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90歲的特級教師於漪:做一輩子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她是中國教師的偶像! | 精選

90歲的特級教師於漪:做一輩子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她是中國教師的偶像! | 精選





文章來源 | 


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

文章轉載 | 


文匯教育(ID:wenhuieducation)


            



語文特級教師於漪從事教育事業已近67年,幾十年來,她熱愛教育事業,以高尚的師德修養、深厚的學術功底、精湛的育人技藝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成為素質教育的實踐者、新時代教師的領路人。




為表彰於漪老師為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作出的卓著貢獻,不久前,上海市政府研究決定,授予她「教育事業傑出貢獻獎」。





90歲的於漪帶領500位新教師宣誓




說起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史,有一個名字不得不提。




她寫下400多萬字的論文專著,上了近2000節的公開課,她的名字和語文和教育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她獲得了來自政府和業界的所有榮譽,她贏得了同行和學生的一致尊敬,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講台堅守,胸中卻懷有江河世界,她是一名真正的老師,我們甚至可以說她是整個中國教師群體心中的偶像。




她的名字叫——於漪。







20世紀80年代,於漪老師的公開課《海燕》在電視里直播時,大上海萬人空巷,全國人民紛紛守在電視機,爭睹她上課時的風采。事後,連高教界都在談論於漪與她的《海燕》,一位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談及當年盛況,說一位同事出差回上海,問及上海最近有什麼動靜,這位教授說,都在看《海燕》直播呢。這在現在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這位老師教過的學生,十幾年後再來看望她,還能把她在課堂上講過的話一字不差地背出來,有的還能記起當時她在黑板上的板書,學生說:「你怎麼講的,我們都記得。」







這位老師曾說出,「師愛超越親子之愛」這樣的話,她說,

「學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學生都是你的兒女。」



而她在以後教學工作的60餘年裡,用切身行動證明著這話無半點虛假。







這位老師願意踏踏實實地,將自己的歲月奉獻給三尺講台,她的人生教學,是在用生命唱歌,用上課的質量來影響孩子生命的質量,她告訴世人如何「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




這位老師會為了一堂完美的語文課,用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應,砥礪前行,以致

一位青年老師從1976年開始,聽了3000節於老師的課,都沒有發現她上課有過任何重複的內容,哪怕是一篇課文教第二遍、第三遍,都沒有重樣。







於漪是教育界的「明星」,她家三代六口全部是教育工作者,

回首於漪的一生,從來沒有間斷過和艱難困苦作鬥爭,旁人說她有一種忍辱負重、舉重若輕的本事,於漪自己解釋道,

那是因為她想自己少一點,想學生想他人多一點。






1944年,15歲的於漪失去了父親,半通文墨的媽媽,帶著五個幼小的子女,生活頓時失去了依靠,因為家裡經濟來源困難,從小於漪就幫助媽媽,補衣服、襪子、照顧弟弟妹妹。




母親是半文盲,但是母親對孩子們的教育卻影響了孩子一生,她告訴孩子 做人最最重要,第一要心地善良,這才叫人;第二要勤勞,自己吃點虧、吃點苦沒有什麼了不起,只要力所能及都要幫助別人,媽媽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孩子們的心靈。







1947年,18歲的於漪離開家鄉江蘇鎮江,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曹孚、周予同等著名教授的治學精神,滋養了於漪深厚的學識基礎,求學時代這些大家名師的身教垂範,沉澱了她血液中深厚的傳統文化品格。




於漪說,「我真是有幸碰到了許許多多的好的老師,使得我對教育、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對自然,從懵懵懂懂、毫無認識到慢慢地知曉。回想到求學的經歷,我真是一個幸運兒,所以我工作以後一直是帶著感恩的心。」







1959年,已經當了七年老師的於漪改行教語文,此時教育系畢業的於漪,教了七年的文化課,編了兩本歷史課小冊子,本已積累了些教學心得,卻突然被推上語文教學的崗位,有些惴惴不安的她,在一次講課經歷後,受到了傳統國學底蘊深厚的徐振民老師的指點。




徐教師講了幾個她上課的優點後,點評說:「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裡,你還不知道呢。」




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裡?於漪一輩子都在尋找,從復旦第四宿舍到幾條馬路之遙的四平路,於漪走了整整34年,眼前都是她熟悉的風景,忙碌的人潮,喧囂的市聲,而她的腦海里,卻上演著課堂上的一幕一幕。








「在備課時為了改自己的口語,我真的把每一句話都背出來的,每一句話寫出來,寫出來以後然後修改,規範的書面語言,改造自己不規範的口頭語言,背出來再口語化,每天早上走一刻鐘的路,都是腦子過電影,怎麼講,怎麼開頭,怎麼鋪展開來,怎麼樣形成高潮,怎麼結尾,我是把它當成藝術作品來教課的呀!」




在後來的教學生涯里,她常常反躬自省:「你入門了沒有?、『堂』在哪兒?、『室』在何處?」




外力在教育歷程中化為內驅的動力,成為於漪夙興夜寐尋尋覓覓的明燈,教育就是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




於漪一生尊重兩位教育家,中國的陶行知和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精彩的話,

「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







曾經的一次教育經歷,讓於漪後悔終生,一位女孩子做操不認真,老師反覆糾正都不理睬,情急之下 她叫出了這位學生的外號,於漪告誡學生不要去這樣喊她,但是這個時候自己卻講了。




事後她真誠地跟這位同學道歉,這份歉意來自內心深處對人性的尊重,和20年前初為人師時那份承諾。







於漪這輩子,沒有罵過任何一個學生,沒有挖苦過任何一個學生,這件事情讓她懂得了,做老師,必須有寬廣的心懷,要包容各種各樣的學生,而這個包容不是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是走到學生的心裡頭,與他平起平坐,體會他的情感、體會他的想法。




一次家訪的時候,於漪看到一家五口人,住在只有12平方米的破房子里,難過得流下了眼淚,經歷過貧窮,經歷過侮辱,她對這些孩子有著特殊的悲憫。




在那個經濟收入普遍都不高的年代,於漪把所有的積蓄都用在孩子們身上,生活用品,學慣用品,甚至是學生們家裡的困難都儘力承擔,對自己的孩子卻一再省儉。







於漪說,「我到有些家庭中去看,真的是流眼淚的,工人的家庭就是一間房間,除了睡覺的床,一張桌子以外,幾乎什麼東西都沒有,那個時候有一個姓何的學生患上肺病,雷米封,一瓶6塊錢,我的工資是72塊,他家裡沒有辦法給他治,沒有勞保,那些孩子的家庭很窮,我每個月買給他吃,讓他把肺病治好。」




「學生身上的事,都是我教師心上的事,什麼叫教師,學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學生都是你的兒女,所以我說,師愛超越親子之愛。」







一位名為蔣志平的男孩,是當年班級里赫赫有名的皮大王,當年父親對兒子徹底失去了信心,他把兒子推給了於漪說 道,「這個兒子我不要了」。




於漪沒有推託,把這個「爸爸不要」的孩子帶回了家。







於漪認為對待孩子應當丹心一片,是全心全意,還是半心半意,還是三心二意,學生心中一清二楚,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把真愛播灑到學生的心中,學生心中才有老師的位置。




蔣志平長大以後來拜訪老師,於漪詢問學生生意的情況,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學生說:「沒有,唯一的就是資金緊張一點,周轉緊張一點。」




於老師回答:「 你需要多少?我給你。」




學生心裡很感動,但他認為對於老師說出來並不奇怪,因為老師從小就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老師的愛像母愛。







1978年,中華大地百廢待興,中學語文課堂,猶如一塊乾裂的土地,於漪的一批教學實錄、教學磁帶橫空出世。




根據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於漪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中學語文教學探索

》《

中學語文備課手冊

等多部著作,這些浸潤著於漪二十多年,不停思索和探究的語文教學實錄,對於語文教師們來說,恰如久旱甘霖。







截至上世紀80年代,教育界還沒有一個人系統完整地研究過教師學,而於漪把這個課題攬在了心裡,她完成了兩本教師學著作,《現代教師發展叢書》《現代教師學概論》,教育部將它們作為全國教師教育的培訓教材,《現代教師學概論》成為中國第一部研究現代教師學的理論著作。






1986年,上海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教師學研究會,於漪擔任會長,問及為什麼叫教師學研究會?




於漪的眼中滿是堅定與驕傲:

「我們是想讓中國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話語權,我們要有中國教師自己的教師學!」







楊浦中學67屆畢業生毛時安是現今著名的文藝評論家,他回憶當時說:「在離開學校之前我們做了一件事情,我們走過學校走廊,於老師在講課,我們就用耳朵貼在教室後門的門板上,聽了於老師一堂課,然後聽好這堂課,我們就離開了,正式地離開了楊浦中學。」




楊浦中學的學生們,帶著於老師的最後一課的回憶離開了學校,但由此開始感受到了,中文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清晰、最嚴謹的語言,對中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對文化知識的渴求也因此而生。







1985年,於漪擔任第二師範學校校長,她提出「我們的學校要一身正氣 為人師表」,擔任二師校長多年,學校里所有的衛生工作,都是由學校的師生一力承擔,於漪想讓師生身體力行,珍惜勞動成果。




有一次她把學生扔掉的饅頭撈到臉盆里,跑到一個班一個班裡去,給學生講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學生被深深地觸動了。







2002年,於漪退休了,雖然離開了一線講台,但她仍然心系教育事業,她把自己的晚年時光又無償地奉獻給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師。




如今90歲的於漪,仍在為培養青年教師奔忙著……




從事60多年教育工作的於漪,把語文教學看作是她一生的事業。




教育,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已經融於她血肉的教育,早就是生命里再也割捨不下的部分。




回溯人生,於漪有諸多感慨,從受業於師到授業於人,她心存感激:

「老師使我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甚少到逐步逐步多起來,所以我就想,做一個老師是了不起的事,他可以使很多學生從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到懂得做人的道理,從無知到有知,所以我這一輩子最崇高的目標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三尺講台,二支粉筆


一位人師,通天達地


六十年韶華流逝


忘不下的,抹不掉的


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滿心喜悅


是修身、成己、達人的圓滿具足


無欠無餘




「我說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這絕不是一句空話,我一輩子都在學,不斷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







「我不斷地反思,我一輩子上的課,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學生心中的。」




教育,這個讓人心甘情願付出、沉醉的詞語,滌盪在教師們心中最明凈的位置,教育永遠在路上,永遠在每一位老師前行的步履中,行走,並銘記。




於漪那至今仍迴響在我們耳畔的話語,「做一輩子老師,用一輩子學做老師」……




再次祝賀於漪老師!






教育,要用「廣角」來看


我們開闢起了一個新的主題,那就是教育類話題優質原創內容的刊發。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有意思的教育類自媒體公號;


在這裡,你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看教育。



讓我們在這裡遇見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在這裡用廣角看世界。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日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



各位老師、家長,如果您平時也關注了這樣的公號,如果您在平時發現了這樣的文章,中教君也歡迎您分享給我們。說不定在下周,我們也會推送給更多的朋友的!




各位自媒體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日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微信的平台上,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自薦!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中教君呢?您只需要將您想要推薦的文章鏈接留言發送到我們的後台,如果您覺得留言推薦不夠靠譜的話,我們也歡迎您發送文章鏈接到我們的郵箱:

zgjybwx@163.com




我們下周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33個會說但不會寫的字,讓你看到懷疑人生!
28張搞笑錯覺圖,大人孩子看懂後都笑哭了…… | 趣談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