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親手製作一款「有秋味兒」的傳統合香

親手製作一款「有秋味兒」的傳統合香

如果用一種味道來比喻秋天,你會想到什麼呢?是新鮮的橘子剝開後讓人忍不住多聞兩下的酸甜;還是夜深人靜茉莉花開撲面而來的芬芳;亦或是秋雨過後空氣中潮濕的木頭味……這些都是秋天的味道,卻又不足以概括秋天的味道,如果說有一種味道可以裝得下秋天,那恐怕只有香了,絲絲縷縷,縈繞心頭。

香文化是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已知的資料記載中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始對香料植物就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秦漢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和道家文化的盛行,香文化更成了王公貴族和士大夫的代表。

制香原料

宋朝以後,香更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部分,文人雅士不僅用香,還親手制香,並呼朋喚友,鑒賞品評。李清照千古名作《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中的 「瑞腦」指的就是龍腦香,而「金獸」指的則是獸性的銅香爐。從李商隱、李煜、蘇軾、黃庭堅到朱熹、文徵明、丁渭;從《詩經》、《紅樓夢》到《名醫別錄》、《本草綱目》,歷代文人經典著作中都有關於香的記錄。

凈手焚香,紅塵悟道,香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熟悉於各種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清香一炷,調弦撫琴;香雲一爐,品茗論道。在過去,香之於人們的意義大概如當今的香水一般,是屬於每個人的特殊符號。只是可惜,曾經「衣需香薰,被需香暖」,現在卻在日常生活中變得罕見。如今「琴棋書畫」這文人四藝仍然被人掛在嘴邊,而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所描繪的「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般的精緻生活,卻似乎很少再有人提及。於是我們希望在這個秋天裡,尋找一種力量,去了解這份深耕於宮廷又傳播於民間的傳統香文化,細細領悟其中所蘊含的魅力和文化。

制香活動現場

製成的香塔

幸運是的,在這個大多數人都失去了「閑趣」,被裹挾前進的時代里,依然有那麼一些人願意投入時間和經歷去與生活「互動」,北京服裝學院天工傳習館香坊主理人臧曦便是其中的一位,臧老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專業,接觸中藥十餘年;研習中國傳統香文化數年,喜好傳統合香。多年來行走日本、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地區,實地考察香葯研究香事,立志學習、傳播中國傳統香文化。

恰逢中秋,我們與天工傳習館香坊共同策划了一場制香小課,邀請制香師臧曦,現場帶領大家製作一款有「北國秋韻」味道的熏香。案牘纏身,步履匆匆,在忙碌的生活中暫時抽身,親手製作一款傳統合香,絲絲縷縷,帶你感受豐腴的秋之韻味。

授課教師

臧曦

臧曦,習香人。

北京服裝學院天工傳習館香坊主理人,

中國傳統香文化研究者。

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專業,接觸中藥十餘年,

研習香文化數年,喜好傳統合香。

多年來行走日本、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地區,

實地考察香葯研究香事,

立志學習、傳播中國傳統香文化。

課程內容

? 介紹香的歷史和常用制香器材;

? 認識常見的幾款香料,體驗其氣味;

?親手製作一款香塔;

? 製作點評,總結,合影。

參與方式

活動時間:2018年9月21日(周五)9:15-11: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蓮的一生
插一枝睡蓮,為初秋增添一份恬靜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