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姓氏尋宗「姓氏起源大揭秘」

姓氏尋宗「姓氏起源大揭秘」

眾所周知,咱們中華文化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宗族情結,講究一個「落葉歸根」。

每個中國人,都對故鄉家國有著一份特殊的血脈感情,以至於哪怕遠隔重洋,都有年邁的華人回來「尋根」。

只是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之時,又該如何尋根問祖呢?

姓氏無疑是最好的線索,因為它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標籤。

不過,你知道嗎?最早的姓和氏其實是兩回事!

「姓」和「氏」分別有著怎樣的起源?它們又是從何時開始合二為一呢?小書我將帶您一探究竟!

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

姓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時期。

那時,女性負責生娃,經營部落日常,男性則負責打獵,帶吃的回家。

因為母系社會時期人們的生產力低下,男性的勞動價值並不大,出門打獵,若是運氣不好,就可能一無所獲。

女性就不一樣了,能縫補能摘果子還能生娃,堪稱十項全能。

因此,婦女在彼時的氏族公社裡佔有重要的地位,普遍受到重視,孩子們也通常「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左傳》記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當時的婚配,往往實行的是內部的血緣婚。

然而人們卻逐漸發現,婚配的男女之間血緣關係太近,繁育的後代往往容易患先天性疾病,亦或是智力低下、體質不良。

人們由此覺悟到,婚配男女的血緣關係越遠,生育的子女越強健。

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給同一個母親生的孩子打上標籤——「姓」,就漸漸有了「同姓不婚」的習俗。

氏是分家的產物

「氏」的崛起,則得從男性的逆襲說起。

隨著經驗的積累,人類開始掌握了種植和研製工具的技術。

在分工上,男性種地幹活,負責賺錢養家,女性織布生娃,負責貌美如花。

男性在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漸漸地,男女的在氏族中的地位發生重大變化。

整個人類社會,也開始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男性開始當家作主,掌握「發言權」。

在這個家族部落擴大的過程中,就會有一部分人分流出去,去建立一個新的部落,為了與老部落區別開來,新部落通常會再取一個「氏」。

氏的出現,記錄著人類歷史腳步邁進階級社會。

姓氏合二為一,百花齊放

先秦時期,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以分貴賤;女子稱姓,以別婚姻。

《通志·氏族略》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這就是說漢朝之後,姓氏合二為一,就變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姓氏」。

中國的姓氏文化歷經了五千年的延續和發展,如今,光是《百家姓》,裡面就有504個姓。

姓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中起著獨特的凝聚力作用,在每個華人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學國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

學國學網

我是有趣的國學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網 的精彩文章:

馬云:不想當首富的商人不是好老師
國學常識15題 你能答對嗎?

TAG:學國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