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

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

禪宗初祖——達摩祖師

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只隔其迷悟耳。迷時有世間可出,悟時無世間可出。平等法中,不見凡夫異於聖人。經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聖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薩與諸佛如來行也。」若見生異於死,動異於靜,皆名不平等。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

煩惱與涅槃,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斷煩惱,妄入涅槃,為涅槃所滯。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槃。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諸佛入涅槃者,為在無妄想處;菩薩入道場者,即是無煩惱處。空閑處者,即是無貪嗔痴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痴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

凡言一心者:似破瓦、石、竹、木,無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無有實體,即知自寂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無。何以故?

凡夫一向生心,名為有;小乘一向滅心,名為無;菩薩與佛未曾生心,未曾滅心,名為非有非無心;非有非無心,此名為中道。

是知將心學法,則心法俱迷;不將心學法,則心法俱悟。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見之人,知心空無,即超迷悟。無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見。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有生滅。有者,有於無;無者,無於有,是名真見。夫真見者,無所不見,亦無所見,見滿十方,未曾有見。何以故?

無所見故、見無見故、見非見故。凡夫所見,皆名妄想;若寂滅無見,始名真見。心境相對,見生於中;若內不起心,則外不生境。境心俱凈,乃名為真見;作此解時,乃名正見。

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

見與不見,俱不見故;解與不解,俱不解故。無見之見,乃名真見;無解之解,乃名真解。夫正見者:非直見於見,亦乃見於不見。真解者:非只解於解,亦乃解於不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無所解者,始名真解;解與不解,俱非解也。

文字丨摘自《 達摩悟性論》

圖片丨網路

編輯丨印安

審核丨法平法師

妙法佛音禪悟

【妙法佛音】 弘傳佛陀教誨,倡導智慧生活,感悟佛語,聆聽法音,平息煩惱,安頓身心.早證佛果,自在解脫;願世間正法久住,清凈和平!人生是一場修行,而修行卻是點滴的功夫,要甘於淡泊,樂於寂寞,凝鍊生活中的點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法佛音禪悟 的精彩文章:

背薄一寸,百病消退!
皈依了你就賺大了

TAG:妙法佛音禪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