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Kobe NXT 360 重磅測評:非黑即白的創新

Kobe NXT 360 重磅測評:非黑即白的創新






重磅!Kobe NXT 360良心測評上線!




本次實戰測評結果由工作室三位小夥伴加兩名職業球員共同得出,


結合武漢體育學院專業指導建議


乾貨滿滿!



(圖文版為精簡總結版,強烈建議找個Wifi觀看完整視頻)




 


鞋面


 




鞋面採用了Nike 最新的360度Flyknit編織手法,相比上一代Kobe NXT,以及ZK11精英版本的Flyknit,從鞋底處的銜接就可以看出:由於ZK11在拼接到中底處時,鞋面與鞋底銜接面積較大,所以不必擔心鞋面與鞋底出現斷層的現象,而360之所以要做到360度的編織範圍,一是因為鞋面偏薄,不像ZK11那般厚實,若銜接面不進行延伸,很可能會出現斷層現象,二是耐克的創新和態度,至少在製作工藝上來看,

這一次Flyknit編織的手法還是可以用精細來形容,一致性的花紋編法,在鞋底透光的角度來看的話,逼格還是有的


 

透氣


 



如此透亮的鞋面,在透氣性方面,可以說是籃球鞋領域,無敵般的存在了。測試效果,顯露無疑。相比於大眾認為透氣效果不錯的ZK11 EM和輕騎兵,

360依舊是王者般的存在,甚至比UB這類休閑跑鞋都要優秀

,就問你怕不怕?


 


鞋底


 




聊完透氣,我們把眼光放到鞋底處。數次實戰過後,鞋頭和後跟處已出現明顯的磨損,拆下鞋墊後按捏會發現,鞋底是真的軟,本身就比較薄的一層鞋底,又是偏軟的橡膠材質,

耐磨自然只能排在實戰鞋中的倒數了

。相比同樣薄底的ZK11,圍繞外圈的鞋底材質相對較硬,所以在按捏過程中不易產生巨大的形變






而像ZK8的鞋底,搭配碳板的設計,會給人一種心理上更安全的感覺,實際扭動中也的確不容易產生形變。那麼問題來了,這塊位於中足處的碳板,對於球鞋而言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們稍後揭曉。


 




重量


 


回到360主體,如果說耐磨方面是360一項弱勢的話,接下來要提到的重量就很驚艷了,哼哼,305g!好吧,

重量方面,360在我們工作室中的籃球鞋排名第二

,在排名前五里有三雙屬於科比系列,可見我科對輕這個理念是多麼的偏執。拆下鞋墊後,360的鞋墊重量為105g,而Instinct的重量僅為39g,拓展對比,zk11精英版的鞋墊為xxxg,EM版本鞋墊為xxxg,ZK8的鞋墊為xxxg。相比下來,依舊是360的鞋墊最有分量。那麼這層厚重的鞋墊,到底在哪些方面添加了砝碼。接下來我們將一一揭曉。


  


鞋墊


 




鞋墊科技


 


按照時間順序,我們來看看鞋墊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幾位,首先是ZK7,非精英版本的速度系統,中底科技方面使用的是前後Zoom氣墊;接下來是ZK8,採用的是全掌Lunarlon泡棉材質,而在這雙ZK8大師之路上,鞋墊配置變更為了後掌Zoom,鞋墊整體則是普通的Phylon材質;到了ZK11精英版本的鞋墊,耐克做了一些改進:在前掌使用了Free切割,搭配上全掌Lunarlon加後掌Zoom Air科技,可以說是比ZK8,ZK9有了不小的進步,無論是科技上還是設計上改進。而如今的360,採用了全掌Lunarlon加嵌入式全掌React的雙密度泡棉設計,並在前掌區域加了一層防滑片,避免鞋墊在鞋內產生位移,以及一個過往鞋墊一直沒有的設計:抗扭TPU片的加入,更是讓這對鞋墊有了不同以往的功能性和設計感。

所以單從鞋墊科技方面來看的話,我覺得耐克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而除了科技方面,還有一個容易被大眾忽略的點,就是鞋墊的外翻設計。


 




外翻設計


 


無論是ZK7還是ZK8,它們的外翻設計都是常規設計,一條直線加點坡度走到底的狀態,而到了ZK11後,外側前掌在彎折點處做了一個切槽的設計,離地高度為22.96mm,而後跟靠前處則做了上翻的處理,離地高度為36.00mm。內側則是一個梯度型設計的外翻處理,最高點位於中足偏後處,高度為33.24mm,最低點靠近前掌彎折處,16.28mm的高度。再來看看我們的主角360:內外側做了一個對稱的外翻設計,前掌彎折點處同樣做了切槽,離地高度為22.98mm,最高點則位於中足偏後處,高度高達50.22mm。

外側處的TPU以切割的方式上翻。橫向對比過來360還是有點東西的。


 




彎折點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幾個鞋墊的彎折點,首先是360可以看到,外側的實際彎折點還要靠後一些,而內側的彎折點剛好頂在切槽位置,整體鞋墊有一定的韌性,彈彈的。來看看ZK11 E完美,擁有切槽設計的ZK11 E,對於彎折點的把控,可以說是很到位了。同樣的,鞋墊具有一定的韌性。相比ZK11 EM和Instinct的鞋墊,韌性方面就差了一些,而且兩對鞋墊的彎折點都偏靠近足中部,就實戰安全性能而言,還有待考證。


 




總體來說,無論是鞋墊還是鞋身,Kobe 360都具備了一定的誠意。雖然看似不賊,但在很多細節上還是用心不少的。

紙面上的內容就是這麼多,那這雙鞋的整體實戰感受究竟如何呢?我們,場上揭曉。


 


性價比環節


 


原價1599,且不耐磨的360怎麼都和性價比這個要素扯不上關係。除非這雙360非常非常的適合你,且你打球的場地比較棒,可以減小這雙球鞋在耐磨上的劣勢,那麼我覺得你還是可以嘗試入手一下的。就後科比時代的科比正代的市場表現來說的話,怎麼個降價貌似都不為過,之前Kobe AD Mid這雙球鞋打折到了399,真是白菜價。看這雙360原價1599,出了還不到半年的時間,某些配色的市場價格就已經到了900塊錢左右,已經6折以內的價格。同時,銷售表現還是比較一般,我想之後還是有繼續降價的空間的。

那麼對於針對性需求的用戶來說,性價比也逐漸提升,所以不妨等等看看。


 


終章總結


 


總的來說,

這雙360有著很多獨到的設計風格,非常適合於輕快靈巧的球員,但不適用於體重較大,追求穩定的球員,也被我們定義為是一雙「非黑即白」的球鞋

。就像它的鞋盒一樣,非黑即白。其實想想看,很多的球鞋,是按照球星的喜好來設計,而球星的打法們也各不相同,終究,那些明星款的球鞋,設計的出發點也不盡相同。


 




而回到Kobe360,這雙球鞋可以說是針對於速度與跑動型為主的後衛們而設計,重點是,太過於的極致了。所以,在很多的方面,不能做到讓絕對的大眾所滿意。而這種過分的極致換句話說,不就是創新嗎?像足球鞋的超薄大底,純鞋墊解決中底,單層的360度剛性鞋面,等等。




創新的初期,永遠都是和大眾過往的判斷大相徑庭。Kobe4也是一個創新,開始階段一樣飽受質疑,然而耐克著實做了不少的功夫,相比較下來,時隔十年,創新的360,耐克貌似欠缺一個解釋。注意啊,我並不是在吹捧它,因為它非黑即白。




不過至少它在創新,至少它在嘗試,至少它在挑戰,即使市場表現差到不行,不過相比較於阿迪今年押寶4D而選擇的全線Bounce來說,還是高了不少。其實Bounce的表現不錯啊,但是很難讓人記住,我甚至不覺得2018的阿迪籃球,未來有機會成為經典。


 




其實我們XCin也會想怎麼做?大眾的打法身高體重不盡相同,打法也不盡相同,如何能做到客觀?如何能有針對性?其實,我相信,這也是品牌公司們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實現,在

一個品牌的各種球鞋中,真正實現大眾的需求、實現深入到每一個人的需求。


 


說完品牌與思路,我也想談談需要一雙好的籃球鞋的大眾們。我們的身材打法不盡相同的時候,對於球鞋的挑選,是不是也可以更加的有針對性一些。比如一些大體重的內線打法的愛好者們來評判360,小體重的靈活後衛們來評判LBJ15,這能給出好的評價基本不可能。


 




其實階段性來說,很大的衝突與不滿,更多的還是源自於不同身材不同打法的人,對於一雙球鞋的評判,無法客觀的同時,實現了一個黑白分明的結論。


 


聊一下展望,之前聊到庫里5的時候,我說庫里5針對性很強,針對於需要佩戴護踝的朋友們,引起了很多的反問與質疑,你是不是在洗?其實庫里5隻是一個開始。

我倒是希望,未來的球鞋,更多的朝著各自的方向發生著更加激進的突破與創新,這樣少一些爭論,少一些選擇困難,少一些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球鞋的風險。

這樣才會真正逼迫著品牌們的針對性的發布,也會讓打法迥異的朋友們找到自己真正適合自己的球鞋。


 




回到這一雙360,它的名字叫,Kobe NXT 360,NXT的意思是Next,這個Next的想法在於,下一種,下一步,與下一代。其實,與其說期待球星的正代來說,我個人而言啊,可能更加的期待NXT的下一代,KD系列和LBJ系列總不是一代跟著一代,一項科技用兩年。那麼代號NXT可能更會指向於未來,未來的球鞋,未來的思路與未來的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Cin 的精彩文章:

聊聊鉤子最良心的時代的有啥好鞋
「一周問答」第31期

TAG:XC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