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打破東西強弱困局,這是個好例子

打破東西強弱困局,這是個好例子




詹姆斯加盟湖人,未必讓湖人馬上變成強隊,但西強東弱的格局,顯得越發惹眼。




回看2018年的全明星陣容,除了詹姆斯,杜蘭特、考辛斯(因傷由喬治替補)、保羅·喬治都進入了自由球員市場,結果後三位都無一例外地留在了西部。德羅贊和萊昂納德「互換東家」,德羅贊到了西部,萊昂納德在東部不知道會停留多久。



再往前算一年,2017年東部全明星賽上場的12人陣容中,只剩下5人還在東部。反觀西部,除了失去萊昂納德之外,只少了一個上賽季報銷的海沃德,極大程度上加重了「西強東弱」的格局。




西強東弱的「詞源」,恐怕得回溯到1996年的夏天,「奧尼爾西遊記」的第一章。因為球隊陣容、傷病等各方面原因,「大鯊魚」這次決定的餘波,到4年後才顯現出來:1999-00賽季湖人開啟三連冠,是自喬丹第一次退役之後,西部常規賽排名第八的球隊,戰績

首次

優於東部。從那時算起,西部壟斷了後來19個賽季中的12座NBA總冠軍。






除了球星退役、新人加入、工資帽等客觀因素,到底哪只「手」無形中造成了「西強東弱」呢?




答案可能像「雞生蛋與蛋生雞」:大多數時間裡西部都有至少一支超級強隊,造成了「軍備競賽」在西部愈演愈烈——其他球隊想在西部殺出重圍的成本,隨著時間的積累水漲船高。你要對抗超級球隊,必須引進大牌,西部挖不動,就去挖東部;相反,在東部進入季後賽的成本低很多。東西部的格局,也就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傾斜。


從NBA的歷史上來看,超級強隊並不新鮮。但如今的格局,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湖人和凱爾特人的一家獨大,有著本質區別。如今的聯盟,有著更為完善的機制、充沛的人才儲備、良好的培養系統、激烈的競爭環境。這從根本上,杜絕了其他「玩家」無人可爭、無力去爭的局面。



說起玩家,我在今年4月26日的一篇文章

《這樣打比賽,越來越像NBA了》

就說過,

如今的電競,

已經變成了類似NBA那樣的職業體育聯賽

那是不是在電競里,也有這樣類似的格局呢?有從業者介紹,KPL也一樣,只不過在這裡,變成了東強西弱。仔細探究,我發現了又一個有趣的巧合——



都說KPL東強西弱,但作為西部不被看好的Hero久競戰隊,在今年的KPL春季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力克東部多支強隊,把「銀龍杯」留在了成都。這個劇本,和2016年詹姆斯的騎士拿下總決賽史上第一個1-3逆轉的總冠軍,是何其相似!






一邊是詹姆斯扛起了全東部的希望,掀翻當時看來幾乎不可戰勝的勇士;另外一邊,Hero久競的選手久誠,更是靠著遊戲中本不算強勢的中單位置,打出了聯盟第一的場均傷害和分均傷害,帶領戰隊一黑到底逆襲奪冠。按我的理解,久誠的表現大抵等同於在後衛為王的時代,詹姆斯靠著在前鋒位置上的超級表現,讓當時的73勝之師翻船。




無論是NBA還是KPL的賽場上,這樣的劇本,在競技體育的範疇內,都算的上是優秀的體育故事,或者說都是好內容的素材。要想誕生這樣的劇本,一個肥沃、良性發展、有養分的土壤,不可或缺。



電競行業里

尤其是KPL這一聯賽

,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在「追趕」NBA的路上步子邁得比我想像的還要快,還要大。



NBA之所以能成功,其自我造血功能是很重要的一環。

之前並沒有這一環節的KPL,在今年秋季賽前,也首次舉辦了選秀。





如同NBA會從NCAA球員、海外球員市場中物色潛力新人一樣,KPL這第一次「造血」的範圍也儘可能鋪得夠大——凡是參加過KOC、QGC、TGA、WGC四大次級聯賽半決賽的選手,均有資格參加本次選秀,總計140人報名參加。2018年NBA選秀大會報名參選的有238人,但整個NBA有將近450名選手。考慮到KPL春季賽的總共參賽選手只有115人,這樣的「血庫」已經足夠充裕。




首屆KPL選秀大會

,各戰隊根據此前訓練營、試訓周以及最終對抗賽的表現,一共選中了28名選手。其中

前三甲分別是

「狀元」特特

(被TOPM選中)、

「榜眼」末將

(被QGhappy選中)、

「探花」Fish

(被RW俠選中)。



KPL今年的選秀,更是採用了參照NBA的樂透綵球抽籤法,

用「弱隊優選」的方式,提高弱勢分區/球隊的實力。這是非常聰明的做法,因為NBA在處理格局失衡的問題上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經驗,從「黑白雙煞」到喬丹,再到最近20年。總體來說,效果顯著。




而影響格局的還有一方面重要因素,就是人員的流動性。每年夏天休賽期,NBA之所以還會牽動千萬球迷心弦,就是一個球員的選擇

很可能

會給聯盟帶來深遠的改變——1996年的奧尼爾、2010年的詹姆斯、2016年的杜蘭特、2018年的詹姆斯。



KPL秋季賽之前的轉會市場,同樣是風起雲湧,比如——

之前被QGhappy買走的貓神,以將近高達1500萬的創紀錄價格,衣錦還鄉回到eStarPro,與eStarPro的偽裝上演了一場「貓狗互換」。





eStarPro今年的操作,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今年夏天勇士不僅留住了杜蘭特,還招募來了考辛斯。轉會市場上能出現「秀一臉」操作的深層原因,和KPL的轉會制度也有一定關係。俱樂部有權利決定選手去留,可以在不提前通知選手的情況下直接掛牌出售。這一點上,和NBA並無二致,其結果可能帶來的轟動效應,也自然是同樣級別。




還有,秋季賽延續上海和成都主客場雙城模式,東西兩部,這些都能看到NBA的影子。但在賽制上,還是能看到他們的改革:組內單循環,即交手一次,組外雙循環,即交手兩次。每支隊伍都將進行20場BO5(五局三勝制),常規賽總計共140場。






雖然跟NBA一樣,KPL聯盟分為東西部,但是由於組內組外交手比重正好相反,KPL更有利於平衡東西部的實力。




NBA是以Conference-Division來分組,在同一組(Division)內至少交手4次,同一區(Conference)內交手4次或3次,跟對區交手只有2次。這樣,如果本區或本組實力較弱,就會出現西強東弱這樣的失衡局面。




在組內單循環,組外雙循環的這種賽制下,每個戰隊與對方賽區的戰隊交手次數更多,對比NBA,倒像是與對方賽區戰隊在一個組。也因為這個賽制,

每個戰隊的最終積分排名,更多取決於對方賽區的戰隊實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沖了東西部實力的不均衡,讓更多的奇蹟得以產生。




雖然KPL最終的總冠軍只從東西各部的冠軍之間產生,但相比組內交手次數更多的NBA,這種循環賽制,使得KPL在常規賽階段就已經充分烘托出了濃郁的東西對抗氛圍。打個比方,NBA在每年的第一個月和最後半個月,東西部球隊交手幾乎很少,這是為了減少旅行成本,把更多的跨區作戰集中安排。在「西強東弱」的情況下,大家的關注點幾乎都集中在西部內戰。而KPL的組外交戰次數更多,大家可以看到更多的「決戰預演」。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KPL想要形成具有地域歸屬感的觀賽文化的野心,而經由這種強地域化的觀賽體驗也能進一步促進東西對抗的氛圍,相信隨著後續更多不同地區場館的建立及完善,KPL粉絲對KPL的認同及情感追隨也將更加牢靠。




對比春季賽,秋季賽在招新、換血、賽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新舉措。這背後,一定有著KPL聯盟出色運營的功勞。如果運營出了問題,不會有真金白銀流入,那今夏出現的創紀錄轉會、選秀制度等等,背後必然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持。假設NBA接不到天價轉播合同,工資帽也就不會大幅提升,那勇士想要構建現在這支超級球隊,便是無從談起。




現在KPL有著和NBA一樣的東西格局失衡的情況,但只要賽制健全,跟NBA「西強東弱」一樣都是暫時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KPL只要一直健康、穩定地運營下去,聯盟的格局一定會發生改變。不管是因為選秀,亦或是轉會,乃至聯賽出台的其他的新政策。




也許,

明天(9月12日17:00)KPL揭幕戰

,我們就會見證這個格局顛覆的開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群 的精彩文章:

「中國紅」打不了「韓國黑」,但未來可期
這是杜鋒和李楠的比賽嗎?

TAG:蘇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