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皇帝建了一偉大工程,死後受盡了唾罵,但卻造福了後代上千年

這個皇帝建了一偉大工程,死後受盡了唾罵,但卻造福了後代上千年

在古代,河運有天然河運和人工運河兩種。天然河運給人類帶來了交通運輸的方便,既省力,又經濟,一葦之航,只要水力可以勝任,就能隨水道所至而達到其沿岸的各地。

當然,天然河道的運輸也有它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這就是,河道要隨著地勢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問題,距離河流遠的地區,就得不到方便。這樣,就出現了人工開鑿運河的辦法,來補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中國其實有兩個大運河:一為京杭大運河,一為隋唐大運河。兩者在時間及地理上均有所不同,而且。兩者其實是完全不同概念和系統。如今的很多人一談到中國大運河,首先。想到的便是京杭大運河,而壓根不清楚隋代大運河的存在。

史料對於隋煬帝的評價並不好,一般都認為,他是一個暴戾的君王,稱其:徭役繁重,苛捐雜稅,驕奢淫逸,整個國家被他迅速掏空,因此,隋代很快滅亡,人們一致認為這一切都是隋煬帝造成的。

隋煬帝於公元六零五年登基,共執政十二年。他在執政時做了一項偉業,那便是舉國之力修建了大運河。正是由於他的宏圖大策,得以為後人留下如此珍貴的財富——隋唐大運河。

如今,再來看隋唐大運河,起碼在史上有六點功勞:

一,將中國各地區聯繫在一起,首次,使中國達到完全的融合及統一。古代社會陸路交通不便,只能以牛馬代步,進行長途活動時十分不便。但是,古人早就有意識到,水路運輸十分便利,以船代步及快捷又方便,比陸路運輸要更加迅速。

但是,中國的地理呈現西高東低的態勢,大河一般為由西向東的流向,南北則溝通不暢。於是,隋煬帝決定修建南北走向的運河,通過人工將幾大自然水系勾連起來,組成一個龐大水網。由此,他便可以對廣袤的中國版圖進行更好的管理,使天下真正處於皇權管控之中。

但是,此前的眾多君王,無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二,催生數十座沿河的繁榮都市。城鎮依河而起,幾乎是由無至有的產生。城鎮促使人群集中,各類人才得以湧現。因此,人們的社會分工變得更加細化,商業也得到蓬勃發展,各類社會機構也隨之產生。

而隨著人群越來越多,城鎮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對後世更是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

三,造就了當時世界上的三大都市,即:揚州,西安和北京。正是由於大運河,所以,這三處的城鎮得以發展為規模巨大的、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重要地位的都市。有的成為首都,有的成為經濟中心。

最終,這三座都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充分發展,影響深遠。

四,將中原地區文化遠傳至南北方,也將北部游牧文化及南部水鄉文化傳播至中原,使中華文化得到更好的融合與發展。

五,通過幾大水系,深化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中國與國外的交流。大運河為絲綢之路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使其將地中海地區及中亞地區文化與中國內陸的文化相連,向周邊進行輻射,而且還將北部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漢族文化相連,促成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生成、鞏固及壯大。隋代大運河使這些文化產生交流,對後世的影響更加深遠,成果豐碩。

六,使得唐朝社會發展迅猛,國力日漸強盛,以致貞觀盛世的產生,使得唐文化得以影響深遠。隋朝雖然國運短暫,但是,卻使得唐朝能夠在此基礎上長治久安。正是由於隋代大運河的修建,所以,唐朝在此基礎上稍作改善,立馬得到了好的結果。

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如果說,京杭大運河是半截乾枯,半截有水,那麼,隋唐大運河就是半截位於地上,半截位於地下。」

隋代時期的都城有兩處,分別為長安及洛陽。運河修建始於揚州,之後,向西北方向修建。斜著穿過淮河水系,再由河南東北部進入黃河流域抵達洛陽,這是下半部分;之後,向東北修建,經河北東南部進入海河流域,抵達涿郡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南部,這是上半部分,總體呈現為之字形。

隋運河於公元六零五年開始修建,共有三百六十萬工人參與此項工程,以人工溝渠連通黃河與淮河,之後,又以十萬工人梳理古邗溝,以連通淮河與長江,這便是上半部分。三年之後,動用河北百萬餘名工人,修建永濟渠,直達北京南部,這便是上半段分。

又過了兩年,江南運河工程開工,直達餘杭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到此為止,一共有五百餘萬工人參與此項工程,耗時六年,運河工程全線完工,總長達兩千七百公里,乃是當時世界最為宏偉的工程。此運河共通行五百多年,歷經數個朝代,直到南宋末期,因河道淤塞而失去作用。

那麼,七百多年前便衰敗的隋唐大運河,如今是否還能尋得蹤跡呢?

經過一番調查,人們驚奇的發現,仍有河段殘存,並非完全找不到蹤跡。但是殘存情況不一:京杭大運河兼并了一部分河段,主要是首尾河段。而且,古邗溝與江南運河如今仍運營良好。一部分河段則遭廢棄,主要為黃河北部的永濟渠部分。

調查還得知,有一段河道居然是在距今約三十多年之前才被廢棄。這段河道名為「衛河」,河道仍明顯可見。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段擁有悠久歷史的運河,部分河段在遭廢棄之後並沒有得到有效保護,遭到嚴重污染,成了污水河。

根據當地人的回憶:「衛河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時仍水量充沛,時有商船同行,從河南鶴壁北部可由此河直達天津,暢通無阻。從近代開始,由於陸上運輸的發展,加之疏於管理以致河道堵塞,此段隋唐大運河迅速衰敗。」

還有一種情況便是,一部分的河道被埋入地下。由於黃河水患及改道,運河舊道因沙石淤積而被埋入地下。所埋河道長度頗長,大部分位於河南及安徽地區。運河下半段雖然仍有一部分至今有水,但是,絕大部分已深埋地下,難以尋找,只能通過考古挖掘才能證明其存在。

但是,隋唐大運河是客觀存在的,深入地下數米的確有著這麼一條宏偉的運河故道,只待人們去發掘。可以說,隋唐大運河的遺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位於地上,如沿河古建築;另一種位於地下,即考古發掘出的古迹。其中,最驚人的發現便是古糧倉,曾在多地都有所發現。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曾在洛陽市區發掘出一口古窖,規模十分巨大,直徑達十二米,深達十米,這個深挖至地下的深坑可以用來存放糧食。而且,在考古發掘時,果真從其中發現了大量糧食,均已半炭化,層層堆疊。

經過考古證實,此古倉乃是緊挨漕運碼頭而建,位於一條寬達百米、深十二米河渠邊。考古探明,此種糧倉總是大批發現,布局整齊,以圍棋棋盤狀分布,有著非常明顯的人工痕迹。此處倉址規整排列著400餘個此類糧倉,一個可儲存糧食二百五十噸,總計可存糧十萬噸以上。

而且,考古人員還在糧倉之中發現了石碑,其上記載了很多信息。如:存糧來自何地,用途等。還對分管糧倉的人員職責進行了細分。

大運河的作用,首先體現為漕運,在當時,大運河乃是名副其實的國家交通生命線。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相關碼頭遺址,一九九九年考古學家於安徽境內做過一次有關隋唐大運河遺址的考古挖掘。

之後,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碼頭遺址,及一段運河古道,出土八艘唐代沉船,發掘出幾十噸瓷器殘件,其中,瓷器珍品達一千二百件,瓷器出自當時各地的瓷器窯口。大運河也因此次考古活動更是獲得了「瓷器之路」的稱號。

還有更古老的,隋煬帝的大運河並不是最古老的,在此之前,在同一地點,局部的運河已經存在了,它們是隋唐大運河的前身。

事實上,隋唐大運河也是基於前人修建的運河所作出的發展,再加之,一系列自然水系,通過人工加以勾連傳承之上再加以發展的,此運河在前人的基礎上作出了歷史性的突破。隋唐大運河之所以能在短短六年內完工,乃是基於前人功績之上。

而在前人修建的運河之中,最為出名的乃是鴻溝及白溝。鴻溝是古人為連通黃淮兩河而修建,其修建工程大致始於東周戰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年,只比南方古邗溝晚一百二十年。至今,仍有遺址殘存。

白溝乃是曹操為了自身軍事目的而修建,其修建工程大致始於始於公元二零四年,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修建於戰國時黃河北部運河基礎之上。他們先修建古陽堤,將太行山諸水系截留,匯流於嘉義地區,沿堤東流,與由山西而來的淇水匯流,併入黃河。

淇水乃是是山水,水質清澈,別稱為清水。曹操北伐時期,袁尚駐軍於今河北臨漳地區,他將水量充沛的淇水截流,修建白溝水渠,使其流向東北,以運輸糧草。後來,隋煬帝在白溝的基礎上修建永濟渠,宋朝時永濟渠宋稱為御河,明朝至今稱「衛河」。

參考資料:

『《運河的演變、地位、價值與保護》、《讀史方輿紀要》、《隋唐大運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南京校區挖出錦衣衛墓,出土了海之藍酒瓶,專家:價值十幾億
日本曾有一支女性軍隊,戰敗後被他們徹底拋棄,大半成員都死了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