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兩位外國皇帝,因為羨慕中華文化:就是死也要埋在中國的土地上

這兩位外國皇帝,因為羨慕中華文化:就是死也要埋在中國的土地上

原標題:這兩位外國皇帝,因為羨慕中華文化:就是死也要埋在中國的土地上


中華文化作為世界所有古文化中最傳承有序的文化,在東亞和中亞地區一直都是處於強勢的地位,從漢朝打通西域開始,中亞各國就一直都屬於中國的朝貢國,包括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等國家也都是屬於中國的朝貢國。東北亞的朝鮮更是有著「小中華」之稱。


包括日本從漢朝開始都會派遣人員來中國朝貢,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唐朝最盛,「遣唐使」更是風靡一時。南亞的一些小國,因為隔海相望,並且國家都還比較弱小,所以作為中國的朝貢國時間比較晚,但是隨著明成祖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之後,南亞的國家也都成為了大明的附屬國,直到清末。


朝貢國是中國歷史特有的一種國與國之間的形態,由於中國的統治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中國對待其他一些弱小的國家,大多是採用寬仁的太多,只是作為宗主國的地位存在,並不干涉這些國家的內政、軍事和外交。


並不像是後來的西方國家,利用自己先進的武器,一手壓迫,一手槍炮,來到一個地方,首先是鎮壓當地的人民,搜刮人民的財富,採取各種剝削手段獲得財富給養自己。即使這些國國家來到中國朝貢,最後所得到的回報也是要遠遠超過他們付出的東西。


一般例來的國家來中國朝貢都是派遣官員,帶著賀禮前來,很少有國家的君主親自到來,但是事情總是沒有絕對,在明朝永樂年間,因為鄭和下西洋所帶來的威懾,使得南洋各國對於中華的文化非常敬仰,就出現了國王親自帶隊來中國朝貢的事情。


甚至還有兩位國王在中國去世,最後選擇埋葬在中國的土地上,這兩位國王就是浡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和蘇祿國王巴都葛叭答剌,後面文章中由於這兩位國王的名字實在是難寫,所以筆者就直接用浡泥國國王和蘇祿國東王代替。


浡泥國國王來中國朝貢的時間比較早,並且浡泥國與中國的外交溝通也是很早,在北宋時期救有夠統,並且在洪武年間,朱元璋就有派遣官員去浡泥國出訪過,並且邀請浡泥國來中國訪問,當時的浡泥國國王曾遣使來大明祝賀明王朝的建立。



到了永樂三年,浡泥國現任國王遣使來大明訪問,永樂帝授予了浡泥國現任國王封他為王的誥命。之後在永樂六年,受到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浡泥國國王心中仰慕中華文化,於是他就帶著妻子、兒子、文武百官150多人的隊伍,來大明訪問。

他作為第一個來到大明的國外的君主,收到了當時永樂帝的盛情接待,但是不幸的是這位國王可能是水土不服,在來訪的同年十月份不幸染上重疾,在搶救無效後死亡。在死之前這一位浡泥國國王留下遺囑說:「體魄托葬中華」。


在浡泥國國王去世後,永樂帝非常傷心,停朝三日以示哀悼,在遵從這位國王要葬在中國土地上的意願,為他在南京安德門石子崗修建了陵寢,一切都按照大明親王的規格修建,甚至還找了一些大明國籍的南洋人為他守墓。



蘇祿國國王出使大明的時間比較晚,是在永樂十五年,是因為受到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感受中華的強大,不遠萬里遠渡重洋,終於於永樂十五年在泉州登陸,蘇祿國來訪人員比較多,多達三百多人,並且還是舉國來訪。


在蘇祿國統治者分為東、西、峒三王,但是以東王為尊,這位葬在中國的外國君主就是蘇祿國東王。這三位國王攜帶家眷和文武百官總共三百多人,遠渡重洋不遠萬里,到達泉州經過蘇杭,通過大運河來到北京朝見大明皇帝。

蘇祿國位於菲律賓,以當時他們的國力來朝貢一次真是用生命在冒險,但是這樣也抵擋不住他們想來中國的決心。在北京明成祖朱棣隆重的接見了他們,並且敕封東王為蘇祿國國王。蘇祿國的代表團在北京吃喝玩樂了27天之後告辭。




永樂帝又賜予了他們大量的賞賜,但是不幸的是,蘇祿國代表團走到德州的時候,蘇祿國東王不幸染病去世,永樂帝知道後,下令在德州城北為蘇祿國國王修建陵寢,一切按照親王例,並且專門派遣禮部侍郎前往治喪。

並且下令東王長子回國繼承王位,讓他隨其他二王一起回國,並且同意東王妃和東王次子和東王三子留下為東王守墓的請求,並且專門給予優厚的待遇。不光明朝一代,直到後來的清朝也是一樣為蘇祿國國王設祭祀。並且准他們的後台以溫、安兩姓入中國國籍。


雖然浡泥國和蘇祿國只是兩個南洋小國,但是他們不遠萬里遠渡重洋,心慕中華文化前來,並且不幸逝世於中國,更是歸根於中國,從此可見中華文化的魅力是無窮大的,也可以看出中國的中庸之道,和中國的仁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點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楊勇並不賢,楊廣並不昏,如果你是楊堅也會選擇楊廣

TAG:小點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