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興資本國際配售已獲數倍認購 PICC等已確定認購

華興資本國際配售已獲數倍認購 PICC等已確定認購

根據「IPO早知道」獨家消息源,9月14日首日招股,機構投資者對華興資本IPO認購反應踴躍,據悉PICC、對沖基金Coatue Management、陽光保險、凱思博投資管理(Keywise Capital),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規模最大且經驗最為豐富的投資管理公司之一The Capital Group(資本集團)也參與了認購,目前,華興資本國際配售已獲數倍認購。

來源 | IPO早知道

9月13日,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911)(下稱「華興資本」)在香港召開IPO新聞發布會,正式啟動在港公開發售。

(圖片為IPO早知道獨家)

據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了解,此次華興資本IPO全球發售的股份數為85,008,000股,其中10%為香港公開發售股份,90%為國際配售股份,發行價格區間為31.8-34.8港元/股,若加上綠鞋計劃,華興資本最高募集資金為3.96到4.33億美元。

已敲定三家基石投資者

更新的招股書顯示,如果按照34.8港元/股發售價計算,華興資本市值將達191億港元(約合24.34億美元)。

此次募集的資金,40%將用於進一步擴展投資投行業務,20%用於進一步擴展投資管理業務,20%用於發展私人財富管理業務,10%投資於所有業務的科技發展,最後10%用於一般公司用途。

華興資本IPO共引入三名基石投資者:三家基石投資者認可華興資本在新經濟金融服務領域的長期價值,未來在國際化、金融科技、互聯網證券、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都與華興資本有著深度合作空間。

其中,螞蟻金服在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螞蟻金服的投資將對華興資本上市及市場情緒帶來正面影響。

根據公開資料,LGT成立於1920年,隸屬於列支敦斯登皇室,是由家族擁有的全球最大私人銀行及資產管理集團。

LGT專註於私募基金、對沖基金等資產管理業務,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管理資產規模(AUM)約2100億美元。此外,LGT也是中國境內首批國際機構投資者之一,在亞洲業務迅猛增長拉動下,近年財務表現強勁。

雪湖資本對沖基金旗下管理資產超過10億美元。官網顯示,其受託管理資金主要來自全球性機構投資者,包括頂尖大學的捐贈基金、非盈利基金會、家族基金、養老基金及國家主權基金。雪湖資本的創始人及首席投資官馬自銘,同時擔任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成員。

螞蟻金服將通過支付寶認購5000萬美元,雪湖資本認購5000萬美元,兩者認購份額分別占發售股份11.5%;列支敦斯登私人銀行LGT認購2500萬美元,占發售股份5.8%。三家基石投資人的認購份額已經接近1/3。

華興資本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包凡也坦言:「我們肯定會看未來的互聯網業務,如果要做好互聯網業務,我覺得有幾點,一個是需要流量支持;第二,需要技術的支持;第三,需要對金融業務的理解、產品能力。後面這一點我們自己做沒有問題,前面兩點我們很願意尋求跟合作夥伴共同提供解決方案。具體跟誰合作、怎麼合作,這些事都是在探討當中。」

本次華興資本IPO香港公開發行將於9月19日12時正式結束,屆時最終發行價將敲定。公司股票預計於9月27日在港交所正式上市。

「不止是FA」的華興是什麼?

直到2015年,FA(財務顧問)仍是外界對華興資本最主要的認知。

這一年,中國互聯網發生了一系列大合併: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點評,而華興以財務顧問的身份深度參與了上述全部案例,坐穩了中國新經濟領域DealMaker的頭把交椅。

撮合交易曾經是華興最熟悉和擅長的領域。自2005年成立,華興就相繼在噹噹網、千橡互動、暴風影音、開心網、優酷土豆等項目中擔當「幕後推手」。

而當一眾新生FA夢想成為下一個華興時,包凡的野心卻早已不只是「投資銀行家」。

轉折點發生在2012年。此前,經歷了2008年、2009年金融風暴,華興也有過「一年就做成三個單子」的艱難時刻。包凡把合伙人團隊拉到杭州,開了一場「富春山居會議」,主題是:財務顧問業務之外,華興要不要、值不值得做更大的事?

經過討論,華興達成的共識是:移動互聯網的局面逐漸形成,這背後有巨大的歷史機遇。包凡說:「如果我們不抓住,將來一定會後悔。」

同年和次年,華興火速布局在香港、美國的券商業務和投資管理業務。華興2.0時代自此啟幕。

華興近來的一系列變化都可被視為2012年的延續動作——投資銀行之外,華興現還擁有直投、華菁證券等多條業務線。根據包凡的定義,華興搭建了一個「漏斗式」的業務模式——開口是早期項目平台,包括Alpha、星起等等;往下是成長期項目的私募融資、併購服務,再到成熟期企業的A股、港股、美股證券市場服務。

基於漏斗模型,華興要講述的故事是:串聯起創業早期、成長期、後期以及上市後企業的三大成長曆程,並根據不同階段提供私募融資、直接投資、併購、股票承銷、資產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漏斗模式(來自華興資本招股書)

「交易撮合方」自身IPO的動力何在?

某種程度上,華興IPO也是2012年那次歷史性轉折的延續。

一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分析師告訴36氪,IPO對華興至少有兩個顯著作用:一是更有助於將公司業務平台化;同時為旗下的多線業務融來更多自有資金,比如在投資和券商板塊上,「拿牌照、以及做金融市場都需要大量的資本金」。一旦IPO之後,華興將進一步成為覆蓋全鏈條、橫跨一二級市場的金融服務機構。

根據招股書,華興對未來戰略的規劃是:擴大經濟行業覆蓋面、持續開發產品組合,同時在國際化擴張、賦能及投資人才等層面發力。

在華興之前,同為投資銀行的中金公司,已於2015年就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它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擁有顯赫的官方背景。截至6月25日,其市值為593.68億港元。

有別於中金公司的是,華興所服務的新經濟勢力可能會成為支撐其估值的一大利器。

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興資本已為約700項交易提供顧問服務,交易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投資管理業務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41億美元,華興證券(香港)已擔任28項香港及美國IPO的承銷商,籌資共計141億美元(行使超額配股權後)——幾乎無一例外,這些交易均處於新經濟領域。

為什麼選擇港股?

在今年1月的媒體溝通會上,包凡曾對外表示,2017年資本市場有「三件大事」,其一就是港股推出「同股不同權」、允許私募科技企業香港上市的新政策,「將為市場帶來變化」。

2017年底,在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推動下,港交所出台了成立25年來最大的變革: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允許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李小加曾將港股市場形容為「自由戀愛」——從制度層面上來說,三地股市中,港股的上市制度設計已經越來越接近納斯達克,均採用披露制。

從IPO審核通過率來看,2017年共310家申請,僅有8家被拒。同時,香港IPO審核速度快,企業共遞交上市申請表格到出裁決結果,平均只需要120天。

就估值而言,三地中A股給出的估值最高,但其門檻也最高,而美股和港股都較為國際化,香港又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要說兩地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理解程度,香港肯定更懂。

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林家昌曾表示,中國新經濟公司以往多赴美IPO,香港錯過了很多機會,現在在政策上做出修改調整後,「如果中國(新經濟)公司選擇A股以外市場的話,最好的地方就是香港。」

除去政策層面的利好外,港股也正迎來時隔十年的「黃金時代」。今年1月,恒生指數一度衝上33484點,突破了它在2008年創下的歷史高點。

包凡在招股書公開信里曾提到,考慮到家庭收入的增加、投資需求和結構的複雜化,資產管理、財富管理、金融科技等業務方向將迎來高速發展。同時,新經濟領域正在顯現出財富效應。在這樣的夥伴支持下,華興資本目前構築的投資銀行、投資管理、華菁證券三大細分業務或許會有新的增長良機。

此前,包凡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要「立足新經濟、做出一家世界級的華人金融機構」。赴港IPO或許是加快華興完成夢想的重要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ThinCI籌集6500萬美元,開發自動駕駛汽車AI晶元
特朗普成FB最大政治廣告主 5月至今共花費27.4萬美元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