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特殊任務部隊:蘇聯戰術火箭軍(5)

特殊任務部隊:蘇聯戰術火箭軍(5)

真正的「恐怖武器」

由於擔心美國強大的國土防空部隊,蘇聯把核戰爭勝利的希望幾乎都寄托在戰略火箭軍乃至彈道導彈上。到60年代末,蘇聯的核力量與美國已基本達成均勢,與此同時,經過多年建設,以裝甲突擊集團為主體的蘇聯常規力量在歐洲戰場已對北約軍隊形成明顯優勢。在這一階段,雙方的核武器打擊目標逐步轉向側重打擊軍事目標。這主要是因為:首先這一階段蘇聯的核武器庫極度膨脹。1964年,蘇聯擁有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導彈和戰略轟炸機510件,約為美國的1/4,處於明顯劣勢。而60年代後半期蘇聯首先集中力量發展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到1970年在數量上(1 100枚)已超過美國。此時的核火力已經完全超過了打擊美國所有城市的能力,因此完全可以改變策略轉而主要打擊軍事目標,保留資本主義財富為蘇聯社會主義服務。其次,在這一階段蘇聯也開始具備對軍事目標較為精確的打擊能力。蘇聯的首顆偵察衛星「宇宙」4於1962年4月26日被送入軌道。到60年代中期,蘇聯和美國的照片地面解析度達到1.8米,目標定位精度達到300米左右;到60年代末期,目標偵察照片解析度達到0.5米左右,而定位精度提高到135米以內。這使得蘇聯戰略核力量開始具備對較為堅固和容易隱藏的軍事目標的打擊能力。

特殊任務部隊:蘇聯戰術火箭軍(5)

從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期,蘇聯戰略火箭軍在穩定規模的基礎上重點提高核武器的性能和質量,著力從提高分導技術、命中精度、突防能力、可靠率和生存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力求縮小同美國的差距。在這一階段,蘇軍秘密列裝了R-36超級導彈,其威力之可怕甚至加速了美蘇核裁軍協議的達成。美方認為,R-36導彈若以二對一的方式攻擊時,美方將有65~80%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掩體被摧毀,而且即使在這種攻擊下,蘇方還會剩下至少1 000枚R-36導彈用的彈頭可用來攻擊其它目標,可見其對美國而言是真正的「恐怖武器」。至1990年9月,也就是蘇聯解體前不久,戰略火箭軍擁有蘇聯核武庫中56%的戰略發射系統(2 500件中的1 398件)和64%的核彈頭(10 271枚中的6 612枚)。就在此時,蘇聯核彈頭數量達到歷史最高峰,擁有UR-100N、R-36、RT-23、RS-12M「白楊」等型號戰略導彈,列裝36個火箭師/旅,規模之大不言而喻。

可是,再偉大的巨人,如果離開堅實的國力基礎,也是難以永存的。蘇聯解體後,全球地緣政治發生根本性變化,加之解體後初期俄羅斯的親西方政策,被俄羅斯繼承的戰略火箭軍失去了「潛在對手」。此時,俄羅斯和北約都在進行前所未有的裁軍,雙方就減少在歐洲部署常規部隊和武器達成一致,中程彈道導彈等也被徹底銷毀。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戰略火箭軍存在的合理性引發俄國內的討論,並在21世紀初被降格為戰略火箭兵。與此同時,俄羅斯遭遇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高昂的導彈日常維護費用令戰略火箭軍遭遇巨大困難,火箭軍領導人不得不向政府「乞求」獲得最低限度的資金。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在與美國就削減核武器的談判中吃了大虧。

1993年,俄美簽署《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II),規定俄戰略火箭軍擁有的陸基戰略導彈的發展遭遇嚴格限制。然而,西方國家的敵視並未隨著俄羅斯的不斷示好而有所改變,相反北約持續東擴,傳統勢力範圍被不斷侵蝕,美國更是退出反導條約。在這種形勢下,俄羅斯只能選擇重新武裝自己。在限於國力無法全面重整常規軍力的情況下,優先發展核力量成為俄軍發展的優先選項。近年來,大規模軍事改革對俄軍結構進行大規模調整,但戰略火箭兵在這場改革中幾乎未受影響,其地位可見一斑。這也印證了已故前戰略火箭軍司令、國防部長伊格爾·謝爾蓋耶夫在1999年所說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有可靠的戰略導彈部隊,軍事改革可以『隨便改』,都不影響國家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上)
蜿蜒中前行:英國坦克設計理念(中)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