕粉、砒霜、天靈蓋。

白礬還好,且不去說,天靈蓋也不說。蟾酥是蟾蜍表皮腺體的分泌物,輕粉是氯化亞汞結晶,兩者均有毒,砒霜更是大名鼎鼎的毒藥。


明朝人就是利用這些毒物治病的。


需要指出的是,直腸黏膜的吸收能力相當強。而明朝醫生給張居正治療痔瘡的辦法,就是每天三次,持續不斷地往其直腸黏膜上外敷包括砒霜在內的各種毒藥,而且治療周期可能很長。後人不知道張居正用了多長時間,但據記載,有一個患者前後使用了整整16天。


而急性砒霜中毒的癥狀有兩大類:一類是急性胃腸炎表現,一類是神經系統損傷表現。小劑量反覆攝入者表現類似,但癥狀較輕且起病較為緩慢。張居正死前「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無力,寸步難移」,很符合砒霜中毒的表現。


因此,後人可以合理推測:張居正死於砒霜中毒,中毒原因為長時間、高頻度使用枯痔散,希望枯痔散能讓痔瘡去根。

一代英才張居正就這樣離去了。

他去世後,明朝剛剛開始的中興就此終結,大明再次進入衰落的軌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戴笠為何對領袖死忠?
與電影不一樣,在真實的戰場上,日軍是這樣組織進攻的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