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做1000台手術不如發1篇論文? 你花高價排的專家可能是靠論文造假上位的

做1000台手術不如發1篇論文? 你花高價排的專家可能是靠論文造假上位的





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大家好,我是蛋蛋姐

前幾天出去逛街


一家燒烤店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因為這店的名字叫


柳葉刀





柳葉刀?


這不是世界著名醫學雜誌嗎?

現在的燒烤店名字都這麼難取了嗎


可更讓我震驚的是


這家燒烤店


居然還是

清華北大畢業


就職於

協和醫院


中國最頂尖醫院的醫生們

開的


還有一個神奇的打折制度:



近5年內SCI、SSCI、CSSCI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均可拿憑證到店獲得最高30%的折扣




可你說好端端的醫生


開啥燒烤店啊


當了解到真相後

蛋蛋姐禁不住一陣心酸


90後創始人王建說:


我需要副業


它能讓我沒有顧慮


簡單純粹地做醫生





現在的醫生都這麼慘了嗎


就連中國最頂尖醫院的醫生


都需要開燒烤店來養活自己了


可啥叫「

簡單純粹地做醫生

」呢


不開燒烤店就不能簡單純粹了?



媒體人的直覺告訴我


這件事情並不簡單


於是我給我的朋友


北京某三甲醫院的醫生

王哥


發了條消息


約他周末一起吃燒烤

結果沒想到


王哥竟然整整兩天都沒回我消息





直到兩天之後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王哥


終於給我回了個電話


王哥的聲音里滿滿都是疲憊


聽起來一點精氣神都沒有:


「這兩天忙著寫論文呢

都快累死了,


別說看手機,


連吃飯的空都沒有。」




當我提起這家店的時候


王哥說他早已知道


他們說的一點都不誇張


中國特色的醫生職稱制度擺在這裡


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


再到副主任醫師


最後到主任醫師




這一級級打怪升級下來


你想要簡單純粹太難了


除非你剛正不阿


除非你甘願清貧


又或者你能力強大精神旺盛到成為超人




因為,你想要往上走


不是你病看的好就可以


主要還是看論文


根據丁香園的一個調查


大部分醫院晉陞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


必須有

SCI論文


而晉陞高級職稱


85%以上

都要求有

2篇及以上SCI


29.21%

要求有

5篇以上SCI




忙著治病救人的醫生


哪有時間寫論文呀


但是你做1000台手術


可能都不如發1篇SCI


所以,這樣的制度逼得很多醫生


一心搞論文不好好看病


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論文造假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王哥說:


在做醫生的第一天


沒有人不想當一位好醫生


可是又有幾個人


能不為五斗米折腰呢


就算你自己不想折


生活也會按著你的頭往地上磕





說到這裡


王哥便是一把辛酸淚


剛進醫院的時候


王哥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他每天跟著科室的老師


詢問病患的病況


檢測病患的各項體征


……




每天忙得像一隻


打了興奮劑的小蜜蜂


馬不停蹄地從這一個病房


飛到那一個病房


給病患帶來無微不至的關懷


為病患減輕痛苦




大夜班熬得他成天掛著兩個黑眼圈


有時候累得甚至站著都能睡著


但是王哥絲毫不覺得辛苦


一心都撲在病患身上




毫不誇張地說


初出茅廬的王哥


真的覺得自己就是白衣天使





由於紮實的基礎


以及良好的表現


一年之後


王哥在帶他的老師


徐醫生

的指導下


開始參與對病患的

手術治療




從此以後


王哥就開啟了

鐵人模式


一天平均要做

3台

手術


6、7個小時

都是常事


常常因為需要連續跟手術


導致連飯都吃不上





身體上的勞累還是次要的


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疲憊


在手術過程中


醫生一個極其微小的誤差


都有可能給患者造成


災難性的後果




所以每一場手術


王哥的神經都像是


上了弦的箭一般緊緊繃著


絲毫不敢懈怠




這樣一天下來


王哥都感覺不到自己大腦的存在了


一閉眼就是天旋地轉


而王哥的狀態也漸漸


從治病救人的激動興奮


變成了疲累過後的麻木





無論多苦多累


王哥始終都沒有動搖過


自己那一顆治病救人的天使心




然而現實卻給了王哥一個迎頭痛擊


教會他


這個世界不允許有


天真的夢想家存在




王哥工作的第二年


他的母親突發心臟病


需要下

2個

支架


一個支架的價格


超過2萬




王哥看著自己銀行卡里


不到3萬

的存款


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個耳光


最後還是徐醫生


借給了王哥一部分錢


才幫助王哥的母親


度過這次生死危機





聽到這兒


蛋蛋姐都震驚了


一個三甲醫院的骨科醫生


工作兩年


竟然只有這麼點存款




據蛋蛋姐所知


王哥不抽煙不喝酒


生活自律到令人髮指


堪稱新世紀好青年


所以王哥


你這是買房了嗎?




王哥卻苦笑著說:


我要是真有房子就好了


你知道我剛畢業的時候


工資到手多少嗎?


不到6000


我一直以自己是一名醫生為榮


一心想著治病救人


沒想到最後


我差點連自己的母親


都救不了




說這話的時候


王哥的聲音里還帶著顫音


可想而知


當時的情況帶給王哥


多麼大的打擊





但是這跟常識不符啊


在大眾的眼裡


醫生這一行就是


工作累但工資高


到手不到6000


蛋蛋姐還是覺得難以相信




王哥解釋道:


沒錯,有的醫生工資是高


月入十萬的都不罕見


但是醫生工資的多少


是跟

職稱的高低

直接掛鉤的




不僅如此


職稱的高低


也是評定一名醫生的經驗


以及執業能力的社會主流標準





王哥告訴我說


醫生職稱評審的標準


全國各地都不相同


但基本都包括三個方面


臨床業績、教學任務


以及論文和課題


而就是這個制度


讓很多投機取巧之人鑽了空子


也讓很多真正為病人著想的好醫生


一輩子都得不到和付出同等的回報




在大眾眼中


這三個評審標準里


肯定是臨床業績最重要


畢竟對一名醫生來說


治病救人才是天職




在跟王哥「聊人生」之前


蛋蛋姐也是這麼認為的





然而


臨床業績

很難量化


教學任務大家一般都可以完成


因此都沒有辦法作為


硬性評審標準




相比較而言


科研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


是可以量化的


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硬標準」





所以到最後


醫生晉陞的關鍵點


不是臨床能力


不是資質經驗


而是落在了

科研論文

上面




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越多


論文的影響因子越高


晉陞的可能性就越大




到最後甚至演變成


做1000台手術


不如發表1篇SCI論文





這就使得科研論文


直接與醫生的職稱掛鉤


而職稱又與薪資

甚至崗位掛鉤


論文=崗位=薪資


這個等式完全沒毛病




論文的價值有多高呢


甚至有女醫生在徵婚時


竟然用10篇SCI作為嫁妝





但是對從博士生涯熬過來的王哥來說


寫論文不是看家本領嗎?


我還記得王哥的簡歷上


那一溜的SCI


簡直要閃瞎我的眼




說起這個來


王哥就是一臉的鬱結:


工作之後跟讀博能比嗎?


讀博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寫論文


而工作之後


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


治病救人




網路上曾經流傳著這麼一句戲言: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新聞上也經常報道


一名醫生連續做幾十個小時的手術


甚至由於高強度的工作


醫生猝死的例子比比皆是





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


臨床第一線的醫生


根本就沒有精力寫論文


更別說是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這就導致


很多一心治病救人的醫生


臨床能力得到所有人公認


但由於缺乏科研論文很難晉陞




而與此同時


一些醫術不精的所謂「專家」


憑藉大量科研論文獲各種頭銜


職務像是坐了火箭似的上升





自從被現實打擊之後


那個懷揣著最初夢想的王哥


也開始學會


收斂那一腔的熱血


分出一部分精力


去寫論文、評職稱




畢竟白衣天使也要吃飯


他們也要養家糊口




但是會寫科研論文也是本事啊


又要做實驗又要有數據


工作之後還有幾人


願意這樣費心費力呢




王哥卻嘆息道:


無論什麼時候


都不缺走歪路的人


更何況是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下


又有多少人


能守住自己的本心呢?





王哥咬牙切齒地說:


在醫學圈中


學術造假

已經蔚然成風


即便造假論文


被撤稿了一波又一波


仍然有人前赴後繼地造假


給整個中國醫生群體


籠上抹不去的恥辱




其中,最嚴重的一次


是在

2017年4月


國際知名出版機構

Springer


以「同行評議造假」為由


撤掉了《腫瘤生物學》雜誌


發表的

107篇

論文





這次事件


不僅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


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更讓人痛心的是


這些論文

全部出自中國




一共涉及了

125家

研究機構


524名

醫學工作者




而這些涉及到的機構


超過

80%

都是


XX大學附屬醫院


或者省、市級主要醫療機構





這些醫院可都是


掛著那些著名大學的牌子


就是我們平時


極容易相信的那些醫院




目前中國科研論文發表數量


僅次於美國


成為論文產出第二大國


其中

臨床醫學領域

發表的論文


更是高居各學科之首




但是在這種「高壓政策」下


不知道這些論文中


還有多少未被發現的水分


而這些論文


又造就了多少高級職稱的醫生?




知名肺移植學家

陳靜瑜

曾發表過看法:





「我為許多醫生感到惋惜和痛心,痛心許多醫生在工作了幾十年之後,因為一篇論文喪失晉陞的機會。更可怕的是,許多醫生不好好的總結臨床文章,反而抄襲、造假,這種風氣絕對不能助長!」







可是你全心全意撲在病人身上


又不想造假的話


是很難有時間寫論文的


那便一輩子只能當個「好醫生」




說到這裡


王哥的神情里滿是心痛


曾給過王哥莫大幫助的

徐醫生


如今已經年過60


徐醫生有

近40

的臨床經驗


不僅在病患中有極高的人氣


而且專業領域更是實力過硬


哪怕是他們科室的主任


也客客氣氣地尊稱他為「徐老師」



圖文無關




但是


一直工作在臨床第一線的徐醫生


卻因為沒有精力寫論文


更不肯造假


直到退休


他都仍只是一名

副主任醫師




而徐醫生的很多學生


現在都已經晉陞為主任醫師


就連他手把手教出來的王哥


都已經獲得了


與昔日老師相同的「職稱」





在退休前


這位年過半百的醫生


拍著王哥的肩膀


語重心長地說:


你是個好孩子


學習能力強,也能吃苦


不像我,吃了論文虧


但是你要記得


不管什麼時候


都不能弄虛作假


喪失了做人的根本!




沒錯,真正的好醫生


因為把精力全部


用在了他關心的病人身上


他沒有時間寫論文


更不願意造假


到頭來卻只能面對這樣的結果




然而


只要將論文與職稱晉陞脫鉤


就可以解決醫生面臨的困境了嗎?


並不是





如果失去了論文這一「硬指標」


考核標準淪為「軟指標」


醫生的晉陞將面臨


中國應試教育

一樣的窘境







雖然大家都知道


分數不能代表學生的一切


但沒有分數這一可量化的標準


將會滋生更大的不公




正如天津市泰達醫院的

李青


所說的那樣:



「如果取消了論文標準,那臨床能力標準如何操作?用什麼量化?好與不好誰說了算?如何去把關?」




硬指標?還是軟指標?


論文?還是能力?


為了是否該「以論文評英雄」


大家一直爭吵不休





在我們當前的醫療制度


陷入僵局的情況下


也許美國的醫療制度


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在美國


醫療服務是一種純粹的商業行為


美國的醫院超過

80%

都是

私立


只有大概20%的醫院


會承擔教學任務




在美國超過百萬人的醫生中


大概不到

10%

的醫生


供職於教學醫院


也只有這部分醫生


才會涉及到職稱問題




而私立醫院則鼓勵醫生


靠自己的臨床技能


以及服務質量來獲取酬勞


而無需去爭取什麼


教授或者副教授的職稱





所以美國的醫生


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


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


在「當教授」和「做臨床」之間做出選擇


當教授你就好好的做科研


做臨床你就好好給病人看病





讓職稱與薪酬脫鉤


讓職稱只與科研掛鉤


這樣既解放了醫生身上的枷鎖


也避免了一些病人


迷信「專家」的頭銜


而錯過真正有經驗有水準的醫生





某知名三甲醫院中


一名醫生的簡介是這樣的: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XXX專家、XXX

領軍人才


曾獲國家級/省級

科技獎


XXX協會委員、XXX

學會理事


主持

國家級項目

N項


主持

省級課題

N項


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

學術論文

N篇


發明專利

N項


……





他有很多


光鮮亮麗的頭銜


是我們普通人去醫院的時候


最想找的那類醫生


可是他的臨床能力


真的就就比徐醫生這樣的醫生要強嗎


怕是未必




國內的醫生


已經不僅僅是一名醫生了


他們既有行政級別


又有教授頭銜


既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又要善於做科學研究


既要「下沉」到群眾中來


又要「上升」成為學科領軍人




我們總習慣於


將一個群體奉上神壇


但卻忘了,所謂的「神」


是違背人性的





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


強行要求做臨床的去做科研


只會催生出造假等不端行為


強製做科研的去做臨床


只會苦了病患


摧毀大眾對醫生的信任




我們的制度應該讓


有志於科研的醫生


能有時間深入研究


攻破技術難關


想致力於治病救人的醫生


能有精力做臨床


減輕人們的痛楚




而這才是


於每一位有志治病救人的醫生


於每一位深陷疾病痛苦的病患


最有益的結果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考資料:



微信公眾號 丁香園:《

以論文評職稱:殘酷的現實 逼良為娼的結局


錢江晚報:《

醫生為何拚命發論文:做千台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


慢評論:《

那些造假論文的醫生,可能才是中國最好的醫生


網易新聞 王楊:《

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醫生為何容易學術不端



近期熱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冷:噓!安靜,你們吵到羅永浩用TNT了!
我們寵粉絲的姿勢超酷的!不信你看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