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十魔試煉之含義!魔考,任何修行人都逃不過的試煉!

道教十魔試煉之含義!魔考,任何修行人都逃不過的試煉!






道教十魔試煉之含義!魔考,任何修行人都逃不過的試煉!






何為魔?



近代西方通俗文化於網路與媒體的侵浸,以及佛教經典之大力宣揚之下,對於「魔」的觀念與我至道文化的差別甚鉅。《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從石作磨。梁武帝攺從鬼。」磨本來有砥礪試煉之義,改石為鬼而皆成大力邪鬼之說。




此者與我道教經典之義有所不同。於道教而言,元始天尊龍漢開圖爾後統御三界,有無數之自然之神靈通過修鍊而登真。於顯者為之仙帝,主司賜福與教化。於隱者為之魔帝,主司護衛與懲戒。此者正與我道兩儀之說相符。仙帝與魔帝同屬元始天尊之麾下,魔帝嚴鎮北酆之上,而此地也正是「雷城」之所在。




魔帝者又以五大魔帝為代表。《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一:「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丑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游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上天度人,嚴攝北酆。」以此可知其神格與仙帝相同,可達諸天之界。




《上清隱書》玉清神霄王曰:「凡鬼魔巧便變化萬端,或沉或浮,或見或亡,或聚或隱,或藏或形,或氣或死或生,或飛雲中或治空洞,五色恍惚無有常形,如此皆承六天之運,受會於三天,在其度之內故得肆其凶丑。高上亦以後學多巧民心不純,洎害繁生惡逆滋彰,故容之以威民使協真,以罰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滅其根種也。




若使運終數訖則其氣自消,民心自然而純學者自然成仙也。」以此可知在仙帝隨方設教無量度人之時,魔帝及四齣搜捕邪精以衛後學,飛空變幻考驗試煉,可令後學自知清靜之功立身之德所擁幾何。





道教之中魔的種類




道教之經典將魔分成十類,《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行道之士,先明於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於篇內。學者深而造之,勿為魔之所試,斯道不難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此十魔者惟有天魔為仙帝所幻試,非野鬼或邪魔之所為,其餘九者須謹慎應對之。經中有提及訣、印、咒以退之等等在此不便多提,下文以內煉修為之義而對之。





十魔試煉之含義



1

天魔




《上經大法》:「天魔者,修鍊居山之士一念纖塵,而被魔王之所敗而不能成真。何者?正煉火丹修真養浩行持入靖,或目見顯現形影,幢蓋幡花百種天香異雲覆室,或耳聞仙樂之韻,此乃天魔之所試,即非正道之所履行也。」




對於天魔魔之說可謂「著象」所至。在《坐忘樞翼》有提到:「若定中念想。則有多感眾邪。百魅隨心應現。真人老君。神異詭怪。是其祥也。」自是端正體心而寂守,心常靜以符道元,當知空中無形,有形者道之末也。所當見幻識幻,如當風掠而不著,幻滅爾後即證《上經大法》:「其魔自退,變神為元始天尊。」,此點經文所言無誤,而實作者所驗之非一般之俗想,當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空中之妙有者本乃一炁也,一炁元始乃永恆之真。此天魔滅幻之試煉過後才能算是「初得一炁入玄門」。



2

地魔



《上經大法》:「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變神,書符呪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試。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議,步掏書呪而亂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語,抵敵道法毀辱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試也。」




對於地魔之說可謂「修鍊不足」所至。步罡變化一炁通神,爾後持法書符之際竄起不正之念,隨壇地司城隍感知其邪念而阻其玄法運行,使其法不靈不應。此皆是持煉法度之人平日心不修正誡律不遵所致,身中心性內煉之事旁人不可知,雖言語莊重行為有節,然心念不正稍有縱馳者神人地司即察。趁念不正更亂其心,以示急急正心斷念。若誡示不醒者必然群魔竄心,日後身敗名裂登真無望皆由此啟。



3

人魔




《上經大法》:「夫人魔者,行持之士皆有之。或居山或入室,書符步呪掏訣行持,方欲行用一念有殊,或被言語誼嘩穢臭腥膻,雞犬、孕婦、師僧尼俗衝突壇場,以至惑亂法身思存不正,符水不應呪訣不靈,皆人魔之所試也。」




對於人魔之說法可謂「俗緣無斷」所至。此點學道修真之士多人有之,當須多加留心。學道之人本應深居簡出,所結者止於雲朋霞友而已。若無應酬往來何有尼俗之輩喧嘩道壇,若拒酒食邀約何有腥膻之物穢臭居室,若不情希升進何有師僧衝突壇場不寧,若無顯德露能何有雞犬、孕婦聲聞不停。此般終日吵鬧無休必然身心不得安寧,心不遠俗必然離道日遠,符水不應呪訣不靈此理所當然也,俗緣不斷獨居深山也無用。



4

鬼魔




《上經大法》:「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壇於伏屍之地,一念稍悞,即夜夢魅,屋宇虛嗚,禽鼠出以現形蛇,蟲顯其怪狀,惑亂正法恣壞靈壇,皆鬼魔之所試也。」




對於鬼魔之說法可謂「法煉不專」所至。學道修真之士勤習道法以濟眾生而得積功,學一則專勤習則精,日久功夫自然深熟,倘若貪多好學無一專精,遇有大力邪鬼糾纏欲驅退之,然而施法不純召降不精,以此行者猶如小丑獻世,徒惹邪穢纏身嬉鬧而已。《清微道法樞紐》:「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正氣者天罡也一炁之發散也,保常寂心以入其道,養其浩運法必靈。言雖如此但得幾分之專精,學道煉法之士當須自明。



5

神魔




《上經大法》:「夫神魔者,行持之士,或因驅攝或破廟除精攝祟召魂、一念恣狂多為神魔之所試。或現形影或作言詞,拋石旋風吹號嘆泣,變化多端見其異狀,盜法壇之供具竊丹藥之祕文,惑惱法身無有休息,皆神魔之所試也。」




對於神魔之說法可謂「誡律不嚴」所至。昔時薩天師在外雲遊,遇有神主不在,神使索求淫祀之廟,故召攝天雷以勘斬之。隨後主神回見心有不甘,請領戒鞭以尾隨天師欲伺其犯戒而擊之。十二年爾後未見有分犯戒律故誠心敬佩,自請為天師護法。學道之人法煉之士,當須以戒為止神鬼自然不敢相擾。



6

陽魔




《上經大法》:「夫陽魔者,行持者正欲內行,以濟生死其一,心念不真或情慾四起,怨憎作念受著情懷,煩惱憂心是非競亂,此陽魔之所試也。」




對於陽魔之說法可謂「性命不周」所至,此點於歷代多有之。修鍊之士本當心常寂靜內養正氣,於內者常安於外者常逸,俗緣謝盡死生如一。若收心未竟其而功者,煉養有盛此必然身強氣盛慾念大作,俗念不斷必然怨憎時有,人倫未盡必然憂心煩惱。先命後性者於收心此項必須更下功夫。



7

陰魔




《上經大法》:「夫陰魔者,居山之士修習祕文,或思存之際入室之間,一念差殊聞四野歌悲冷風亂作,心生倒見妄起貪嗔,談及雜言多宣死諱,或行於道路逢僧遇屍血穢厭我神光,皆陰魔之所試也。」




對於陰魔之說法可謂「取氣不純」所至。存思之前當知至道之氣正直浩大生生不絕,故只取正真生氣不用雜炁。且煉養之際不觸死穢不言屍喪,修鍊之士若不以此為分際,取氣茫然萬般皆觸所言無擇,存思煉養之際念頭一差,即感召非物或心生左道之念,又觸念不滅意隨心牽日久必然敗道。



8

病魔




《上經大法》:「夫病魔者,行持之士一念乖殊,四大失理飲食差時,寒暑失調多生疾患,纏綿不退損害行持,此病魔之所試也。」




對於病魔之說法可謂「衛生失調」所至,飢當食寒當衣,此符自然之理也。若餐飲無序寒暑不避旱濕不分,悖逆天象自然之理故而生病,此病者乃自取也。



9

妖魔




《上經大法》:「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凡入靖修鍊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艷以求宿食,或歌艷麗詩詞以現形影。故行大法之士,多忌之。」




對於妖魔之說法可謂「正氣不足」所至,《道法樞紐》或問:制邪之道如何?師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子不聞「花月之妖不敢見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猶且知懼,況有道之士哉。而此句原於袁牧《甘澤謠》素娥曰:「請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某不復生也。」三思問其繇,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來亦以多言梁公之心將興李氏。今梁公乃時之正人,某固不敢見。」(梁公,狄人傑)。學道修真之士,心行光正故妖魅邪祟不敢進身,山精邪魅競相來戲者,必然心有不正有虧暗室。



10

境魔




《上經大法》:「夫境魔者,行持之際或於道路別室之中,見一物而一念起貪嗔之心,目視非色耳聽惡聲,或入室中見諸氣象形影之端,皆境魔之所試也。」




對於境魔之說法可謂「清靜不足」所至,學道修真之士營生於外見諸色形聲財貨奇物,可同求不可同貪。入室瞑目靜心見諸祥瑞內景,不可著幻。《清靜》:「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但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入境滅境乃得常寂。心能常寂此乃道同。






結語




《上清隱書》高上消魔王曰:凡上真已成真人猶凶魔所試,何況凡學之夫耶。仙道得成,亦不被試者,皆是九天制魔保舉,故魔宜先試其邪正也。得魔保舉便白日升天,豈可為咎魔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之十六,玄師曰:凡學士行持洞視,多致群魔所惱,遂乃退敗功力。如見美貌靈妃,不可熟視,多是三官五帝玉童玉女,察人功過。亦有清靈善爽魔軍變化故來惑人。或作鬼怪變現百種魔試,欲人大功不成。及內人親戚間阻皆魔鬼使然,欲其中道而廢。






















































































































































































































































































































































































































































































































































































































































































































以「道」相通,未來世界宗教革新(人類和諧共存)綱要性探析




首先闡明,人類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為設定一個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於概念之中,錯失對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認識與實踐,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以此,對待「概念」 應當遵循「立足本原,著重內涵,與時俱進,動態變化,解決問題,實事求是」原則。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並以道教思想為基——大道相通,就未來世界宗教革新(人類和諧共存)進行綱要性初步探析,體現出「道」本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所不在」的內涵特徵以及宗教「繼承傳統、與時俱進、生存為本」的革新觀,簡述如下:




1、科學、民主是歷史進步的產物,和諧、自由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但是,歷史今天,人類生存面臨重要問題:人本侵犯自然,物慾腐蝕心靈,多元各自政,信仰錯亂方向……使得科學脫離人文,民主徒有虛名,和諧無從奠基,自由異化泛濫……人類生存所有問題歸結起來表面看已經造成「天怒人怨」,實質則為「心靈劫難」。




2、宗教以探尋宇宙、生命、社會真相為本——唯有發揮宗教心靈導向、化解及撫慰作用——教化心靈,啟發智慧,鼓勵自由,約束放縱,消除愚昧,拯救狂妄,與政治、法律等社會諸多機能協調統一,促進構建人神共治,才是人類社會最終出路。但是,宗教內涵與形式兩方面同時需要傳承革新,與時俱進,以體現人文與科學、精神與物質、信仰與修鍊、智慧與道德、治國與平天下相統一,而辯證處理宗教「教化」、「教會」及其與社會、國家、民族對應關係,探求並致力於實現人類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於歷史上狹義宗教凌駕於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據信仰、修鍊與秩序管理的統一進行設定——立足自然整體觀,既是原則,又是方法,還是目標,在精神純美與世俗需求之間建立平衡,實現人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就是說,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決人性弊端,實現信仰、修鍊、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會目標的完善管理。




4、無論個體的人,還是社會群體,唯以「天、地、人」三道(規律、原則、方法)制衡才能夠實現「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靈(心性)修鍊,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國家歷史傳統,「人道」代表當前社會世俗需求。遵從三道統一,使得人類在滿足世俗需求和拯救靈魂之間建立平衡能夠實現。




5、面對人性「概念固化、執偏概全、慾望過度、元氣損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類遵從三道統一即在真理與邪說、正義與邪惡之間做出選擇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間,減少災難,體現出天有好生之德。




6、當前宗教及整個人類出現問題積弊已深,非「多元一統」不能解決問題。多元化的思想混亂——「百家爭鳴」時代如何實現「一統」?唯有宇宙之「道」貫通天地,貫通萬物,貫通多元化思想,衝破概念固化,萃取內涵實質——實施革新,才能夠在人類文明的繼承中糅合當今成就得以實現——既尊重生命個體、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個體、各文明及宗教回歸(遵從)同一大道真理,並且在一定範圍內實現民族、國家或共同體的「一統」。否則,各自站在自我立場,各自服務自我利益,只能導致意識形態和社會秩序的混亂。




7、革新在於應用。應用在於適宜。適宜在於立足現實,體悟大道,傳承歷史,糅合文明,開拓進取,不拘一格,相對圓滿有效解決人類當前及未來存在問題。




8、道教以宇宙之「道」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據。「道」做為萬物誕生的本原,不僅是意識形態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識形態的客觀獨立存在——其前者存在遠遠不能夠真實反映後者,決定人類現實問題永遠需要不斷調整、補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為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客觀獨立存在,遠大於概念存在,不應被概念束縛和局限,而立足真實體驗及當前狀況,並以歷史傳統為依據,做以調整、補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華祖先以「道」的理念賦予子孫後人(龍的傳人)之教化,包括狹義道教——具有特定教義、教規、儀程、團體性質與廣義道教——具有民族、國家意識形態實施全民教化性質的統一。史實證明,道教源自中國遠古文明,自盤古開天至三皇五帝以來形成整個中華文明史「道統」傳承——正是中華民族早期祖先對「道」的天人合一的實踐、認識與教化,才形成並維繫中華博大文明。如果脫離狹義與廣義道教的存在,中華民族及文明將不復存在。以此,完整、真實的道教概念與「無神論」及社會學者通常所謂「道教」概念有本質差異,前者認為道教由中華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溝通直接創立並演變,後者則狹義認為由張道陵創立,並是人類意識形態的產物,形成對道教的割裂認識。




10、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宇宙各萬物以「道」為存在根本和演化,順則生,逆則亡。「道」的實質即具有「陰、陽」兩種相對屬性平衡一體的混元真炁(氣)——同時具有物質、能量、信息(靈性)的統一,造化生成萬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宇宙各萬物依據不同體悟對其稱謂不同,如「盤古、盤古老祖、鴻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無極老祖、無極老母、無量天尊、祖始爺、老天爺、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蘊含「開天闢地創世紀、宇宙永恆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稱謂,概指其也——智慈兼備,威儀大方,法力無上,人神共仰。人類信仰其,與其能量和智慧溝通,既祈保平安,又實現心靈回歸終極價值,等同追求與遵循自然大道——高揚真知與慈善(順從自然規律),力挽無知與卑劣(違背自然規律),體現出信仰與修鍊、科學與人文的統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類普世價值。




11、道教對混元真炁具有獨到而系統認識,認為混元真炁不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盤古,而且對於「開天闢地」起主導作用,稱謂「先天元炁」,《道德經》描述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後陰、陽二氣交合形成「後天元炁」,《道德經》描述為「三」,具有誕生生命萬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稱謂「靈魂」——靈魂元炁相對宇宙而言屬於「後天」,但相對生命肉體而言又屬「先天」。同時,生命肉體由父母陰、陽精氣物質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兩者「元炁」對於生命體而言同屬「先天」,共同構成生命體具有能量與智慧的本質存在和有機運轉。但是,大多生命體失卻清靜心,不認識生命本質與修行,對於元炁只知用而不知節,更不知養,造成身心疲憊,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體心態清靜,靜則陰陽平衡合於元炁特徵,元炁得以節、養,生命體獲得運轉必須的能量與信息(靈性、智慧)。以此,以提升靈魂能量和信息的修鍊稱謂「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謂「明道」或「得道」,並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類戰爭、衝突不僅發生在同一宗教與文明之內,而且發生在不同宗教與文明之間,反映出人類本身對絕對永恆「大道」真理認識及實踐的局限性與悲哀性,同時反映出人類所認識及實踐的永遠只能是相對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宇宙各萬物永遠不能代表絕對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夠代表,但其隱於無形,從來不曾直接臨世,僅以派遣使者方式傳播文明,形成相對真理。以此,對「道」的虔誠、虛心信仰和修鍊必將成為全人類共有課題(任務),而使得人類有神論、無神論以及各宗教信仰、修鍊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連,感應無形(大道),實踐有形,克服小我,存異求同,共同謀取和諧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為存在——依據「陰陽互根、對應並存」原則,人的靈感反映來源於神,有什麼樣人就有什麼樣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現為同一生命本體的「陰」、「陽」形態。由於「陰」、「陽」形態不同,人、神以「靈魂感應」、簡稱「靈感」溝通。「靈感」來自於個體的人的靈魂反映,與個體的人「道行」——真實反映「道」的能力有關,僅代表個體的人的認識。以此,神既是客觀獨立存在,又是人類意識形態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獨立又統一,辯證表現為神支配人,人體現神。而可以說,一個人、一個民族的文明與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與智慧——在世界範圍,神不是永恆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歷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與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淵源,或有一定血統淵源。同時反映出,人類文明複雜歷程代表神界複雜歷程——神界與人間大致對應。也就是說,人、神雖然「意識形態」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從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恆,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從。




14、在世界範圍內,一定意義可以說,神話傳說或宗教神學誕生一個民族,或者說,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神話傳說或宗教神學,就沒有傳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僅有中國「盤古開天地」神話傳說或道教神學具有思想性、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完整統一,反映中華文明對於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認識,成為世界上唯一未曾斷線的文明。因此,中華民族無論將盤古做為「中華根祖」景仰,還是做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無邊,智慧無上」史實依據,使中華民族自尊、自強、自信、自豪、自責、自勵,屹立世界東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以己為本、以外為用、本用結合、和諧共存」 思想,稱謂「道德文明」——不僅以「道」的真理認識直接轉化為科技與文化藝術生產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實踐直接決定社會和諧與進步發展,謀取實現人類生存身心自由,樹立人類文明典範。




15、客觀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類如何誕生及確切誕生時期,今人難以考證。也就是說,沒有充足理由斷定人類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萬物之靈。但是,可以斷定,人類是自然界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後優勝劣汰——「合道則生,背道則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萬物,並選擇遵從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說,只有人類誕生之後,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類違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則和方法取代人類主宰地球,人類或者不能夠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選擇。




16、依據能量不滅定律,如果人類不能夠存活地球,則靈魂必然向其他時空轉化。如何轉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轉化地球,為其他生命(邪靈動物)所主宰。絕非虛言,現實生活「邪靈」附體禍害人類事例——各類精神病、頑固絕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過人類主宰地球,這種事例還相對屬少數。另如人類歷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靈」支配造成人類大範圍劫難。只有提升靈魂(元氣)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適宜生存的時空轉移才是出路。以此,人類有生必然有滅,沒有絕對永恆,人類生存唯一重要意義在於立足世俗需求實現靈魂升華,相對實現身心自由。




17、本質而言,人類劫難唯一歸結為心靈(靈魂)劫難,元氣耗散,不知亦不能回歸,墜入「邪氣」侵襲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與自我修鍊不能免除。所以,人類虔誠信仰天帝(及神界)價值和意義在於人類以「心靈回歸——清靜」方式獲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氣(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須的能量及智慧。接下來,人類又持續以「陰陽平衡」為特徵的元氣相對持久維持心靈清靜,提升道德素養。所謂「人不遠道,道不遠人」,以實現「我生存,眾生亦生存;我自由,眾生亦自由」,而實現人類生存(和諧秩序)良性循環。以此,體現出(宗教)信仰與(元氣)修鍊的統一,具體表現為天帝教化,啟發智慧,清靜自然,節制慾望,化解仇恨,寬恕博愛……




18、關於正、邪——天道循環,宇內沒有絕對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劃分和相對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徵生命或者事物生長、化育及衰敗、消亡自然規律的內在因素及表象存在,並且相互轉化,對生命存在或事物運轉發揮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現代科學證明有「正、反」物質同時存在。對生命體而言,正、邪有內外之分。並由於生命存在「有誕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規律,邪氣通常不同程度勝過正氣,以邪氣佔主導,所謂「十人九邪」。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轉的。只有發揮人、神做為主觀能動性,修養補充先天元氣,才有可能相對改觀——人、神元氣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說「功力」高深,也就是說元氣造化萬物、所固有陰陽平衡「清靜」的能量和靈性相對較大,大於人體內邪(氣)與外邪(氣)總和的能量及靈性,而使正氣暫時勝過邪氣,即正氣上升,邪氣下降,使生命體身心相對逍遙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況人唯有修持元氣、超越「正、邪」才能相對持久實現身心自由,而擺脫或延緩正(神)轉變為邪(魔)的生死輪迴。




19、宗教對人類生存發揮重要積極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由於人性弊端)人類在宗教信仰過程中始終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務實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異化變質問題。也就是說,迷信及異化不是宗教本質,而是宗教產生、傳播、信仰過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統必然有異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敗壞聲譽的諸多事例,或使宗教脫離「教化」內涵實質,僅存「教會」外在形式,產生「偽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嚴重發展到宗教對立面,產生所謂「邪教」——具有「精神鴉片」——欺騙性及偽科學性特徵,極大傷害人類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兩大派系或者說兩大屬性:「正教」與「邪教」,中國神話作品《封神演義》所謂「闡教」與「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稱謂,而是宗教本身「正、邪」兩大屬性的相對概念,核心問題在於是否遵從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對真理。世界宗教衝突的主要原因在於對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認識與專制獨斷——「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時,正是由於交流傳播過程中「反客為主」的狀況激化與挑起宗教衝突。




21、世界上任何一個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對真理)都不能獨立解決世界問題。世界宗教和諧共處在於遵從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以己為本,以外為用,本用結合,和諧共存——體現出人類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諧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闡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條件成熟時召開「弘揚大道精神,樹立宗教正信,共謀人類福祉」世界宗教大會,承擔世界宗教和諧共處主導責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與修鍊的統一,人神溝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無時無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無時無刻不愚昧——永遠是「道」的謙卑信仰、修鍊者。


道教所言之魔者並非全然為邪惡之類,本有正邪之分。而內魔之患遠多於外魔之擾,當知心若純正絲魔不生,形端氣正邪精驚心。消魔之理不在玄奧之中,但看個人日常之心行舉止如何。


微信號:daoyuancn

加關注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地追求滿足物質上的慾望,卻忘記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我們常常忙著左顧右盼地評斷別人,卻忘了應先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我們又當,如何獲得幸福、成功、圓滿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向,並為探尋時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實的建議。關注道緣,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緣 的精彩文章:

農曆七月十八,恭賀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王母娘娘聖誕,持誦王母寶誥,可獲福無量!

TAG:道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