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曰生而不有,長而不宰,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

老子曰生而不有,長而不宰,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

第十章 長而不宰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一連幾個排比疑問,這是道德經第一次遇到的情況。如何理解呢?

精神和軀體兩者相守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內心的精氣達到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天真無欲嗎?清除貪慾雜念深入觀察心靈深處,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做到遵循自然規律不去干涉嗎?由外觀到內觀體會天地變化,能做到寧靜吧?明白各種真相和智慧所在,能達到大智若愚嗎?為萬物生長繁殖提供支持,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付出而不居功自傲,指引萬物生長而不用主觀意思主宰萬物,這是道中自然無為的最高境界,也稱為玄德。

人是動物中最具有智慧的生物,雖然在形體上比起其他生物有很多缺陷,如壽命比不過龜,速度比不上豹,體力比不上熊。。。等等。但人之所以站在自然界最高頂點。是因為人類用精神,意志乃至智慧這些優點克服了身體的不足。這是人類最大的長處,同時也是人類最大的短處。

精神是什麼?意識是人類主觀意識流露。精神越豐富,思考的的也越多,而痛苦和煩惱也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傻子總是比聰明人,正常人活的更開心一些。不要去嘲諷這些人,他們的生活條件或許比你差許多,但他們卻比你活得洒脫。

一般來說,大多人都會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又或者力有餘而心不足。這就是沒有將魂魄與肉體緊密結合的緣故。兩者出現了分離狀態,兩者的脫離導致了相互制約,要麼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徹底失去了信心,變得沮喪消沉,要麼就在在盲目的狂想中,與實際生活脫軌,變成了空想家,在癔症中沉迷與虛無世界。

我們時常讚美嬰兒的童真無邪,是因為我們從嬰兒的眼中看到了是浩瀚的宇宙,那種空明讓我們的內心產生了共振激蕩。我們也時常咒罵那些惡人,因為他們的行為讓我們感受到戾氣,而這種主觀感受讓我們深受污染,並影響到了我們的內在精神,產生了消極的作用。

喜悅,煩惱從何而來?由心而生。這個心不是指的心臟,而是內心感受。人類的精神是如此複雜,以至於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那些無端抱怨,為各種雞毛蒜皮而苦惱的人,有這麼一句話形容「庸人自擾」。

人生真的有那麼痛苦煩惱的事情嗎?其實很多時候煩惱的大多是瑣事,碎事。但就是丟了幾塊錢,買了顆蔫白菜,踩了泡狗屎這些小事,就能很多人彆扭上幾天。更別說上學,婚嫁,升職,就醫等等這些「大事」了。人不可能沒煩惱,不被凡事所困擾的,只有聖人和嬰兒。嬰兒沒煩惱,是因為他們意識混沌,不知何事,何物,只知道吃,睡,沒了複雜的思考,一切本應著天性而來,你能從靈魂感知的他們的軀體,也能從軀體感知到他們的靈魂。而聖人呢?

聖人不是天生的。不管古今中外,耶穌也好,老子也罷,釋迦摩尼等等都是經歷庸人到聖人的痛苦轉變過程。在感受到了精神的痛苦和肉體的不堪後,他們想結束這種煎熬,都選擇了與宇宙大道同步的方式,雖然產生了不同的感悟結果,但這種靈魂與肉體和和諧統一,讓他們做到了如嬰兒一般,心境明凈,在平靜中無欲無求,在一吸一呼中,與天地融為一體,經久常在。

可惜的是,不是每個人都能修悟到大道的境界。老子就用六句疑問告訴你如何修鍊。強調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將精神和形體合一而不偏離,即將肉體生活與精神生活和諧。以極其靜定的心境洗清雜念、摒除妄見,不為得到而沾沾自喜,也不為擁有而產生佔有的慾望。而「無為」就是這種心境的最佳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盜墓」黑話,為什麼把殭屍稱為「大粽子」
看懂這本書,你也能尋龍點穴,成為風水大師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