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寒蟬暫寂寞 蟋蟀鳴自恣:蟋蟀 你為何而鳴?

寒蟬暫寂寞 蟋蟀鳴自恣:蟋蟀 你為何而鳴?

萬物各有時,蟋蟀以秋鳴。秋天最具代表性的鳴蟲非蟋蟀莫數。

「秋」字在甲骨文中的寫法就是活脫脫一隻蟋蟀的造型。甚至連「秋」字的發音也是模擬蟋蟀鳴叫而來。可見,秋天與蟋蟀的緣分著實深厚。

蟋蟀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將軍蟲、秋蟲等。這是一種古老的昆蟲,分布地域極廣,據研究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蟋蟀利用翅膀的張合、摩擦、振動而發出悅耳的聲響。

伴隨著漸涼的秋風、愈濃的秋意,它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鳴叫。這聲音自遠古而來,亘古未斷,這叫聲是那樣的熟悉,簡約的弦音與節奏並不顯得單調,而是自成風雅之高格、天籟之妙韻。

你聽,到處都有它的鳴叫。它鳴叫在夜晚的田野里、草叢中、老家堂屋的牆縫裡,它還鳴叫在《詩經·唐風》里、歷代蟋蟀詩句中。

蟋蟀,你為何而鳴?

《唐風》里的那隻蟋蟀趁著夜色從野外遷到了堂屋內。它暫時遠離了寒冷,所以它很歡快地叫著。

那隻蟋蟀不斷地提醒著屋內的人時光匆匆、歲不我與,警示著賢良之士在歡樂之時也不要忘記自己所承擔的正業,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的安樂,而是要有長遠的憂患意識。

蟋蟀的聲鳴縈繞於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自然有勸人勤勉、催人向上之意。

涼風乍起之時,正是古人準備寒衣之日。蟋蟀之所以有個別名叫促織,意在提醒婦人們要抓緊時間織布做衣了。所以民間有「促織鳴、懶婦驚」的說法。看來這叫聲還真有「催刀尺」的效果呢。

在寂靜而爽朗的秋夜,坐在庭院的台階上,遠離白晝的喧囂,就這樣靜靜地看著天上的月亮,靜靜地聆聽著蟋蟀的金石之音,不也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嗎?

風前以虛嗚,蟋蟀最多怨。在漫漫的秋夜裡,在蟋蟀凄清顫抖的哀音里,一簾幽夢客驚起,離人生起故園心。披衣而起,窗外秋雨打芭蕉,屋內異鄉人不寐。

蟲聲竟夜引鄉淚,心曲一首哪堪聽!聽,它是在面對頹牆而泣,吐露在堂之悲,還是在唱閨怨曲?也不知是何時,雨停了,蟋蟀也不叫了,一方涼月掛在夜空。

鬥蟋蟀是一項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蟋蟀由於有好鬥的天性與悅耳的吟唱,所以人們將其作為寵物來賞玩。

人們利用它的領地意識與爭奪配偶的意識,引發二蟲相搏以取樂。你看,它多像一位鬥士,充滿了殺機。二蟲相遇,一場鏖戰自然不可避免。

斗蟋之風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延於當代。據說唐玄宗李隆基愛好鬥蟋蟀,此後斗蟋成為宮中推崇備至的遊戲。

南宋奸相賈似道對斗蟋頗有研究,撰有蟋蟀專著《促織經》,故有「蟋蟀宰相」之稱。明宣德帝朱瞻基對蟋蟀也很著迷。

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的故事背景正是宣德年間,時有「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俗語,成就了「蟋蟀皇帝」「促織天子」之名。

直至今日,蟋蟀作為一種主要的鳴蟲,依然活躍在花鳥蟲魚市場之中,成為人們賞玩的寵物。

你聽,牆根的那隻蟋蟀還在鳴個不休,敢問,蟋蟀你為何而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處暑來了!處暑節氣有什麼習俗和講究?
致新生:天將與之 必先苦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