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播正能量,蘇軾用《詩經》體歌頌造福一方的好官

傳播正能量,蘇軾用《詩經》體歌頌造福一方的好官

(本文是沉香讀蘇軾的第8期)

公元1059年的除夕,蘇軾一家人是在江陵度過的。雖然遠離故鄉,羈旅於途,但只要家人都在一起,不管在哪裡過除夕,對蘇軾來說都是幸福的。

第二年正月,蘇軾從江陵出發,換走水路前往京師。當他途經唐州時,發現這裡呈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百姓安居樂業,人民生活富足。經過打聽,原來是有一位好父母官。

這位父母官名叫趙尚寬,到任唐州知州已是第三個年頭。想當初,他剛赴任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蕪,人煙稀少,賦稅不能滿足徭役,朝廷官員甚至想廢郡為邑。

趙尚寬力排眾議,以為:「土地荒蕪可以增加開墾,百姓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隨便廢黜郡制的呢?」於是,這位全國考課第一的官員扎在了這片熱土。

到任後,趙尚寬翻閱地方志,找到以往的湖泊溝渠遺迹,增發士卒重新疏通三處湖泊和一處溝渠,灌溉農田萬餘頃,又指導百姓自行開挖數十條支渠,互相灌溉。

在趙尚寬的積極引領下,四方百姓紛紛移民至此,他又請求把荒地按照戶口分給他們,並且用官方的錢貸給他們購買耕牛。第三年,這一切初見成效,沃野百里,人口增加萬餘。

後來,趙尚寬的政績被三司使包拯得知,上報給了宋仁宗,宋仁宗對他讚賞有加,多次增加官俸,還突破常規讓他在三年任滿後繼續任職了兩年。

蘇軾路過唐州時,趙尚寬的政績還沒有被朝廷注意,但他懷著一顆責任心和記錄時代的使命感,欣然下筆,用《詩經》體寫下了五章《新渠詩》,詩曰:

新渠之水,其來舒舒。溢流於野,至於通衢。渠成如神,民始不知。問誰為之?邦君趙侯。

新渠之田,在渠左右。渠來奕奕,如赴如湊。如雲斯積,如屋斯溜。嗟唐之人,始識粳稌。

新渠之民,自淮及潭。挈其婦姑,或走而顛。王命趙侯,宥我新民。無與王事,以訖七年。

侯謂新民,爾既來止。其歸爾邑,告爾鄰里。良田千萬,爾擇爾取。爾耕爾食,遂為爾有。

築室於唐,孔碩且堅。生為唐民,飽粥與饘。死葬於唐,祭有雞豚。天子有命,我惟爾安。

前三章分別從「水」、「田」、「民」鋪寫趙尚寬的政績,採用《詩經》中慣用的賦體,表述方式和遣詞造句也與《詩經》如出一轍,可見蘇軾對《詩經》研究之深。

第四章是蘇軾代為趙尚寬招攬百姓,唐州已經不是昔日的唐州,而是一片創業的熱土,只要來到這裡,「良田千萬,爾擇爾取。爾耕爾食,遂為爾有」,好一句誘人的廣告語!

最後一章是蘇軾的感慨,身為唐州的百姓,每天都能吃上飽飯,即使是死了,也能享受豐富的祭品,如此人間樂天,就是連我都想在這裡安居樂業了。

我們無法得知蘇軾的這首詩在當時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他傳播的正能量卻延續到了近千年之後,這才是詩歌的價值所在,記錄時代,記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仗著皇后的寵在皇上面前擺譜,他一個跟頭栽到幾千里之外
從看不起安祿山到跪在他面前求饒,哥舒翰也算得上名將?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