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的宮斗比清宮戲精彩一萬倍

大明的宮斗比清宮戲精彩一萬倍

原標題:大明的宮斗比清宮戲精彩一萬倍



話說突然又有兩部清宮宮斗戲爆紅了,即使你從不看電視劇、網劇,也躲不過這兩部宮斗戲衍生話題的刷屏。你知道我說的是《延禧攻略》與《如懿傳》。在此之前,還有叫一部《甄嬛傳》的宮斗戲紅極一時。嗯,曾經紅遍天下的《還珠格格》系列也包含了宮斗劇情。

有意思的是,這幾部清宮戲的女主角還相互串線,《甄嬛傳》里的甄嬛,年老之後,成了《還珠格格》里的皇太后「老佛爺」,《如懿傳》里的如懿、《延禧攻略》里的嫻妃,就是《還珠格格》里的那個狠毒皇后,《延禧攻略》里的魏瓔珞、《如懿傳》里的魏嬿婉,則是《還珠格格》里的令妃,而《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與《如懿傳》里的富察琅嬅顯然也是同一個人。


不同導演不同劇,鬥來鬥去還是這幾號人。一碗隔夜飯變著花樣炒。這當然不是因為這些導演想攜手構建一個同一世界觀的「宮斗宇宙」,而是他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大清乾隆朝的歷史背景下最適合演繹他們想要的宮斗戲。


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清代的後宮其實是相對風平浪靜的,最激烈的宮斗發生在晚清慈禧太后身上:年輕時與肅順集團生死博斗,晚年又要與光緒皇帝及其追隨者明爭暗鬥。然而,晚清的這段宮斗,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在爆紅清宮戲的劇情中。清宮戲導演看起來更青睞乾隆時代。乾隆一朝,不能說沒有宮斗,但宮斗的烈度、深度、高度、戲劇性,既不如慈禧太后時代,也不及大明王朝的內廷。


大明的宮斗,可謂如大江大海波瀾壯闊,又如百川歸海綿綿不斷。萬貴妃、鄭貴妃、客氏等宮斗絕頂高手,都出現在大明後宮,「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真實宮斗大戲,貫穿萬曆、泰昌、天啟三朝。

成化朝的萬貴妃,比成化帝大十七歲,卻是皇帝的最愛。為壟斷皇上的雨露,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成為一個著名的龍種終結者。幾年前徐克拍《龍門飛甲》,便用到這一典故。有網友調侃說,甄嬛要是遇上萬貴妃,估計活不過第三集。我覺得這說法不是很客觀,因為她還是有可能活到第四集的。



其實,腹黑的萬貴妃手下也有漏網之魚,而且還是一條大魚。這條大魚叫做朱祐樘。朱祐樘的生母紀氏,原是一名小宮女,偶然被成化帝臨幸一回,居然中了頭彩,有身孕了。萬貴妃聽說紀氏懷了龍種,自然不會放過,便「令婢鉤治之」,想將胎兒打下來,幸虧那婢女心軟,下不了手,回去謊報紀氏只是有「病痞」,並未懷孕。數月後,紀氏偷偷生下兒子,萬貴妃聞知,又派太監張敏前去溺死皇子,但張敏又冒死將皇子藏起來,用「粉餌飴蜜」餵養大。這孩子便是朱祐樘,後來的明孝宗弘治皇帝。


你看,這宮斗故事多有戲劇性啊,不改編成劇本簡直就是暴殄天物。有一些學者便相信,講述宋仁宗身世的「狸貓換太子」故事,實際上就是以明孝宗身世為原型演繹出來的。「狸貓換太子」的母本在元雜劇中已出現,明成化年間,也有「宋仁宗認母」的說唱詞話流傳,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排除有民間藝人將萬貴妃的宮斗素材添加入劇本。


今天的宮斗戲導演卻似乎都對明朝的宮斗不感興趣,像《延禧攻略》這樣大紅大紫的明廷宮斗戲,還沒有導演拍出來。想到這裡,我忍不住在網上吐了個槽:大明宮斗比清宮戲精彩一萬倍,可為什麼電視劇、網劇導演熱衷於拍清宮的宮斗,而不拍大明的宮斗戲呢?

有網友留言說,因為古裝戲以清代背景最多見,各個影視城的清宮戲服很多,拍清宮宮斗戲不用重新製作服裝,成本低。這個說法似乎有些道理,但解釋不了於正拍《延禧攻略》(他是《延禧攻略》製片人),因為聽說《延禧攻略》在服裝設計上是下了血本的,不但請教了專家,而且使用了昂貴的面料,製作十分精良。為什麼於正可以下血本重新製作清宮戲服,其他導演、製片人就捨不得做幾件明廷服裝呢?



還有網友說,明朝宮斗的民間知名度不如清宮戲。這話我也不能同意,試問在《甄嬛傳》播出之前,又有幾個觀眾聽說過「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呢?而稍微了解明史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萬貴妃的傳說。


倒是有一位網友的留言讓我眼前一亮:「清宮的宮斗,鬥來鬥去無非是爭個皇帝翻牌子的機會。明朝的宮斗,那可是『總體戰』,跟皇帝斗,跟太監斗,跟宮女斗,跟大臣斗,斗他個天昏地暗,斗他個其樂無窮,斗他個通天大道寬又闊。拍電視劇嘛,娛樂產業,沒必要玩這麼大的。」


我覺得,這才說到點子上了。前面我們說過,清代的後宮是相對風平浪靜的。更準確地說,清王朝對宮斗的「擴大化」是嚴防死守的,嬪妃、太監不但不準干預朝政,而且不得交通外人。乾隆一朝對後宮的管控尤其嚴格,乾隆元年,皇太后(即《甄嬛傳》里的甄嬛)之弟從蒼震門(內廷宮門)入宮謝恩,皇帝得悉,立即申明禁令:「蒼震門系宮闈之地,未奉旨意,豈可擅將外人領入門內?將來移居慈寧宮,若如此輕易帶領,成何體制?姑念初次,從寬免究,嗣後萬萬不可。其蒼震門首領太監一併嚴傳切記。」乾隆七年,皇帝又立下《宮中現行則例》,嚴格規範內廷秩序。

通過種種管控,清王朝比較成功地在後宮與外廷之間建立了一道防火牆。有這道防火牆在,宮斗雖說不太可能完全避免,卻無法玩大,玩來玩去,主題無非是妃嬪間的爭寵、競位,皇帝今晚到底會翻誰的牌子,如此而已,那點宮斗的火,燒不到外廷(慈禧時代的帝後之爭是例外,但這段宮斗戲好像還沒有大陸導演拍出來)。這樣的宮斗,是比較純粹的宮闈爭鬥,甚至只是床闈爭鬥。


這樣的宮斗題材,那些拍愛情劇出身的導演駕馭起來也比較容易,不涉歷史風雲,只關宮廷風月,怎麼拍都不會過火,頂多有一點「辦公室政治」的味道,既可滿足現代人對帝王宮廷生活的好奇心與窺視欲,又不用擔心被觀眾過度解讀。


大明王朝的宮斗戲就不同了,參與進來的角色,不但有妃嬪、宮女、太監,還有皇帝、皇子,以及分成不同派系的朝臣,而且明朝的太監,還橫跨內廷與朝堂兩大領域。如果說,清代宮斗只是純粹的宮闈之斗,明代宮斗則是波瀾壯闊的朝政之爭的組成部分:有些宮斗是內廷播下種子,然後藤蔓越長(zhǎng)越長(cháng),長到朝堂,結出了政爭的瓜;有些宮斗是朝堂播下種子,藤蔓伸到後宮,結出宮斗的瓜;有些宮斗,與政爭互為因果,糾纏不清。總而言之,大明的宮闈與朝堂之間,並不存在一道防火牆。


比如說,萬曆四十三年的「梃擊案」:有人手持木棍,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意欲刺殺太子。幕後指使的人,很可能就是鄭貴妃。鄭貴妃,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嬪妃,愛屋及烏,皇帝便有意立鄭貴妃所生兒子朱常洵為皇儲,鄭貴妃當然也這麼盼望,也明裡暗裡運作著。但萬曆「廢長立幼」的企圖卻受朝中大臣強烈反對,「章奏累數千百,皆指斥宮闈,攻擊執政。帝概置不問,由是門戶之禍大起」。這就是晚明「國本之爭」。爭到最後,皇帝迫於廷臣壓力,無奈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梃擊事件雖然發生在內廷,卻是外廷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結出來的瓜。


「國本之爭」還結出了最後一個大西瓜——「紅丸案」。萬曆帝駕崩後,苦命太子朱常洛總算登上了皇位,是為泰昌帝,但他在位僅僅一個月,便死於一枚小小的紅丸。紅丸為鴻臚寺丞李可灼所獻,但幕後主使可能還是鄭貴妃。


「紅丸案」之後又有「移宮案」,泰昌帝暴斃後,皇長子朱由校繼位,是為天啟帝。泰昌帝生前有個寵妃李選侍,曾恃寵「凌毆」過朱由校的生母,又意欲挾持年少的朱由校、把持朝政,遂在太監魏忠賢的支持下,堅持與新皇帝一起住在乾清宮,最後卻被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朝臣逼著搬出乾清宮。這一次宮斗,外廷大臣直接參与了進來,也是東林黨人與魏忠賢集團的第一場較量。


天啟一朝又有新宮斗,主角是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及其伴食太監魏忠賢。說起這天啟朝的宮斗,無疑更加精彩,要八卦有八卦,要狗血有狗血,要陰謀有陰謀,要黨爭有黨爭。客氏與天啟帝的母子戀,客氏與魏忠賢的伴食關係,客氏對萬曆嬪妃的爭風吃醋,都非常挑戰我們的想像力;而這些宮斗的背後,又牽涉到宦官勢力在明王朝的又一次崛起,晚明士大夫集團的派系分化,東林黨人與魏忠賢集團你死我活的權爭。


這樣的宮斗大戲,導演們拍起來,一不小心就會弄成大明版的《紙牌屋》,再不濟也是宮斗版的《大明王朝1566》。但是,你別看《紙牌屋》好像名氣挺大的,其實這種題材很不好弄,也弄不好,駕馭的難度超過時下多數宮斗戲導演的把控能力。你也別看《大明王朝1566》的豆瓣評分那麼高,當年首播時,收視率可是非常慘淡,始終未能突破0.5%。拍電視劇嘛,無非是娛樂觀眾,關鍵是女主角要賞心悅目,劇情要狗血又符合「成功學」原理,能get到大媽與年輕人的心。又何必吃力不討好玩那麼驚險?就算有導演想試試,投資人也未必願意冒險嘛。


所以,我估計,《延禧攻略》與《如懿傳》之後,我們還會看到其他以清宮為背景的宮斗戲。(本文首發於「騰訊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宋朝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從宋朝進入元明清是文明的斷裂?
這是一件改寫了歷史的宋朝大殺器

TAG:我們都愛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