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煙雨樓下的「釣鰲磯」

煙雨樓下的「釣鰲磯」

原標題:煙雨樓下的「釣鰲磯」


釣鰲磯位於煙雨樓南下方,是明代萬曆年間嘉興知府龔勉為「兆」嘉興文運而建造的一個景點。當時,彭輅(嘉靖、萬曆年間海鹽人)專門有《釣鰲磯記》記之。


無錫龔勉來嘉興為知府,暇日登臨煙雨樓,可惜它的荒蕪毀壞,有辱南湖美麗的風光。於是換掉腐朽蛀壞的木料,重新修葺,粉刷一新。他又在樓的南面整理出一塊幾十步見方的地,像一個平台,挖成一池,可以隨著石級而下,在池中垂釣。又在旁邊建成石壁,刻上他親自書寫的「釣鰲磯」三個大字,寄予了他的厚望,字蒼勁有力,靈動飛揚,有宋代書法名家蘇、黃的風姿。這是萬曆十二年(1582)夏天的事,當時科舉京試正要開始,太守對於嘉興一地能有獨佔鰲頭者寄予極大希望。第二年,朱彝尊的曾祖朱國祚(號養淳)果然考中了狀元。


「釣鰲」的出典,源自《列子·湯問篇》中記載的神話傳說,古代有巨人國叫龍伯,其國人身高數十丈,跨幾步就經過了五座山,垂釣一下子就釣起了六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龜,一說大鱉),垂釣大物沒有能比得上他。後來把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的稱為「危科」(也稱「巍科」;「危」,高)。由此,作者從此典引出一番關於「釣魚」的故事和議論,寄予更深的寓意。


垂釣之「道」在於垂釣工具、合適的時間及垂釣的技術。科舉考試也如同垂釣,它的「工具」是人的知識才華,它的「功用」是經邦治國的本領。彭輅認為古代成功的「垂釣者」有三人。


第一個是幫助周武王滅商的呂尚(姜子牙),據說他八十歲還未得到重用,就在渭水磻溪(今陝西寶雞市東南)垂釣,碰到周文王,得到重用。他的「釣」是以「仁義」為「釣竿」,以「施展自己傑出才華」為「釣絲」,以「六韜」(相傳是呂尚所著的兵書,分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為「釣鉤」,以「三陣」(天陣、地陣、人陣)為「魚餌」。

第二個是幫助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的韓信。韓信出身下層,未發跡時垂釣於家鄉淮陰。他發奮努力,熟習作戰攻守策略。他的「垂釣」以「智慧機巧」為「釣竿」,以「善於率將用兵」為「釣絲」,「以木罌囊沙」這樣的戰具為「釣鉤」,以「攻取三秦、燕趙」為「魚餌」,使得劉邦築壇拜他為將帥。


第三個是東漢時的嚴光,字子陵。嚴光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老朋友,劉秀未登帝位時,兩人交情很好,嚴光協助劉秀取得天下。而劉秀登帝位後,嚴光卻隱居於桐江(今浙江桐廬富春江一帶),披著羊裘(羊皮衣)垂釣,劉秀幾次請他出來為官,他堅決不肯。他是以「天地自然」為「釣竿」,以「天地元氣」為「釣絲」,以「明月」為「魚鉤」,以「清風」為「魚餌」。這是有氣節人士的「釣」。


古代儒家主張積極入世,為國為民,有所作為,能做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者以三位才華表現不同,而實質都能體現儒家這一思想的典型,作為「釣鰲」的具體說明,表達作者希望嘉興士人能為國為民作出一番事業。


「釣鰲」的君子們應心懷國家百姓,不管是出仕還是家居,都能堅持操守,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彭輅的文章使「釣鰲磯」有了深邃的文化內涵,對今天的讀書人仍有著啟迪意義。


當時許多文人都圍繞「釣鰲磯」留下詩文。如董份有《煙雨樓》:

澤國開新霽,一樓名到今。


春風來渤海,旭日起高林。


雁塔雙排秀,鰲磯獨立深。


倚欄無限興,常抱致君心。


詩歌的首兩句總寫,嘉興是水鄉澤國,雨後新晴,來到煙雨樓,這是一處自古就有名的景物名勝。中間四句寫景,具體描寫登樓所見,又隱含讚頌龔勉修繕煙雨樓的壯舉。漢代渤海太守龔遂以恤民愛民著稱,這裡以古喻今,讚頌龔勉在嘉興任上能關心百姓,勸勉士人,修繕古迹,延續文化,猶如春風、旭日。「雁塔」兩句,一寫向上向遠看,但見湖邊雙塔聳立,分外秀麗;一寫向下向近看,樓下即新修築的釣鰲磯,隱含著太守的殷殷苦心。佛教有菩薩化身為雁捨身布施的故事,故稱塔為「雁塔」。 末兩句抒情,表達讀書人到此倚欄憑弔美景,看到釣鰲磯,自然會明白太守的苦心期望,生髮為國為君的雄心。

董份另有長篇七言歌行體《釣鰲磯歌》,充分發揮歌行體氣勢充沛淋漓、結構轉折多變、氣勢壯闊、感情跌宕多姿又激越奔放的特點,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豐富神奇的誇張和想像,描繪出釣鰲磯的雄奇突兀,暗喻科場征戰的激烈險惡,鼓勵嘉興士人去奪取科場功名的頭籌,以落實「釣鰲」、「獨佔鰲頭」的寓意。


再看岳元聲的《煙雨樓》:


百花洲上隱仙樓,嫋嫋涼風忽近秋。


雁塔雲開披曉色,龍門潮落漱寒流。

虹飛錦線天邊下,月掛銀鉤水面浮。


不獨磻溪誇渭叟,釣鰲仙客海東遊。


岳元聲,岳飛後裔,居桐鄉濮院一帶,與其弟岳和聲都是明萬曆年間進士,有詩文著作傳世。詩的首聯寫登樓的季節,初秋南湖嫋嫋涼風,百花盛開的湖心島上,綠樹叢中高聳著煙雨樓,遠望如仙境。中間四句則分別寫南湖早、晚的不同景色:曉色衝破了雲層,陽光照臨大地,湖邊的塔也映入人們的眼帘中;南湖水連通近海塘河,潮漲潮落,也受影響,水勢激蕩,浪涌水奔。到了傍晚,天邊彩霞如虹,錦繡燦爛,夜色漸濃,一彎新月似銀鉤漂浮水面,分外可愛。無論是什麼時候,南湖總給人以無窮美感。詩的尾聯則又把筆觸伸向釣鰲磯。自從建造了這一景點,「姜子牙」這樣的隱者「垂釣」不一定到「渭水」邊了,在這裡同樣可以釣到「大魚」而獨佔鰲頭。


像這樣寫煙雨樓的同時,寫到釣鰲磯的詩歌還有許多,由此可知,釣鰲磯的興建,給南湖、給煙雨樓增添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它體現出古代嘉興文人積極博取功名、報效國家百姓的抱負和志向。


來源:嘉興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興日報 的精彩文章:

狂犬病進入高發季 嘉興疾控中心專家這些提醒要記牢

TAG:嘉興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