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需要做那些檢查?你掌握了嗎?
大腸癌需要做那些檢查?你知道么?
實驗室檢查。
通過血常規了解有無貧血;通過尿常規觀察有無血尿,結合泌尿系影像學檢查了解腫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統;通過大便常規檢查應當注意有無紅細胞、膿細胞;通過糞便隱血試驗針對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診斷。
內窺鏡檢查。
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適用於病變位置較低的結腸癌變。內窺鏡檢查報告必須包括進鏡深度、腫物大小、距肛緣位置、形態、局部浸潤的範圍,結腸鏡檢時對可疑病變必須病理學活組織檢查。一般建議結合CT或鋇劑灌腸明確病灶部位。
影像檢查。
結腸鋇劑灌腸檢查,特別是氣鋇雙重造影檢查是診斷結腸癌檢查的重要手段;B型超聲可了解患者有無複發轉移,具有方便快捷的優越性;CT檢查可明確病變侵犯腸壁的深度,向壁外蔓延的範圍和遠處轉移的部位;MRI檢查可對直腸癌的術前分期、結腸癌肝轉移病灶、懷疑腹膜以及肝被膜下病灶的患者作出評價;直腸腔內超聲或內鏡超聲檢查為中低位直腸癌診斷及分期的常規檢查;PET-CT對於常規檢查無法明確的轉移複發病灶可作為有效的輔助檢查;排泄性尿路造影適用於腫瘤較大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血清腫瘤標誌物。
結腸癌患者在診斷、治療前、評價療效、隨訪時必須檢測CEA、CA19-9;建議檢測CA242、CA72-4;有肝轉移患者建議檢測AFP;有卵巢轉移患者建議檢測CA125。
病理組織學檢查。
病理活檢明確佔位性質是結腸癌治療的依據。活檢診斷為浸潤性癌的病例進行規範性結腸癌治療。如因活檢取材的限制,活檢病理不能確定浸潤深度,診斷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病例,建議臨床醫師綜合其他臨床情況,確定以手術、放化療、腫瘤生物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確定為複發或轉移性結腸癌時,檢測腫瘤組織K-ras基因狀態。
開腹探查。
經過各種診斷手段尚不能明確診斷且高度懷疑結直腸腫瘤、出現腸梗阻進行保守治療無效、可疑出現腸穿孔、保守治療無效的消化道大出血的結腸癌患者還應行開腹探查。


※哪些元素對腸癌有益?預防腸癌少吃鹽多喝茶
※腸鏡檢查的原理是什麼?檢查需掌握3種技巧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