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相約稼軒·進士會,嶺南傳統文人的文化空間

相約稼軒·進士會,嶺南傳統文人的文化空間

有著八百年歷史的沙灣古鎮,是廣府音樂的發源地,此地隨處可見明、清時期的古建築,而我們的稼軒·進士會便坐落其間。

本周六我們第三場「琴韻茶香」金秋雅集在稼軒·進士會如期進行,這裡古宅幽深,陽光灑滿庭院,偶爾一陣微風拂來,竹影搖曳。身在此古色古香之中,啜飲一杯清茗,再聽那繞樑不絕的琴音,著實讓人塵慮頓消。

稼軒·進士會

經過了詩情畫意的漁歌晚唱和大雅正音的稼軒琴坊,第三站我們放在了意義特殊的稼軒·進士會。在古代,中國知識分子崇尚學而優則仕,都夢想著能「致君堯舜上」,所以,「功名」成為了大多數中國士大夫們一生的追求。可不管那些學富五車的士大夫們最終抵達了如何難以攀登的高度,「琴、棋、書、畫」和「詩、酒、花、茶」,都是文人修養中不可以缺少的一份「雅 」。

陽春白雪

程久霖先生演奏琵琶《陽春白雪》

本次雅集程久霖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琵琶演奏,琵琶雖從西域引進,在歷史上的大唐盛世里它是最為流行的樂器,從一句「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足可見當時琵琶之盛。

這次的雅集就在程久霖老師的一曲《陽春白雪》中拉開了序幕,而「陽春白雪」也正是準確的定義了我們傳統文化之「雅」。

琴之樂,茶之禮

稼軒·進士會創辦人陳志彥先生

在現場稼軒·進士會的創辦人陳志彥先生跟大家分享我們了舉辦此次雅集的初心。《禮記》中說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

我們用雅集的形式,向大家展示「琴之樂,茶之禮」,因為文明的傳承不應該局限於書本,更多的應在於身體力行的去奉行與堅持。

常存歡喜心

茶師明志先生

明志先生則通過一杯茶與我們建立了交流。他在每一次沖泡的過程當中都十分專註其中,因為有他這一份定心與專註,所以我們能從他沖泡的茶里,感受到下關沱茶那清醇的回甘縈繞唇齒之間。

他說要常存歡喜之心,正如稼軒所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就是「我」與世界、與自然、與人,所建立的一種關係。

一曲普庵,清凈無染

琴師李德榮先生

李德榮先生為大家演奏的是一首佛家曲《普庵咒》,在德榮先生莊重典雅的琴風下,再配合稼軒·進士會古樸深幽的建築,琴曲清凈的境界全然流露於指端。

琵琶古琴合奏《明月幾時有》

雅集現場程久霖先生和李德榮先生還為大家帶來了一曲由琵琶、古琴合奏的《明月幾時有》,這是兩位藝術家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為現場朋友們所帶來的中秋團圓祝福,也是他們如明月般澄澈心境的表達。

「琴韻茶香」雅集策劃者黃希月小姐

這次雅集中除了報名參與的朋友之外,更有許多的朋友在路經稼軒·進士會時被悠揚的琴聲所吸引,從而加入雅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站著將藝術家們的表演看完,仍說意猶未盡,這令我們感到十分欣慰。或許這就是文化的傳播,讓我們都有機會邂逅一段穿越時空的音樂享受。

最後,本次雅集的策劃者黃希月小姐向大家預告稼軒·進士會後續將會推出的一系列文化活動。所以,錯過了本場雅集的朋友可以繼續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期待屆時您也能參與進來哦~

程久霖先生演奏古琴曲《碧澗流泉》

琴友分享飲茶後的體會

琴友現場演

琴友現場演奏

琴友現場演奏

琴友現場演奏

藝術家們現場合影

藝術家們現場合影

【稼軒·進士會】作為稼軒琴坊在沙灣古鎮的駐點, 致力於展示與傳播古琴文化,未來將開設琴、棋、書、畫、詩詞等傳統文化系列課程和雅集,我們旨在打造嶺南傳統文人式的文化空間。

稼軒·進士會

稼軒·進士會

稼軒·進士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物最大危機並非流失海外,而是……
宋朝的「足球」隊有多強?如果當時有世界盃,說不定就拿冠軍了!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