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肉有營養嗎?史前人為啥要吃人?

人肉有營養嗎?史前人為啥要吃人?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由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辦,授予「乍一看好笑,後又引人深思」的科學領域十大成就。該獎約於每年九月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舉行,評審委員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每次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是「第一屆」。

頒獎儀式中,得獎者可以向公眾解釋他的成就及其應用。但是,如果解釋的時間超過一分鐘,台下抱著布玩偶的甜普小姐就會不斷大叫道:「Please stop, I"m bored(請停下吧,煩死了)!」

本次的營養學獎頒發給了一項計算了人各個部位的營養價值的(正經的)科學研究,該研究發現我們還不如鹿肉的熱量高。

研究發現,人肉並沒有「一片兒頂過去五片兒」的神效,其營養價值與其他動物相當甚至更低。這也暗示著史前人類吃人可能並不純粹只是為了「營養」,原始人的社會關係可能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百萬年里的吃人故事

上世紀20年代,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發掘並研究了周口店北京猿人,1936年,學者賈蘭坡又找到了三顆人頭蓋骨,這些頭骨上面的一些裂紋和孔洞,表明北京猿人有同類相食的行為。1899年在克羅埃西亞發現的13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1909年在法國發掘出的另一顆尼安德特人頭骨,以及1924年在南非發現的距今數百萬年的南方古猿化石,他們頭上有圓形尖狀物打擊的痕迹等發現。

這些發現都證明了一個可怕的事實——在幾萬年乃至上百萬年的歲月里,原始人可能普遍參與了一件令人髮指的事情——人吃人

注意右上圖頭骨上的洞和沒有臉部的右下圖頭骨。圖片來自:中國考古網[2]

為了科學地研究史前人吃人的現象,英國布萊頓大學的詹姆斯·科爾(James Cole)利用四名男性身體各部位的平均重量,通過化學成分分析得出各部位(脂肪和蛋白質)的熱量值,構建出了一個人體的營養模板。

人體不同部位的平均重量和熱量值。常食部分指的是根據人種學文獻與考古發現,會定期出現在「史前餐桌」上的身體部分,圖片來自:繪製 Alex Fan/Nature自然科研

當然,這些數據都來自現代人類,以現有的考古發現,我們並不清楚我們的史前先祖和親戚們(能人、匠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和尼安德特人等)的身體,與現在人類的身體有多大的不同。

人肉是營養價值很低的食物

科爾還拿「人肉營養模板」和一些動物肉的熱量值進行了比對。這些動物的遺骸也都曾在舊石器時代,發生過人吃人行為的地點被發現過。換句話說,這些動物很可能也是當時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類的口糧。

科爾發現,與體型和重量相當的動物相比,人類骨骼肌的營養價值大體一致,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

如果與猛獁象、披毛犀,以及一些鹿科動物這樣體型更大的動物相比,人肉顯然是營養(熱量)價值很低的食物。圖片來自:繪製 Alex Fan/Nature自然科研

為什麼會「人吃人」?

科爾認為,這些發現說明,原始人捕食人類這一行為可能並不是純粹出於需要獲取營養的原因。回望幾百萬年從早期猿人到智人的進化史,科學家也推測了一些導致人吃人現象可能的原因。


1. 純粹為了營養。在人屬演化的初期,人類在食物鏈中的地位較低,難以捕捉動物,很有可能有吃掉遺體甚至殺掉同類食用,作為一種蛋白質來源的行為。當洪澇,乾旱等災難發生時,為了生存人們也要被迫如此。

2. 部落爭奪地盤。原始人為了爭奪地盤,戰爭殺戮在所難免,部落間戰爭後吃掉對方更為常見。這種食人行為,出於社會上的原因,例如權利、誓言、報仇、震懾對手或顯示自己的勇猛。

3. 宗教迷信。2006年,澳大利亞記者保羅·拉斐爾(Paul Raffaele)在新幾內亞島拜訪科羅威族的Letin部落時,該部落仍保持著吃人的習俗。不過,在他們的眼中,吃的並非是人,而是讓人生病死亡的巫覲[3]。非洲南部的巴蘇陀人在接受現代文明之前,也會在殺死敵人後會立即吃掉對方心臟,他們認為這樣可以獲得對方的勇氣和力量[4]。

手拿顱骨的印尼科羅威人,他們認為一種叫做khakhua的邪惡力量會入侵人體內,驅邪的辦法,是殺死並吃掉被邪惡入侵的人。圖片來自:smithsonianmag.com

這種吃人行為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很多儀式在遠古都與人祭等有關,只是在文明進化過程中淡去了其曾經的血腥痕迹。在食人者眼中,作為食物的人具有某種象徵性的價值和魔力,是具有意義的東西,而遠非食物本身。我們可以推測,人類早期的食人是一種自發自然的行為,而隨著文明的發展,在巫術和原始宗教時代,人們為這種行為找到了「合理」的理論依據。

直到近千年,道德倫理的進一步發展才使得人類基本杜絕了人吃人這種在史前人類看來或許很合理的行為。那些在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歲月里所形成的儀式,也以更文明的形式,融入了我們的文化當中。

在英國的高夫洞穴出土的,1萬4千多年前的人類骸骨,上面有石器刮肉的痕迹。圖片來自:blogs.scientificamerican

原文發表於「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本文有刪改

編輯:水白羊、栗子先生

果殼少年

ID:guokr_junior

果殼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知識產品

還不快關注一下!

雖然還不能評論

但你在後台的留言我們都看得到

當然還有你的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少年 的精彩文章:

朕寫了四萬首詩都沒人背,你們到底在背誰的?
水中貴族:可以喝的塑料袋

TAG:果殼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