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萬物簡史」宗教改革運動毀了文藝復興?

「萬物簡史」宗教改革運動毀了文藝復興?

「萬物簡史」宗教改革運動毀了文藝復興?

在人們的心目中,宗教改革運動和文藝復興應該是攜手並進的,兩者都打破了教廷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都解放了人類的心性,把大寫的人從神學愚昧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在威廉·曼徹斯特看來,事實並非如此,他甚至認為是宗教改革運動及其引發的不寬容的社會氛圍,以及接踵而至的混亂、爭鬥乃至殺戮,毀掉了文藝復興。他在其講述中世紀思潮與文藝復興的《黎明破曉前的世界》一書中寫道,宗教改革運動所產生的各種新的教派,都有自己崇拜的教義,都像羅馬教會那樣無法包容他人的教義,都像天主教一樣專制。

馬丁·路德之所以能創造歷史,是因為他是一個原教旨主義者和耿直 boy,而不是因為他的博學和寬容,因為有著這樣特點的人往往成不了大事。路德有著很強的信仰,受到純粹的、新發現的基督教精神所驅使,任性、固執但無私,非常反對贖罪券在內等一切象徵教廷腐化墮落的行為——他的虔誠是直接獻給上帝而非教皇的。

但路德同時藐視知識和藝術,認為來自古希臘和羅馬傳統的知識充滿異教氣息,而受天主教會和貴族贊助的文藝復興藝術則有著奢靡的味道,對人們純潔的心靈構成了威脅。最令當時的知識界感到難堪的是,路德所使用的語言非常粗俗,充滿污言穢語,經常使用充斥著「大便」「糞坑」字眼的佈道來闡明他與「惡魔」的戰鬥。然而,這一切對底層人民來說充滿了吸引力。

與馬丁·路德相比,教皇利奧十世則顯得寬容和有教養得多了。他是美第奇家族的族長,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贊助者之一,酷愛文學藝術,尤其對古典文學情有獨鍾。他自己就是位詩人,在對待文學上也足夠包容,當讀到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謨針對他的諷刺作品時,也只是一笑置之。

總體而言,梵蒂岡支持並贊助人文主義者搜尋遺失的古典文學,前提是這些文學是要用拉丁語和希臘語寫的。大體上當時的知識分子能夠自由寫作,當然前提也是要用拉丁文寫作。教廷對「拉丁語」的執念來自於這樣一個判斷:只要採取拉丁語形式,文藝復興運動分子的作品就不會在目不識丁的大眾中引發騷動。

以伊拉斯謨為首的作為知識分子的思想家們,通過揭露羅馬的腐敗,抨擊中世紀迷信的大行其道,為宗教改革鋪平了道路。然而以路德為首的熱血沸騰的改革運動分子們卻沒有知恩圖報。相反,他們認為上帝用簡單的、人生來就懂的語言直接和人交流,而且真正的基督徒是鄙棄文學的,甚至是鄙棄閱讀和寫作的。

與狂熱的行動派馬丁·路德相比,伊拉斯謨過於高估邏輯的力量,認為受過教育的人都是理智的。他不支持路德的分裂主義極端路線,而更願意採取一種調和主義的路線。儘管他私下認為傳統的宗教只是迷信的東西,但他又想不出能夠替代羅馬信仰的新規則,來規範社會制度和個人道德。因此,他相信如果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來改變天主教的一些缺陷,就能矯正天主教。

伊拉斯謨註定兩邊都不討好。當伊拉斯謨聲稱「禮儀和仁慈」可以實現一切時,路德斥責他為不切實際的夢想家。其他的馬丁派教徒比他們的領袖對伊拉斯謨更為刻薄。一些人稱他為叛徒,一些人把他叫做領取教皇工資的梵蒂岡走狗。而反啟蒙的天主教神學家也早已經對他完全失去了信任,他們將路德的叛教歸結到他頭上,懷疑他是路德的代言人。來自雙方的敵視與日俱增,因為儘管他沒有放棄羅馬教廷,卻也在一直建議天主教改革,與此同時也一直在批評那些藐視教廷的人。

和伊拉斯謨一樣,儘管多數人文主義學者贊同宗教改革,但並不認同新教關於宿命論、地獄、惡魔和超自然的神秘觀點。在他們看來,這些是中世紀落後的反動思想的象徵。路德的一位崇拜者寫信給他說:「基督教並沒有教你這些諸如『反基督』、『妓院』『惡魔網』『糞便池』以及其他聞所未聞的大逆不道的詞語,更不用說你威脅使用刀劍、流血和謀殺等手段。」

事實證明,路德的正義感是選擇性的。路德儘管對被自己鼓吹的教義「煽動」起來的農民暴動不滿,但最初對這種矯枉過正的新教極端行為也保持了沉默。這對他曾經的人文主義同路人來說是個不好的徵兆。把反對者打成異端、藐視學問、焚燒宗教作品、將古典藝術稱為異教而加以排斥,以及採用野蠻的教皇式的獨裁手段——燒毀書籍、逐離教會甚至判處火刑,這些行為使得一開始支持路德的人文主義者逐漸疏遠了他。這反過來引起宗教改革分子的憤怒和報復。

在宗教革命打響之後,歐洲各地的人文主義者就成了一方或另一方甚至是雙方的犧牲品。理智本身就讓人起疑,容忍被看成是背叛的表現。路德們受到腓特烈三世和新教衛隊的保護,天主教徒可以在修道院、教皇國或神聖羅馬帝國眾多的聖殿中獲得庇護,而知識分子通常沒有任何庇護者,甚至有一段時間似乎所有人都針對他們。很少有人在這場混亂中幸免於難,其中有些人如伊拉斯謨選擇四處逃亡,一些人被處死,其餘的雖然在各種折磨中倖存,但身心被嚴重摧殘。啟蒙的、包容的文藝復興運動就這樣被偏執的、充滿仇恨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智的宗教改革運動摧毀了。

在宗教改革的廢墟上崛起的是王權和民族國家。從一開始,有不少來自統治階級的路德支持者之所以選擇反對羅馬教廷,主要不是因為理念之爭,而是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在德國,貴族表現得非常積極,在宣布脫離羅馬教廷後,他們的第一條法令就是重新分配轄區內的教會財富,包括土地和修道院。一夜之間,德國很多諸侯的稅收都大幅增加。而且在教皇的代理人被驅逐出境後,他們開始自己任命行政人員,從而提高了其在臣民中的威望。王公貴族們第一次在與教皇的博弈中佔了上風,這成了民族國家的誕生的催化劑。

為了討論宗教「寬容」,統治階層在整個 16 世紀召開了各種帝國議會和大公會議,最後終於認可了教會的分裂。然而對於被統治者而言,他們只能接受其所在區域統治者的選擇,所謂宗教信仰自由還是幾個世紀以後的事情。

推薦閱讀:《黎明破曉的世界:中世紀思潮與文藝復興》

題圖來自 wikipedia(有裁剪)

一個物品如何成為一個全球化商品,一個物品如何促進全球化,一個物品又是如何實現全球化製造?「萬物簡史」這個欄目將從「物品」出發,去看這些「物品」如何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它關注的內容包括,集裝箱,香料,茶,迪士尼,氣候,折扣,T恤,航海圖,武夫,茶,香料,鴉片,咖啡,木材,舊衣服,貿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黃金,疾病,白銀,皮毛,石油,天然氣,西方文明,鐵路股票大戰,汽車,奢侈品,貧困,抗生素,瑞士旅遊業,通用電氣,有線電視,廣告,探索頻道,商人,車型,人民幣,傳教士,鳥糞,安利,冒險家,蒸汽機,癮,航線,棉花,茄子,湖廣填四川,尼加拉瓜運河,一汽大眾,洗浴,紐約,農業,聯盟,滙豐銀行,登山,港口,棉布,歐元,亞馬遜「優先配送」,除草,盜茶,廢品,Zara 症,荒野文化,利瑪竇的地圖,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鱈魚,人類基因,下南洋,紅衣大炮,經濟中的野蠻人,福利國家,西醫的草藥,機關槍,鐵皮坦克,天花,ISIS,冷戰,體育運動,海外華人,滑鐵盧戰役,朱可夫,民國政黨,東印度公司,火炮,史迪威,創新,太平洋戰爭,鴉片戰爭,「西方震撼」,中餐,歐洲,普魯士,阿拉伯民族主義,中東戰爭,雷曼倒閉,金融危機,中國青年游日團,空氣污染,英特納雄耐爾,大眾,江青服,滿人,團隊運作,日本產業政策,綏靖政策,納粹,煤炭,一戰,蘇聯倒塌,官司營銷,「收藏中國」,選票,印度獨立,茶葉殺菌,薩利機長,民粹主義,葡萄牙探險隊,布熱津斯基,土耳其帝國,阿富汗戰爭,911,中日關係,法幣改革,紅色貨幣,超級版圖,國貨反擊戰,8·19 事件,街頭抗爭,清政府救市,日本底層社會,國共命運,「懲越」外交戰,太平天國,秦漢帝國,西藏問題,大英帝國,斯大林,忽必烈的「首都圈」,倭寇、戰爭中的民主,麥克阿瑟的遺產,白蘭地、朗姆酒與現代美洲,蘇聯電影,奧斯曼帝國,青年斯大林,洋海關,宋氏家族,1916,亞洲的素食主義,歐美分歧,晚清報人,阿富汗,清朝新疆財政,成吉思汗大交換,德國民族主義,大清帝國,皇家狩獵,美國 1927,電力之戰,鏽蝕、睡眠,越南戰爭,里根,廢墟,五卅運動、以巴分治、以色列、橋水基金,後工業城市、國富論、一戰、1950 年代的美國、美軍海戰、微軟、雲計算、民族主義、自動化、英國革命、伊斯坦布爾、一戰、種族清洗、袁世凱、黑奴、基督徒、張伯倫、槍文化、基辛格、毛皮貿易、廣州貿易、貿易預期、戰後日本、1940 體制、辦公室、足球、內戰、鐵路文化、蓋特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強生在中國的創新實驗室正式啟動,首個項目和肺癌早期防治相關|CES Asia
Facebook 繼續強調廣告透明度,惹惱了廣告主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