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8個育兒秘訣,很多人並不知道,還在憑「老經驗」帶孩子
孩子一出生,身邊的親戚朋友就都圍上來各抒己見,七嘴八舌告訴你應該如何帶孩子。
新手媽媽由於情緒緊張,又對著小不點不知所措,往往會被這樣那樣的建議弄得很糾結,一會兒覺得這個說得對,一會覺得那個說的也不錯。
一旦寶寶稍微有點異樣,更是擔憂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這裡,兒科醫生有8個育兒秘訣,希望能幫助到新手媽媽。
一、初乳營養價值高
很多人覺得生產頭幾天,奶水稀少且質地不好,白白浪費掉。
實際上,初乳營養價值很高,脂肪和乳糖含量低、更能讓新生兒消化吸收。
所以,條件滿足的話,新手媽媽要儘可能地讓寶寶喝到初乳,還能增強新生兒抵抗力。
二、新生兒胎髮脫落很正常
新生寶寶的胎髮是由激素變化引起的。
有些寶寶在出生後3 個月左右出現脫落現象,是正常情況。胎髮脫落後,頭髮會變得稀疏、細軟,直到1 歲左右才會恢復濃密。
新手媽媽們不要過於擔憂,這是正常現象,並不是缺鈣或者缺乏其他微元素。
三、抱寶寶的正確姿勢
小寶寶脊柱力量薄弱,新生兒寶寶更是無法自行支撐頭部。
所以抱寶寶的時候,切勿只抱住腰部、豎舉,這樣會傷害寶寶的脊柱、頸椎。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托住寶寶的脖子,給予支撐。
四、塗抹保濕霜
有些寶寶皮膚特別乾燥,易脫皮、乾裂,或者是易過敏得濕疹。
兒科醫生建議:可以每天給寶寶塗 2~3 次保濕霜,保證寶寶皮膚濕潤,還能緩解部分濕疹癥狀。
五、沒長牙時,也不能只吃米糊
寶寶6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了。添加輔食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包括輔食的形狀、堅硬程度。
別看有的寶寶沒長牙,就一直只給吃米糊,不敢鍛煉咀嚼能力。寶寶的牙齒藏在牙齦下面,就算沒有萌出,牙床也有一定的咀嚼能力。
如果讓寶寶一直都是吃糊狀物,會錯過鍛煉咀嚼能力的關鍵期,也可能影響吞咽能力。
六、添加肉食不要太晚
有些家庭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過於謹慎,一直不敢添加紅肉。
然而,過晚添加紅肉,容易造成寶寶鐵元素攝入不足,嚴重者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影響生長發育。
豬肉、牛肉等紅肉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是寶寶鐵元素的重要來源。寶寶出生後6 個月,從一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時,就可以適當地加入紅肉了。
七、1 歲內,別吃鹽、糖和蜂蜜
1歲以內的寶寶,吃天然口味的輔食就足夠津津有味了,並不需要作以作料調味。
過早攝入食鹽、糖,孩子容易養成不良的口味偏好。並且鹽,並不能讓小寶寶「更有勁」,別被老經驗帶偏了。
1歲以內的寶寶腸胃發育還不完善,而蜂蜜中的肉毒桿菌芽孢,容易導致食物中毒。
八、「兒童食品」不適合兒童
市面上的產品,一旦貼上「兒童」標籤,就特別受青睞,容易熱銷。
但其實,所謂的嬰兒或兒童專用食品,大部分都是噱頭,打著「兒童食品」標籤,其實和普通食品並沒什麼差別,有的為了符合孩子的胃口,甚至添加了更多的增味劑。
給寶寶挑選合適食物,關鍵是要學會看營養標籤和配料表。
媽媽們在選購給孩子吃的食物時,切莫只看到「兒童食品」的標籤就樂於購買,仔細甄別,挑出調味品和添加劑少、低鈉的食物,才是更適合兒童的。
掌握以上育兒秘訣,切莫被「老經驗」帶偏,關注【蔓德育兒】,做一個有「想法」的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