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歷經多年挫敗後,國產電影對奧斯卡的執念徹底涼了?

歷經多年挫敗後,國產電影對奧斯卡的執念徹底涼了?

【本文系超級卡司原創,作者:小飛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一年一度的電影大盛會奧斯卡金像獎又要啟動了,現在各個地區都在忙著選送優秀影片代表自己征戰奧斯卡。

從目前亞洲的選送名單來看,中國台灣地區推出的是《大佛普拉斯》、韓國推出的是《燃燒》、日本推送的是《小偷家族》,實力可謂都很強勁~不過到現在為止,內地還沒有公布選送的作品,不知今年究竟哪一部電影可以代表國產片再度征戰奧斯卡。

說起國產電影和奧斯卡的愛恨情仇,那也算是源遠流長了,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到如今,內地對這個獎項基本已經呈「佛系」態度了。雖然歸根到底,奧斯卡只是一個美國電影的行業獎項,並不能以全世界電影作為其考量範圍,但不得不說,它確實對國產電影這幾十年間的發展產生了一些影響。

在對奧斯卡多年的追逐中,必定繞不過的內地導演當然就是張藝謀了。

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在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熊獎,在當年可謂是轟動一時,畢竟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歐洲三大」里獲得最高獎項。於是在隨後1989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中,這部電影順理成章地被內地選送過去參賽,這也是張藝謀的作品第一次被選送衝擊奧斯卡。只可惜,在當時那個年代,中國電影市場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太小而且西方人對於中國電影也非常陌生,所以《紅高粱》最終沒有獲得提名。

雖然《紅高粱》最終沒能入圍,但是這部作品卻是為西方認識中國電影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於是在1991年的奧斯卡評選中,張藝謀的《菊豆》再度被選中衝擊奧斯卡,這一次的成績比之前好很多,儘管沒有得獎,但是卻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五強的提名名單。

在此後的1992年、1993年連續兩年中,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秋菊打官司》再度被選送參賽奧斯卡。只不過,由於某些因素,《大紅燈籠》當年代表的是香港地區,這部電影殺入提名,但是最終無緣獎項,而《秋菊打官司》則沒有入圍提名名單。

從張藝謀的這些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電影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植根於中國舊社會的醜陋一面,一方面這些因素引起了西方世界對於中國電影極大的獵奇心理,而另一方面,當時國內很多業內人士則認為這有刻意諂媚西方之嫌並對此不齒。

所以也正是因為一些很敏感的因素,在1994年的沖奧中,陳凱歌的那部口碑炸裂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並沒有被選中,取而代之的是主題立意更加「光偉正」的《鳳凰琴》。不過最終《霸王別姬》還是代表香港地區參加了奧斯卡,並殺入了最終五強,而《鳳凰琴》最終沒有入圍。

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十年間,國產電影可謂在奧斯卡的大門外徘徊了許久,雖然一直沒有拿下最佳外語片獎,但是對此倒也沒有太過心切,而且整個中國電影的前行也還算是穩中求進。直到2001年第73屆奧斯卡,這一年對於國內很多導演的心態而言,應該是具有轉折性質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的奧斯卡頒獎中,李安的《卧虎藏龍》拿下了最佳外語片獎,同時這部影片還拿下了包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最佳攝影在內的三項大獎。

這樣一個消息在當時的中國電影界可謂是有著地震般的效果,而且李安也憑此名聲大噪,奠定了自己在華語電影導演中當之無愧的「大C位」。

雖然絕大多數中國觀眾因《卧虎藏龍》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是歸根到底,這部電影卻不能算作國產電影的勝利,畢竟這是一部中美合作的產物,而且從整體內容來看,這也是一部很成功的以東方文化包裹西方價值觀的作品,不過,就其在傳播中國文化及禪意境界方面而言,它的價值仍舊是無與倫比的。

兜兜轉轉那麼多年,無數中國導演夢寐以求的小金人最終以這種方式實現,到底還是不甘心的。那一次的獲獎除了激發他們更加奮力地生產電影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卧虎藏龍》,許多導演也尋味出了一些不一樣的電影思路和想法,於是,國產電影的轉折點也幾乎在那一刻開始了,因為,中國的大片時代正式開啟了。

經過各種調整之後,在2002年,張藝謀迎來了自己的轉型之作《英雄》。

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的全明星陣容外加大場面大製作,這部作品當屬國產商業大片的先河之作,同時也是國產電影正式與國際接軌的一座里程碑。不過在當年,由於國內觀眾習慣了一直以來寫實主義主導下的影片環境,突然來了這麼一部大片確實有些消化不良,甚至當時很多人除了知道這部電影場景很華麗外壓根搞不懂它在講什麼,所以《英雄》在問世之初招來了很多「爛片」的罵聲,同時也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觀眾有了「爛片」的這種概念。

但無論如何,你都不能否認的是,《英雄》這部作品的價值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作品在視覺美學方面的造詣,無論是整體構圖還是色彩搭配,都堪稱精妙絕倫。而且在經過了十幾年之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意識到它的寶貴,並為它的口碑「翻供」。

只不過,在當年的奧斯卡評獎中,《英雄》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但並沒有得獎。其實,得不了獎,在當時很多人看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它太像是一部「奧斯卡定製款」了,除了有刻意逢迎討巧國際市場之嫌外,它還有很濃的仿照《卧虎藏龍》套路之嫌。雖然當時奧斯卡評委非常欣賞這部電影,但是在前有《卧虎藏龍》的情況下,這部風格相似的作品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再緊接著得一次獎的。

以現在的眼光看,《英雄》得不得獎已經是其次,重要的是,從它開始,商業大片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再也關不住了,這種影響從當年一直延伸到今天。此後,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改變自己的風格,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大片出現,像那一時期蜂擁而出的,比如2004年張藝謀的《十面埋伏》、2005年陳凱歌的《無極》、2006年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馮小剛的《夜宴》,幾乎都是古裝大片題材加全明星陣容加鋪天蓋地的宣傳,相似的配方相似的味道,以及滿懷的野心與鬥志,在那一時期,國內導演們對於奧斯卡的執念還是很深很熱切的。

不過,伴隨著國內觀眾一次又有一次的視覺疲勞,許多影片在沖奧的途中也是紛紛鎩羽而歸,《十面埋伏》、《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些都最終與奧斯卡無緣。其實在那一時期,這些電影的意圖性還是比較明顯的,很多業內人士也是都在一股腦地生產我們自認為奧斯卡評委會喜歡的中國電影類型,只可惜這些套路最終都是不奏效的。

當然了,從國內的電影環境看,在那一時期資本大量湧入電影市場後,所謂的「票房」這個概念也日益在觀眾心中清晰起來,在「走進影院看電影」的消費刺激下,中國電影市場也是以飛一般的速度發展著,直到今天,這樣的繁榮一年高過一年。而且還有一個比較奇妙的現象是,當年那些被罵得狗血淋頭的影片,比如《英雄》、《無極》這些,在十幾年後的今天,觀眾對於它們的評價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反轉與提升,莫非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最爛只有更爛?如果是這樣的話,想想也是有些悲哀~

要說到今天為止,國產電影針對奧斯卡的最後奮力一搏,就是2011年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了。

其實這部電影在拍攝之初就帶有很強烈的沖奧意識,影片不僅投入了極大的成本和頂級的製作,而且還請來了克里斯蒂安·貝爾作為電影男主角。全片既植根於中國的慘痛歷史,同時又以外國傳教士的視角來描述,這不僅比之前的那些古裝大片多了一份現實意義,同時還多了一份中西結合的討巧性。所以在第84屆奧斯卡的評選過程中,從業內到觀眾都非常關注這部作品的動態,也對於它沖奧抱有了極高的期望。只可惜,《金陵十三釵》還是鎩羽而歸,最終止步於九強。

在《金陵十三釵》過後,國產電影幾乎很少再出現奧斯卡「高訂款」了,而且對於得獎一事也不再那麼熱切了,一切隨緣~尤其是近幾年內地選送電影也是日益呈現「佛系」態度,從2015年的《滾蛋吧!腫瘤君》到2016年的《大唐玄奘》再到去年的《戰狼2》,觀眾都戲謔國產電影送片子越來越不走心、越來越放飛自我了~不過這種戲謔中並沒有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反而是帶有一種who care的小傲嬌~

其實就像現實生活中,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一無所成時,他才越發渴望從某一方面得到別人的認可,而當一個人自身很強大之後,他反而會更加關注自己內心的想法,別人愛咋地咋地~同理國產電影沖奧也是如此,從2008年到現在這十年間,中國在經濟等在各方面的發展速度肉眼可見,這同時也直接影響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以及其對於奧斯卡的心態。

在經歷了數年的盲目追求期與刻意訂製期後,如今內地選送奧斯卡影片反而是更加把它當作一種宣傳自己的途徑,得不得獎已經不重要了。像《大唐玄奘》中暗含的「一帶一路」主題,《滾蛋吧!腫瘤君》所體現的普通群眾的樂觀精神,尤其是去年的《戰狼2》,有網友編段子說,反正知道也得不了獎,倒不如藉此機會逼那群美國評委把《戰狼》給看一遍~

終於,我們不必再年年鑽研奧斯卡喜歡什麼樣的口味了,我們只需專註於作品本身就好,在沒有這層桎梏之後,國產電影反而得到了極大的自由呼吸發展的空間。在今後的日子裡,如果能拿到小金人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即便得不了獎也無所謂了~不再年年追著奧斯卡的尾巴跑,這樣真的挺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卡司 的精彩文章:

《如懿傳》又演心機白蓮花,曾經的青春劇女主如今演狐媚子上癮?
在他的鏡頭下,女人帥男人美,連楊穎都是演技派

TAG:超級卡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