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那年,那月,那米

那年,那月,那米


那年,那月,那米 家庭煮婦,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天天舀米煮飯,還總覺得沒個準兒。煮多了,多個碗把碗,隔宿吃,傷腸胃,倒,當人子,浪費糧食可恥!煮少了,不夠吃,遭人質疑,買不起米了?回到了萬惡的舊社會咋的? 兒時跟著爺爺,老人家天天唐僧一樣在耳邊嘮叨,一顆米七斤水,粒粒皆辛苦(天知道他這七斤四兩水從何計算而來),每頓吃飯,飯碗里不作興有一粒米的,時至今日,家庭聚會,只要飯畢,碗里乾乾淨淨,看著像舌頭舔的,碗都可以不洗的,一定是來自我爺爺那個部隊,像老公兒子們這種空飯碗裡面留米粒的,必定是外族。還有一說,兒時飯畢碗里留米粒者,長大娶個麻婆娘(有缺陷歧視之嫌哈),一笑而過。 現在的米皆是免洗米,電飯鍋一倒可以直接開煮,當然,為了家人的健康,多少會象徵性的淘洗一番,水要少放,不漲湯,香糯、可口,至於沙子,基本絕跡。唯一的缺點,不經吃。 從前的米綠色、健康、環保,耐吃,更重要的多沙,爺爺眼神不濟,撿米中沙子難免有漏網之魚,飯吃得正香,每每聽到咯卟聲,那是品嘗到沙子了,仰起臉,正迎著爺爺凌厲的目光:咽下去!和淚吞下沙子拌飯,半天不敢吱聲,吃沙子拌飯長大的孩紙傷不起啊! 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最奢侈的娛樂是看電影,每每看《新聞簡報》毛爺爺垂垂老矣接見外國來賓模樣,心中頓生無限憂慮,中國若沒有了他老人家,紅旗倒下,人頭會不會落地?我們怎麼辦? 中國的《新聞簡報》,朝鮮的哭哭笑笑,看朝鮮電影顯然輕鬆多了,《賣花姑娘》、《鮮花盛開的村莊》、《摘蘋果的時候》等等等等,電影上穿著朝鮮服,髮髻綰起的姑娘大嫂時常將罈罈罐罐頂在頭上,裙袂飄飄,步履輕盈,慰問傷兵,火線送飯,從沒有失手的。 那天,爺爺吩咐去門口小河邊淘米,洋話唱曲拎著淘蘿,忽發奇想,把淘蘿頂在頭頂走路,這下闖禍了,只一下下,一淘蘿米,粒粒擁吻大地,驚慌失措的一捧捧米往淘蘿里捧,沙子與米瞬間變成黑白配,小河邊上蹲了半天淘洗,挑撿,回到家怯聲聲問爺爺,今天米咋回事啊?沙子很多呢。午飯時,果然又迎來爺爺疾聲厲色的目光:米你敷掉了?個敗家子,從小呃寬到老一半,談謊日白爾不望望面前是哪一個? 吭哧吭哧埋頭吃飯,禍是自個兒惹的,再多的沙子也要吃下去。 多年過去,爺爺早已作古,老人家若健在,看到這隔三差五的倒飯倒菜,不定仰天長嘆捶胸頓足,活剝了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黃河遠上石林間
秋之預言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