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幽門螺桿菌精準治療案例1——胃癌家族史、腎移植後

幽門螺桿菌精準治療案例1——胃癌家族史、腎移植後

胃癌家族史,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

幾個月一位患者因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前來醫院就診。患者男性,39歲,因父親近期發現胃癌而體檢進行了呼氣試驗的檢查,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胃癌家族史,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的指征之一。

年輕感染者,簡單易治的病例?

患者年齡不到40歲,也沒有明顯的胃腸道癥狀,這原本應當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病例,做一下胃鏡檢查排除一下腫瘤,再制定一個常規方案進行根除治療就可以了。但經過仔細詢問病史,我發現這個病例並不簡單。

患者12年前因腎功能衰竭而接受了腎移植治療,患者還有高血壓,目前患者每天需要服用8種藥物,有降壓藥、抗排異葯、激素、免疫抑製劑等。患者在腎移植後,還曾經出現慢性腹瀉,經檢查後考慮與腎移植後排異和免疫抑製劑相關可能。這些因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抗衡因素,當存在這些抗衡因素時,如果沒有必須治療的指征,通常不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

存在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抗衡因素,

怎麼辦?

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聯合包含抗生素在內的多種藥物進行治療,這些藥物都需要經過人體的肝臟和腎臟進行代謝,而抗生素是引起人體肝腎損害的常見藥物。患者的移植腎非常寶貴,萬一在應用抗生素的治療中誘發了腎損害,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如果沒有必須治療的指征,對這些患者不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

但考慮到患者還年輕,有胃癌家族史,雖然患者目前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但並不能判斷他將來不會發生胃癌。為了進一步判斷患者胃癌發生的風險情況,我建議患者先做一下胃鏡檢查了解一下胃內的情況,同時通過採取胃黏膜組織進行幽門螺桿菌的全基因組測序和耐葯基因檢測,以了解患者感染的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性和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葯情況。

胃鏡檢查 —— 胃潰瘍

患者順利的接受了胃鏡,胃鏡檢查時發現患者胃竇部位有一處隆起凹陷性病變伴有潰瘍,胃角部位還有一個小潰瘍,我心裡咯噔一下,希望病理檢查不要有太大的問題,幾天後,患者的胃鏡病理結果出來,潰瘍是良性的,病理檢查提示患者的胃黏膜存在重度慢性炎和活動性炎症。潰瘍病是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強烈推薦指征,患者還有胃癌家族史,他的幽門螺桿菌是一定要治療的了,怎麼治療?用什麼方案,能夠即安全又有效呢?

基因檢測—— 高毒力菌株、耐葯菌株

幽門螺桿菌全基因組檢測顯示:患者感染的幽門螺桿菌屬於高毒力高致病性菌株,其分型為CagA+東方型/VacA+s1m1,毒性相關基因A(CagA)、空泡細胞毒素A(VacA)均陽性。膜外炎症蛋白、黏附相關脂蛋白AB、IV型分泌系統等各致病基因功能均正常,屬於強毒性菌株。患者父親發生胃癌,考慮與其感染高毒力幽門螺桿菌有關。

幽門螺桿菌耐葯基因檢測顯示:患者感染的幽門螺桿菌對克拉黴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均耐葯,只對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環素敏感。

患者質子泵抑製劑基因多態性檢測:快代謝型。

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 成功根除幽門螺桿菌

患者感染的幽門螺桿菌只對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環素敏感;呋喃唑酮主要在腎臟代謝,患者腎移植術後,不宜應用;四環素可能會引起肝損害,患者同時服用的多種藥物,會增加四環素導致肝損害的風險。幸好患者對阿莫西林不過敏,但如果這次治療失敗,患者很難再有合適的方案可以治療了,我在心裡默默地叮囑自己,在給患者制定方案時一定要做到深思熟慮。

經過與患者的腎移植醫生充分協商後,我為患者制定了質子泵抑製劑聯合阿莫西林的二聯療法治療,結合患者的基礎疾病和藥物代謝型基因檢測結果,設計了個體化的給藥劑量,由於患者平時容易發生腹瀉,在抗生素治療前後應用了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在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肝腎功能情況,患者順利地完成了全部療程,在治療期間患者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這周,患者在停用抗生素2月余後複查了呼氣檢查,檢查結果提示陰性,看到這個結果,我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成功被根除,是我這一周來最開心的一件事情。

有了基因檢測的幫助,使我能夠對患者的治療更加精準和有效,同時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的使用,最大程度減少患者在治療中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這也是基因組時代為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貢獻。

作者:成大夫 來源:成大夫談消化

關注消化,我們有很多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科研數據管理與分享」調研,分享您的數據經驗
手把手教你利用胃鏡發現早期胃癌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