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里的秋天:豪氣沖雲霄
編者按:
詩詞作品是創作者人格的外化,反應出創作者內在的精神氣質。秋屬金,秋氣蕭殺,古往今來描寫秋天的詩句往往充溢著蕭瑟、凄涼、悲寂之意,諸如「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莫道身閑總無事,孤燈夜夜寫清愁」「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等等,莫不如此。但在毛澤東詩詞里,秋天卻有另一番氣象。毛澤東詩詞里的秋意,意境磅礴、格局宏大,悲壯而不悲觀、詠嘆而不哀嘆,傳遞出一種不畏艱險、熬霜斗雪、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懷。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詞雖是寫寒秋,卻無絲毫蕭瑟之感,反而有一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詩中恍若有豪氣要噴薄而出,尤其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足見詩人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此篇是紅軍摧毀敵人最後一道封鎖線,翻越六盤山高峰,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在望時寫下的詞章。蕭蕭西風反而增添了老一輩革命家的氣概,長纓在手,勝利在望。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毛澤東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心懷抱負,所以詩詞里看不見凄涼落寞,唯有豪情萬丈。哪怕是戰略任務受挫,險象環生,他也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氣。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先人常借「重陽」悲秋,以「菊花」比喻隱逸者,而毛主席反之。全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經歷戰火洗禮仍屹立於秋風中的「黃花」分外芳香,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於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1962年冬,中國剛剛走出三年困難時期的困境,中蘇關係又開始緊張,反華勢力此消彼長。毛澤東此詞似立於天宇蒼穹,俯視塵寰,以沉穩、傲岸、泰然之態度俯視全局。且看虛張聲勢的「害蟲」如何作無謂的「碰壁」,霸權主義必將消亡。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這首詩是老朋友之間的私人唱和之作,不同於上述詩詞的的豪情萬丈,獨有一股「春風化雨」的力量。毛澤東針對原詩作者劉亞子牢騷愈盛而身體愈下的狀況,借唱和的方式敘舊談心,進行坦誠懇切的開導規勸,表達了對摯友的一片愛護之情。
《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鑒湖越台名士鄉,
憂忡為國痛斷腸。
劍南歌接秋風吟,
一例氤氳入詩囊。
全詩凝練沉摯、鏗鏘有力、情感炙熱、寄寓深刻,雖隻字未提魯迅,但寓情於景,由物及人,景、情、人融為一體,以恢弘的氣度評說了魯迅先生的人格和詩品,熱情讚揚魯迅先生在國民黨反動派黑暗勢力統治下勇於周旋和不屈不饒的鬥爭精神,歌頌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和剛烈的血氣。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上片前兩句,一為仰觀,一為前瞻,隨著視角的變化,空間畫面也由陸而海,從上而下,後三句則顯示視線由近而遠的漸次推移,極富層次感,全詞從秦始皇寫到曹操再到如今,擴大作品的時間、空間容量,顯示出一種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明清名門家訓,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南懷瑾: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寂寞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