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能和Coco Chanel、Jean patou齊名的斜裁女王

能和Coco Chanel、Jean patou齊名的斜裁女王

照片中的女士是Madeleine Vionnet,是20世紀 20、30年代和Coco Chanel、Elsa Schiaparelli一起風靡世界的三大時裝設計師之一,也是女性服裝變革的先驅之一。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女權主義的發展和戰爭現實因素,催化了女性服裝的變革。Vionnet這這場服裝變革的運動中,率先廢除了女子緊身胸衣,首創「斜裁」,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布料的彈性,更適合於人體運動。她用精妙的縫線、自然的輪廓、流動的裙擺,把本該屬於女人身體的曲線,又還給了女人。她設計的服裝里卻蘊藏著一種永恆的美,一種至今仍讓人讚歎的美。

服裝史上,Vionnet的名字代表了高級、優雅的品味,獨一無二的裁剪,精美絕倫的風格和天衣無縫的技藝,她一生擁有眾多頭銜,是無數大師追捧的高手。

Karl Lagerfeld—"無論你想與不想, 我們都深受其影"

Christian Dior—"因為Madeleine Vionnet的斜裁, 我稱她是時裝界的第一"

三宅一生—"Madeleine Vionnet是一名沉默的革命者。"

Azzedine Alaia—"她是我們一切作品的靈感來源, 是我們所有後輩永遠

斜裁女王

讓衣服變成人的第二層皮膚

Vionnet

弔頸、裹腰、圓裙,是Vionnet最易識別的裁剪方式。無需太多觀察,就能輕易分辨出Vionnet哪件作品運用了斜裁。Vionnet本人並不認同「明斜裁發明者」這一稱呼,她認為自己只是推廣了斜裁而已。在一次採訪中Vionnet說,「可能每個人都會沿著直紗方向裁剪,而我發現如果按某個角度旋轉面料,它的彈性就出來了。這是我想要的,斜裁也是這樣想到的。」

剪裁的革命—斜裁

20-30年代,Vionnet的許多衣裙都將腰線設計為鋸齒狀,以結構線作素凈衣裙的裝飾。鋸齒腰線有助於裙片展開更大垂性,令下擺波浪效果更佳,這和她擅用的腰臀間的插片具有相同目的。也只有斜裁,才能在迪考藝術盛行的時代,將幾何形與微妙的人體曲面恰當融合。這樣的設計,讓衣服不僅貼合舒適,而且易於穿脫,簡便到可以直接套頭穿著。

衣裙如第二層皮膚,般隨著身體的輪廓垂下

Vionnet 的設計結構也很巧妙,插片與切口的並用,目的是增大下擺的圍度。先用設計圖紙來說明一下這個設計的巧妙之處。圖1是以上半身裁片做插片;而在圖2中,A和D是側縫,它的「插片」甚至就是身體(圖1、2出處為文化服裝學院教科書出版部2003年出版的讀物《Vionnet》)。

插片的妙用

正像Vionnet說的那樣,她不是發明者,而是推廣者。這種以身體做插片的例子,自古有之,可追溯至中世紀的古老應用,至今還保留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如南美洲的服飾中,它的道理實在是古老又簡單。也許都不能說Vionnet 運用得巧妙,只是被遺忘之後,又被她撿起。面料和身體,身體和面料,這本身就已經能夠讓Vionnet獲得足夠的設計靈感了。

人體結構和腰間插片

來看一組Vionnet使用插片和切口的經典設計案例。

案例一

這件Madeleine Vionnet 設計於1935和1936年的兩件禮服。正面幾乎無縫,只在臀圍處拼入兩塊小小插片。

案例二

這件Madeleine Vionnet 1930年喬其紗禮服裙,說天衣無縫一點都不過——前腰插片的接縫裁剪得如髮絲般粗細,與花瓣融為一體,千針萬線化於無形。腰線以下的裙裾則被裁成兩片,用其中一片環繞臀周,下接另外一片由兩個整圓拼成的裙片。

案例三

Vionnet這件1938年長裙,以灰色雪紡為裙身,腰間插片位置飾以珠片。面料薄透,接縫處理得極窄,幾乎不可見。如果沒有精湛的手工縫紉技藝,她的美肯定會大打折扣。

案例四

Vionnet 設計於1937年的晚禮服,利用扇貝形小插片來增大群擺擺圍,由幾何原理可知,扇貝的夾角越大,裙擺波浪的起伏越明顯。對於薄紗來講,這件禮服的接縫處理堪稱經典,精緻而微妙,一絲一線本身都是美麗的藝術品。

時尚場里的技術工,探秘斜裁女王的創之謎

立體主義帶來的革命

在迪考藝術運動中,把物體和人體解構成幾何形體的立體主義吸引了Vionnet。在立體主義的啟發下,她對服裝剪裁有了新的見解。

「……時裝設計師同時也應該是幾何學家,如果把人體看作是幾何體,那麼面料的結構也應該與人體一致……裙子可以由裁剪成三角形、正方形和各種幾何形構的裙片組成,從而更貼合人體。」

於是,Vionnet 掀起了一場關於人體以及服裝製版方法認知的變革。

傳統的服裝製版方法,一般是在一個基於人體測量的數據基礎上進行變化,製版時通常會先用直線來區分人體各個部分,分割線和省道也有明確的位置。Vionnet 並不認這種做法,她告誡同行:「人體是沒有任何分割線的。」

螺旋形分割線

Spiraling seams

螺旋形分割線是把按經緯紗線裁剪成矩形的裁片,以傾斜的角度穿在身上,而形成的螺旋形環繞。

剪裁設計稿

改變後的接縫設計

圓形剪裁

Circular Cuts

Vionnet 的圓形裁剪在30年代特別流行。由於面料在不同紗線方向的垂性不同,裙子在穿著時下擺並不均勻。Vionnet 說:

「一旦你達到一定的工藝水平,你不僅可以使用斜裁,而是可以靈活地使用任何紗線方向。但前提是你必須順在不同方向的面料的特性。」

她發明了一種減輕裙擺不均勻現象的方法,就是把1/4圓形的面料平整地固定在牆上,在底邊綴上壓鐵,就這樣掛上幾天來充分地釋放面料的垂性,然後再做進一步裁剪。

圓形剪裁的裙裝

解剖式裁剪

Anatomical Cuts

解剖式裁剪,指的是將衣身裁片延長到能夠覆蓋身體其他部位,消融服裝部件之間的界限的一種裁剪方法。

Vionnet 常常用切口和插片與圓形裁剪、斜裁、直裁等手段相結合,實現設計效果。插片不一定是一個單獨的裁片,只要它能起到連接相鄰裁片的作用就可以了。切口要沿著直紗方向裁剪,這點很重要,因此在她的設計中常常出現鋸齒形分割線,鋸齒形分割線不僅具有功能性同時也具有裝飾意義。

解剖式裁剪的上衣和褲裝設計稿

Vionnet裁出的美麗衣裙

斜裁的技術難點

斜裁是為了發揮布料彈性而產生的,平衡布料彈性也是斜裁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縫份的處理。

一般來說,曲線接縫經熨燙後會不平整。如果接縫線外凸,那麼縫份邊緣長度會超過接縫線長度,容易會產生褶皺;如果接縫線內凹,縫份邊緣長度就短於接縫線長度,熨燙後的縫份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將縫份設計得儘可能短一些,以減少縫份邊緣長度和接縫線的長度差;二是在縫份上打剪口,剪口儘可能接近接縫線,使縫份邊緣張開,從而彌補長度上的差異;三選擇是邊緣保持毛邊不做處理。

上述方法Vionnet都用過。由於她需要處理大量斜裁的裁片和縫份,所以她還遇到另外一個問題—如何維持面料最佳彈性的問題。比如在處理一件外套上,由於要使臀圍區域合體,於是縫份就被剪得極窄,縫份邊緣也就不能做包縫,對於高級時裝而言,這種做法並不常見。

進行斜裁時還需要考慮衣服的垂感。為了保證垂墜效果,Vionnet的裙子是沒有里襯的。如果裙子面料太薄,就會做一條獨立的襯裙;外套也只是在領線及挂面部分用里襯,夾克通常不用。

斜裁的領口也面臨一個問題。以一條落肩裙為例,避免因斜裁而導致領線邊緣散邊的方法,是準備一條沿直紗裁剪的布條,摺疊後縫在前後領圍線上。由於布邊是光邊的,所以不需要清理接縫,也可保持邊緣平整,同時抑制了領圍線向外散邊。

圓形裁剪的領圍線,邊緣向內凹陷,形成微妙的勺形,這種情況利用領線本身的縫份即可,和內凹的縫份處理方法相同。由於領線縫份邊緣的長度短於領線,Vionnet只簡單地將領線縫份反折兩次,把毛邊藏在第二折里,從而可以防止領線的散邊,正面也只有一條窄窄的邊出現在領口外沿(如下圖所示)

放在今天依然美麗的設計

裙子也會笑

用剪裁賦予衣裙生命

Vionnet

Vionnet說:

"當一個女人微笑時,她的裙子也會笑"

她設計的衣服會最大限度地適合自然人體曲線,去掉多餘的裝飾,使人穿著舒適。

Vionnet不畫草圖,每次設計新作時,她總是先在按比例縮小的人體模型上用布料反覆裁剪、纏繞、打褶,做出服裝雛形後,再用雪紡或者絲綢以真人尺寸重做一次。

她喜歡用那些透明而硬挺的面料,如雙縐,華達呢和緞子等,這在當時女裝設計中都是不常用的面料。尤其是雙縐,一直以來都只用作內衣料,Vionnet首次將其作為外衣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膽的嘗試。

她的生平事迹可以寫一個大部頭的巨著,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Betty Kirke 著的《Madeleine Vionnet》,非常詳實且技術流的記錄了Vionnet生活和她的創作。

最後用一波舊畫報收尾,謝謝觀賞!

CFW第九屆服裝大型專場招聘會

給你想要的招聘盛宴

杭州專場:10月14日 杭州人才市場4樓

廣州專場:10月21日 南方人才市場7樓

瀏覽更多「時尚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FW服裝設計 的精彩文章:

Tibi 2019春夏紐約時裝周發布
在國內最熱門的快時尚品牌

TAG:CFW服裝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