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宮斗冠軍魏瓔珞,飛入台灣百姓家

宮斗冠軍魏瓔珞,飛入台灣百姓家

說起《流星花園》《天國的嫁衣》《惡作劇之吻》,年輕的觀眾一定不陌生。這些劇目,就像一串串台灣文化符號,承載著太多人的青春記憶。

而近年來,海峽兩岸流行文化的天平悄然逆轉。台灣熒幕掀起了一股不可阻擋的「大陸熱」潮流,內地大火的《延禧攻略》《琅琊榜》《甄嬛傳》等劇目,在台灣也收穫了民眾如火的追劇熱情。

過去,我們談論道明寺、花澤類,如今,台灣民眾嘴裡念叨的都是「小主」「這真是極好的」等熱播劇流行語彙。

台灣熒幕掀起「大陸熱」

前不久,我的一位台灣好友感慨到:「大陸劇在台灣,就像以前的日劇、韓劇一樣火。」

近年來,大陸影視節目、流行音樂乃至社交媒體熱點等大眾文化對台灣的「輸出」快速增長,並在網路傳播力量的助推下,在台灣社會呈現現象級的影響。而這種現象的背後,則是兩岸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面向的時代變遷。

小S在微博上用「後宮體」和佘詩曼互動,後者在《延禧攻略》出演「嫻妃」。(微博@小S截圖)

2012年,我初到台灣,在台生活數十年的姑婆興緻勃勃地跟我說起她和老伴對大陸電視劇的喜愛,一部叫《傻春》的家庭劇構成了他倆退休生活的重要部分。當時由於台灣電視台引進的大陸作品並不多,他們常常在晚飯後通過網路觀看這部不算出名的劇目。

然而,短短几年之間,大陸劇不再只限於滿足台灣老年群體的「大陸想像」,台灣人對大陸劇的追捧成為一種不分年齡的全民現象網路也不再是台灣人看大陸劇的必要手段,各大電視台對大陸劇的引進熱度空前高漲。

根據《法制晚報》2015年底的一篇報道,僅該年度就有14部大陸電視劇在台灣上映,其中有9部取得收視率超過1%的佳績。在此之前的2013年,大陸劇在台灣就有崛起的勢頭,當年共計6部作品突破1%的收視率,一度創下歷史記錄,但在2014年沖高回落,進入相對低谷。

到了2015年,隨著《武媚娘傳奇》的熱潮席捲台灣,大陸劇迎來全面爆發。在2015年台灣電視劇全年收視數據排行上,《武媚娘傳奇》佔據榜首,另有《神鵰俠侶》及《天天有喜》進入前十名。

自此,台灣人對大陸劇,尤其是古裝劇的熱情就「高燒不退」。《武媚娘傳奇》之外,《甄嬛傳》《羋月傳》《花千骨》《琅琊榜》等都曾狠狠帶過一波節奏,部分作品即使反覆重播,仍然長期霸佔收視率榜單。如《琅琊榜》2015年底在台開播以後,很快在台灣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網友紛紛直呼「超好看」,還有人「看了第四次,還是停不下來」。

台灣綜藝節目推薦大陸劇。(騰訊視頻截圖)

曾在大陸吸粉無數的台灣各檔綜藝節目也開始「狂推」大陸劇,請來不少明星藝人推薦佳作。「狂看」「無法停」「X天看完X集」等等句式,成為各路嘉賓分享看劇心得的內心吶喊,進一步推高了「全民追陸劇」的熱潮。

直至今年,《延禧攻略》在大陸創下收視記錄,對大陸古裝劇情有獨鐘的台灣人自也不甘錯過。近日,「俠客島」官方微信就注意到這部火到對岸的「流量擔當」,正在台灣出差的「島妹」發現,從大巴車到原住民部落,從街邊奶茶店到台北理髮店,無人不識《延禧攻略》而據該篇報道,僅僅三周前,在愛奇藝官網點看《延禧》的台灣用戶量就已達300萬。

兩岸同胞在「看什麼」的問題上率先奔向了一家親。而經由大陸劇、大陸綜藝的普及,大陸語言習慣也自然而然地「內化」於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兩岸的大眾話語越發互通有無。

台灣TVBS電視台就大陸流行語的意思隨機訪問路人,大部分受訪者都能答對。(TVBS網站圖)

陸劇熱,不只是「錢」的問題

關於大陸節目在台灣的火熱,不少評論把焦點放在經濟因素,直指兩岸影視行業的大變局。

如今,大陸電視、電影的市場規模遠大於台灣,製作成本和演員陣容都有充分保障。經濟理性驅動之下,大批台灣編劇、導演、演員也西進發展,又使影視人才供給結構進一步朝大陸傾斜。因此,大陸影視產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一應俱全。也怪不得有台灣嘉賓在政論節目上坦言:像《琅琊榜》《甄嬛傳》這麼高水準的製作,我們沒有團隊能夠企及。

台灣主持人陶晶瑩感慨大陸劇預算充足。(台灣中天電視台《大學生了沒》截圖)

不過,大陸節目能在台灣取得如此成績,甚至壓過產業同樣蓬勃的日、韓方面的競爭,絕不只是「錢」的問題。經濟之外,文化及社會因素也不容忽視。

一方面,兩岸共通的語言及歷史背景,讓大陸劇比日、韓劇「贏在起跑線上」從電視到電影,語言的相通讓大陸影視產品在台灣的潛在受眾面更廣,傳播更為順暢。同時,兩岸共享的歷史文化當然更能激發台灣人對大陸劇的興趣。這一點,從在台最火的大陸劇多數是歷史題材來看,很能說明問題。

另一方面,兩岸近年來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化,與台灣社會的「大陸熱」互為表裡由於歷史問題,過去兩岸一度不相往來,而「三通」之後,加之大陸社會的日新月異,台灣人對大陸的好奇心加速運轉。而比起已讓台灣人感到厭倦的政治,聊點電視劇、綜藝節目,可就輕鬆愉快多了。

前年5月20日是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的日子,但當我和一群兩岸青年朋友聚會時,席間大家卻只顧討論起霍建華和林心如借520公布甜蜜戀情的「大新聞」,還挨個心疼了一把胡歌、蘇有朋和爾康(周傑)。顯然,比起嚴肅的政治,八卦才是兩岸共同的「人之常情」

事實上,正如林心如這樣的台灣藝人如今紛紛到大陸發展,出演大陸劇,上大陸節目,不僅帶動台灣人追劇的「參與感」,也客觀上使得兩岸演藝圈越來越不分你我。觀眾已常常分不清哪些演員是台灣人、大陸人,又或者是香港人,這本身就是兩岸民間交流深化的表現。

今年6月,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台灣人對大陸好感度創下新高,25至54歲的青壯年、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民眾過半對大陸存有好感。這一民調的歷史性轉變在兩岸引起熱議,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庄佳穎就在受訪時指出:

「目前,台灣年輕世代、家庭主婦看大量大陸歷史劇、看《中國好聲音》、逛淘寶,這些將大大提高台民眾對大陸的好感度。台灣從過去的哈日、哈韓,會慢慢走到中國大陸流行文化牽動東亞社會的時代。」

兩岸文化交流翻新篇

不禁感慨,一來一回之間,海峽兩岸流行文化的天平悄然逆轉

原本對於大陸80後、90後來說,「台灣」代表著太多與童年、青春相伴而生的元素,或者對某些人來說,甚至就是青春本身的代名詞。

在福建沿海,我們這一代中的不少人第一次有了「追劇」的概念,多半是從小學時每天放學沖回家裡看台灣電視開始的。再大一點以後,就到了那個女孩子們瘋狂迷戀《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周杰倫、蔡依林、S.H.E幾近「三分天下」的年代。在那段台灣流行文化的流金歲月里,各種與台灣相關的符號源源不斷地匯入海峽西岸,伴隨了一整代大陸人或長或短的青春期。

2001年上映的《流星花園》舊照。(網路圖)

如今,「周董」新歌刷屏的理由,漸漸從年輕人追逐時髦變成自嘲「中年人」的90後們的集體懷舊,而當《流星花園》《天國的嫁衣》《微笑pasta》等曾紅極一時的台劇再度進入人們的視線時,則通常被冠以「回憶殺」的名義。

那個周杰倫和蔡依林、道明寺和花澤類的年代與90後的青春一併走過了。今天,兩岸文化交流已經翻開新的一頁,我們面對台灣朋友的時候,又有更多新話題可說。

責任編輯:張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第一批00後演員已經開始走實力派路線了
非洲包皮「收割機」,中國製造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