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全民討論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葯神》,在幾年之後會被忘記?

全民討論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葯神》,在幾年之後會被忘記?

毫無疑問,《我不是葯神》壓過了《動物世界》、阿修羅等電影,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暑期檔大熱門。關於這部電影的話題點,從一開始的徐崢個人品牌,到真實故事改編的噱頭,到王傳君演技的稱讚,再到圍繞醫療問題的大討論,熱度絲毫不減。

但這部打著」現實主義「旗號,在題材上被拿來《達拉斯加俱樂部》對比,在風格上被拿來和《辯護人》對比的電影,能經歷時間的考驗,在電影史中留下一筆么?

恐怕並非如此。

全民討論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葯神》,在幾年之後會被忘記?

我不是葯神

在我看來,《我不是葯神》的最大不足,不是場面調度之類的拍攝技巧,也並非故事發展之類的劇本缺陷,恰恰在於其反覆宣揚的「現實主義」。


其一,從平民到英雄,戲劇有餘,現實不足

雖說「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但現實中「葯神」陸勇是自己得了白血病,在自救的過程中幫助病友。而在電影里,主角成為了無私奉獻的英雄,這似乎造就了更強烈的戲劇效果,卻也毀掉了說服力。

"人情世故"、「柴米油鹽」,這些都是逃脫不了的現實元素,而《我不是葯神》對於主角設定的改編,幾乎推翻了整個故事,不僅讓角色成為了一個面目模糊的人,同時也失去了引發共情的可能性。

全民討論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葯神》,在幾年之後會被忘記?

我不是葯神


其二,藥廠成為背鍋俠,很方便,但太草率

在《我不是葯神》正式上映之後,網路上逐漸湧現的最大質疑就是:將所有問題的根因歸咎於藥廠的高價葯,卻忽視他們前期研發投入的成本及承擔的風險,似乎太過於輕易了。

忽視複雜的制度、利益、保障等問題,卻用單純的好壞之分,貧富之差對電影價值觀做總結,這註定了《我不是葯神》無法成為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

全民討論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葯神》,在幾年之後會被忘記?

我不是葯神

在商業上,《我不是葯神》的成功毋庸置疑,它有很多觀點引發討論、有很多賣點吸引觀眾走進影院,並且還能讓眾多人奔走相告,彼此宣傳。更可況,4天過10億的成績證明了很多,至少讓徐崢這個名字又在中國電影圈多了分量,也讓文牧野這個新導演之後的電影路會更順利。

全民討論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葯神》,在幾年之後會被忘記?

我不是葯神

但歸根到底,一群喜劇演員順利地讓觀眾哭出來,並且毫不吝嗇地在發表衷心讚美,只能證明編劇洞察大家的淚點。大家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無奈和恐懼,就跟當時在微博上熱傳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所做到的並無二致。

這是大家的焦慮,並不是電影的成功。

如果要背負「中國電影希望」的美名,《我不是葯神》需要做的還有很多。而所謂希望,還遠遠沒有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部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八部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