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在不付出特別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快速變聰明嗎?

在不付出特別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快速變聰明嗎?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方法



彭縈   改變自己主創


ZeeTea CEO | 創業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師





學了新的知識要放進自己原本的知識系統里,拼圖似的,聯結起來就好記;再就是應用,一個知識點多領域應用,多個知識點在同一個領域應用,用了也好理解。就像經濟學的知識,你幾乎可以在生活中的各個場景看到你所知道的經濟學知識的運用。本周末我會分享語音

「升級你的操作系統——人人都要懂一點的經濟學」。






在不付出特別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快速變聰明嗎?


原標題:大師的暗箱


作者:周嶺

來源:清腦(ID:QingNao_)





張繼鋼是誰?你可能並不認知,但是他的作品《千手觀音》你肯定知道。2005年,21個聾啞演員亮相春晚,呈現了極富視覺衝擊力的「千手觀音」,震驚了世人。




據說這個創意是張導1996年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五台山、太原文廟大悲殿等地採風時產生的, 作品前後打磨了7年。更不為人知的是,張繼鋼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副導演,其中的「夢幻五環」就是來自他的創意。




說到這個創意的誕生,還真是神奇有趣。




當時為了達到「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要求,導演組研究了很長時間,也拿不出一個很好的方案。奧組委為了方便導演工作,給每位導演配了音響、電視和白板,白板就是那種可以可以吸磁鐵,反覆擦寫的記號板。




一次討論的時候,張導說:「把這個畫擦掉,我再給大家談一個方案」,結果那白板怎麼也擦不掉。張繼鋼的第一反應是,這白板是個次品!於是趕緊叫人去奧組委的行政部門,責問奧運會這麼大的國家活動怎麼能買次品?十分鐘後,人回來了,說:「導演,我們真夠笨的,新買的板子還沒有把塑料薄膜給撕掉!」大家哈哈一笑:「原來是這樣啊!」於是就開始揭薄膜,連字帶畫地都揭起來了。就在這個時候,張繼鋼突然喊道:「別動!」

在眾人的詫異中,他向所有編導宣布:奧運五環誕生了!




於是,在奧運會開幕式的那天,全世界人都看到了這樣的畫面:




29個大腳印向鳥巢走來,當最後一個大腳印在鳥巢上空展開時,滿天的煙花像繁星一樣落到地面,地面的LED就向中間匯聚,聚成一個五環。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是LED,但是絕沒有人想到這個五環會被揭起來……




這正是大師創作的普遍手法——把遠處不起眼的A,關聯到了近處需解決的B,然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關聯,正是高手和大師們有意無意運用的秘密,但因形式隱蔽,常不為人所知,故而形成了暗箱。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打開這個暗箱,把「關聯」這個神器曝於光下,為眾人所用,助力更多人成為高手和大師。




-  01  -


無關聯,不學習




或許藝術創作離普通人較遠,會讓人覺得「關聯」這個能力和自己關係不大。事實上,這種觀念是危險的。因為「關聯」是個底層能力,它不僅體現在高層,也體現在低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悉悉相關,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事情是不關聯的。

普通人正是因為習慣用孤立的思維看問題,所以才會淪為普通。




比如在學習這件事上,很多人都喜歡遵循這樣的模式:閱讀很多書籍和文章,不斷地了解新知識,作筆記、畫導圖、點收藏,甚至還不時搬運到朋友圈分享。時不時拋出新名詞、新概念讓人不明覺厲,以此宣告自己見多識廣,似乎對知識的佔有就是對知識的擁有。然而這樣的學習讓人受益十分有限,不是說不好,而是太浮淺。




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中,趙周用「便簽學習法」提出了讀書的三個步驟: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觸動自己的信息點;


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即關聯生活和其它知識;


我的應用——即轉化為行動,讓自己切實改變。




這既是有效閱讀的三個步驟,也是深度學習的三個層次:





知道信息點


關聯信息點


行動和改變




不難看出,知道信息點是最淺的,完整深入地學習還包含關聯和行動。然而很多人到了第一層就停止了,或是因為心理滿足,或是因為根本不知道學習有這三個層次。

於是常年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卻始終無法向高級進階,這其中最根本關卡在於:意識不到新學習的知識點是孤立的。




不管這個新知識讓人多警醒、使人多震憾,如果不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發生足夠的關聯,它存活不了太久。




羅振宇也曾在60秒語音中提過他自己的學習方法:我每天要求自己寫夠五篇閱讀心得,不用長篇大論,短短几個詞就行,因為真正的學習就像是縫扣子,把新知識縫接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每天寫五篇閱讀心得就是逼迫自己原來的知識結構對新知識做出反應,然後把這個反應用文字固化下來,縫接的過程就完成了。




高手們的學習,通常都不滿足於新知識的獲取,更注重對新知識的「縫合」,這個縫合過程就是關聯。

因為孤立的知識就像是沙粒,如果沒有關聯,知道得越多危害越大,一盤散沙會使人的認知也變混亂不堪。




而只有關聯才能將其聚沙成塔,形成穩固的知識晶體,最終構建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如果你了解人類大腦的學習原理,就很容易從這幅圖聯想到大腦中神經元工作的情景。因為無論是學習動作,還是背記公式,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大腦中神經細胞建立連接的過程。




用神經科學術語解釋,就是:通過大量的重複動作,最終使大腦中兩個或者多個原本並不關聯的神經元之間,經過反覆刺激之後產生了強關聯。如果沒有關聯這個過程,就算你有再多腦細胞,也不會讓你變得更聰明。學習這回事,無論宏觀上還是微觀上,其底層原理竟如此神奇地一致!




鑒於此,我時常也鼓勵人們寫作。因為單純地閱讀,容易使人滿足於獲取新知識,而一旦開始寫作,就必須逼迫自己去把所學的知識關聯起來,否則寫不出來。所以,寫作就是一條深度學習的自然路徑。




放眼看去,世間眾人因為關聯意識的強弱,不知不覺間被分成了兩個群體:絕大多數人習慣以孤立的思維看待事物,喜歡花大量時間去收集和佔有信息;而另一批先行者則更喜歡撥弄信息之間的關聯,從而不知不覺地變得「聰明」起來。




-  02  -


無關已,不關聯




在不付出特別的努力下,充分運用「關聯」,確實能快速提高人的智能。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隨時隨地把所見所聞統統關聯起來,那既不可能,也無必要。




天下事物之多,又如何能關聯殆盡?

所以,最優的關聯必然是有限的,需要牢牢聚焦到自身最迫切的需求上,換句話說,就是讓一切「與已有關!」




在這方面,《發現你內心的經濟學家》的作者泰勒·科文給我們做了一個亮眼的示範。據說科文每讀十本書,只有一本是從頭到尾讀完的,在如何讀書這事上,有記者目睹了過程,並作了報道。




一次,科文帶著一大摞新書在機場等飛機,一邊翻書一邊跟記者聊天,兩個小時過去飛機快起飛了,科文也翻得差不多了,他留下一兩本,把剩下的一大摞書都丟給了記者,說:你要感興趣你就拿走,你要不感興趣就直接扔了吧。




對於這種浪費的讀書法,普通人是很心疼的,覺得要是不把書讀完,實在是對不起作者或是花出去的錢。但是作為經濟學家的科文,卻覺得這樣做很划算。因為只有真正和自己有關的內容才對自己有用,在這個注意力非常短缺的時代,沒有義務把所有的書或是其中的內容讀完。




想來也是,一本書再好,我們也無法記住全部內容。回頭一翻,很多內容就像沒看過一樣,但那些被自己關聯過和觀點和知識卻很難忘記,而讓自己發生改變的觀點必定印象更加深刻。所以這也反過來印證了前文:知識的獲取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與自己有關聯,以及這關聯有多充分。




對別人有用的東西可能跟自己並沒有關係,那就果斷放棄,把握「與已有關」的篩選原則,會讓關聯的效能大大提升。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隱蔽條件不能忽視:你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或強烈的需求。




張繼鋼之所以能將泥菩薩關聯為舞蹈,把薄膜關聯成五環,而別人沒有,是因為他自身是一個藝術工作者,有強烈的創作需求。這就好比你手中有了一把鎚子,其它事物看起來就會更像是釘子,為你所用的東西就會變多。




一個心中迷茫、漫無目的人,即使置身各種情景和知識中,也看不到有益的關聯,縱使辛勤努力,也是竹籃子打水。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曾說過:「當你真心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這話聽著很唯心,但其實是科學的,因為強烈的投入和關注會引起更大腦中更多的關聯。

這個原理在《學習之道》中,被芭芭拉·奧克利解釋地非常詳盡:當我們極度專註地思考一個問題時,意識會集中在某幾個腦區,此時可能找不到答案。

但是當我們再去做別的事情的時候,潛意識會幫助我們大腦進行發散關聯,原先一些毫不相干的事物被關聯在了一起,於是靈感就產生了。




所以愛因斯坦看到伯尼爾鐘樓時,關聯出了相對論,凱庫勒從看到夢中首尾相咬的蛇,關聯出了苯分子結構。普通人很難想通:為什麼大師們能從這麼普通的事物中找到如此天才的靈感?只好說:「當你真心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  03  -


如何獲取關聯能力





成為大師並不神奇,只要開啟了暗箱,我們也有機會成為大師。雖然真正的大師之路肯定沒這麼簡單,但關聯能力卻能夠讓人加速演化,獲取槓桿。並且這事看起來似乎並不那麼困難,只需依託上文,我們就很容易梳理出幾條實現路徑:




首先,手中有鎚子。

如果對某件事情沒有足夠的熱愛和投入,極度的專註和思考,恐怕任何事物對你都沒有意義。




張繼鋼的訪談節目是我在八年前看的,如果不是因為現在手中有了寫作這把鎚子,這個故事可能再也不會被我想起了。有了鎚子,全宇宙真得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其次,輸入足夠多。

不管是閱讀獲取,還是現實經歷,知識和情景越豐富,就越能提高成功關聯的概率。




很難想像空白的頭腦和蒼白的人生如何迸發出精彩的關聯。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面對滿屋子的食材,拙婦也能隨便弄出點花樣來。所以,能出去,那就多走走、多看看,不能出去,那就多閱讀、多反思。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就怕你不走!




再者,保持好奇心。瓦特好奇壺蓋為什麼被熱氣頂起來,牛頓好奇蘋果為什麼會往地上掉……這世間最偉大的哲思蘊藏在萬事萬物中,越不起眼的小事越有可能關聯出至深的啟發。




不過對於成人來說,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若不時常凈化自己,像孩子一樣保持純凈,怕也只是見怪不怪,視而不見。所以啊,成長不僅僅是提高認知,更是一種自我修鍊呢!




最後,常說一句話。總有一些話,聽過一次就教人永遠難忘,比如李笑來的這句話我就一直記在腦中:

這個道理還能用在什麼地方?




我知道很多高手都是這樣學習的:當Get到一個觸動點時,是一定要強迫自己關聯出三至五個和自己切身相關的經歷或思考的……




他們都有意無意地遵守著這個思維準則:但凡收穫一個感悟、改變一個觀點或是學到一個知識,只要觸動了自己,就要想辦法讓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辦法就是主動關聯到它處,並讓自己的行動發生改變。




所以,你不妨也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時常問自己:這個道理還能用在什麼地方?




-  04  -


一切在於主動





秦皇漢武,盛極一時,但一旦他們過世,王朝也隨之覆滅。他們自己知道如何治世,卻無法將治世之道提煉傳承。瓦特關聯了壺蓋,牛頓關聯了蘋果,愛因斯坦關聯了鍾,凱庫勒關聯了蛇。他們自己知道如何創造成就,卻無力將關聯之道告之世人。




偉大的方法論始終客觀存在,只是被極小部分人無意地運用了,但當我們打開暗箱之後,可不能再對其熟視無睹,全憑運氣撞進暗箱啊!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學過「關聯」這個詞,在無數場合也聽過「關聯」這個詞,但誰能想到它竟是進階大師的天梯呢?




從今日起,請你重新認識它,並主動運用它、傳遞它,讓它不再隱藏、不再模糊……我相信,肯定有人會因為主動使用它而變得與眾不同。




放眼未來,我似乎看到一大波有識之士正在大師之路上不斷地崛起……



作者:周嶺,一位希望成為「覺醒佈道師」的心智探索者。公眾號:清腦(QingNao_)


封面圖 by Karol Banach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




很多人不開心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經濟學。比如,單單機會成本這一個概念,就足以慰藉人生中百分之八十的糾結和痛苦。因為經濟學的核心不在於怎麼看錢,在於怎麼看人。怎麼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一個人?

有什麼一定要知道的經濟學模型?想學經濟學看什麼書?

來聽聽本周末我的語音「升級你的操作系統——人人都要懂一點的經濟學」吧。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上周末我們談了「讀書」,想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閱讀是最低成本但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我曾在三天之內寫完一個 PPT 並拿下了北京最好的商圈最好的一個位置,我在快速入門一些其它領域例如品牌、PR、管理的時候也是依靠讀書。我是如何建立閱讀習慣的,如何提高閱讀效率並有效輸出的?彭縈在上周末的語音「我的讀書經驗」里進行了詳細的分享。以下是會員反饋:




@會員 馮慧


聽完彭縈老師的讀書經驗,反思一下自己過往多年「自以為是」的讀書經驗,存在錯誤的認識不算少:


首先,我是屬於習慣也喜歡逐字逐句讀完整本書的人。會在心裡認為,如果書不是從第一頁開始讀起的話,就等同於浪費了作者的心血。當然了,在當今時代,浪不浪費作者心血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浪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對於讀書這件事來說,我把kill time當作首要任務,獲取信息和知識反而是第二任務。這對於這期的語音內容來說,應該是有點本末倒置的。所以我比較喜歡情節類小說的閱讀的原因也大致在此吧。這對於我如果是出於工作技能獲得的目的進行閱讀的過程來說,無疑是一種障礙,需要改正。


第三,是在閱讀結束後,羞於分享。自己有很重的得失心,認為自己說的或是感受到的東西,也許老早就有人涉及,所以不敢也不想與人分享。但就現在看來,不管是輝哥還是彭縈的語音內容,都要求分享與反饋。的確,一開始肯定做不好,但這不妨礙以後越做越好。


共勉。




@會員 小譚


今天最大的感受是關於如何做出高段位的PPT。高段位的PPT就是一本好的故事書,語言不拖沓冗餘又具備強烈的吸引力。最簡潔又有說服力的往往是最難的。這個需要的是閱歷、能力。


另外,我讀書中的壞習慣就是必須從頭讀到尾,否則就會覺得很不舒服,這點我雖然很早就意識到了,但是我始終改不過來,我總怕自己沒看的部分會有更好的內容。慢慢改起來。




現在就加入會員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上期語音

「我的讀書經驗」

作為額外福利。




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改變自己 的精彩文章:

會不會堅持了,卻依然找不到熱情?
不要把自己努力死了

TAG: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