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禮拜六》是一本怎樣的雜誌?對張恨水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禮拜六》是一本怎樣的雜誌?對張恨水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儘管如此,張恨水始終未能脫離固有的生活軌道。看起來,他不是一個主動選擇人生道路的人,他只是在慣性的驅使下,遵從著個人的興趣往前走。多年來所讀的小說和辭章,塑造了他的品性和氣質。在革命激情退去之後,他仍然是那個「才子的崇拜者」。他很清醒地看到了在新舊之間游移的自己,曾說:「這兩種人格的溶化,可說是民國初年禮拜六派文人的典型,不過那時禮拜六派沒有發生,我也沒有寫作。後來二十多歲到三十歲的時候,我的思想,不會脫離這個範疇,那完全是我自己拴的牛鼻子。雖然我沒有正式作過禮拜六派的文章,也沒有趕上那個集團。可是後來人家說我是禮拜六派文人,也並不算十分冤枉。因為我沒有開始寫作以前,我已造成了這樣一個胚子。」

張恨水

禮拜六派這個名稱源自一九一四年六月在上海創刊的《禮拜六》周刊。它的編者最初為王鈍根、孫劍秋,後又加入周瘦鵑,他們的宗旨可見於王鈍根寫的《出版贅言》:

王鈍根

或問:「子為小說周刊,何以不名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禮拜五,而必名禮拜六也?」余曰:「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禮拜五人皆從事於職業,惟禮拜六與禮拜日,乃得休暇而讀小說也。」「然則何以不名禮拜日而必名禮拜六也?」余曰:「禮拜日多停止交易,故以禮拜六下午發行之,使人先睹為快也。」或又曰:「禮拜六下午之樂事多矣,人豈不欲往戲園顧曲,往酒樓覓醉,往平康買笑,而寧寂寞寡歡,踽踽然來購讀汝之小說耶?」余曰:「不然!買笑耗金錢,覓醉礙衛生,顧曲苦喧囂,不若讀小說之省儉而安樂也。且買笑覓醉顧曲,其為樂轉瞬即逝,不能繼續以至明日也。讀小說則以小銀圓一枚,換得新奇小說數十篇,游倦歸齋,挑燈展卷,或與良友抵掌評論,或伴愛妻並肩互讀,意興稍闌,則以其餘留於明日讀之。晴曦照窗,花香入坐,一編在手,萬慮都忘,勞瘁一周,安閑此日,不亦快哉!故人有不愛買笑、不愛覓醉、不愛顧曲,而未有不愛讀小說者。況小說之輕便有趣如《禮拜六》者乎?《禮拜六》名作如林,皆承諸小說家之惠。諸小說家夙負盛名於社會,《禮拜六》之風行,可操券也。」

《禮拜六》

由此可知,這是一本典型的都市消閑刊物,其中多是供給讀者在勞累一周之後放鬆身心,消磨時光的遊戲之作,體裁則兼收並蓄,以哀情及社會性質者居多數。

謝璽璋:《張恨水傳》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普魯士的威脅!清廷有還手之力嗎?
「最能打擊敵人,最能得到準確情報」的東江抗日武裝是由何而來的?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