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把握好幼兒前閱讀前識字的「度」

把握好幼兒前閱讀前識字的「度」

早期閱讀是學前教育必不可少的課程,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與小學語文(特別是低年級識字、閱讀、書寫)教學活動有密切聯繫,對幼兒今後獨立閱讀和未來學習與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

前閱讀不等於提前識字,但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功利的成人視角讓幼小銜接走偏:既有觀念上的偏執,也有行動上的失當。究其原因,既有家長的急功近利需求,也有幼兒園把握不住前閱讀、前識字、前書寫的「度」。

於是,導致幼兒園要麼出現「超前教育」,使勁灌給孩子大量漢字和書寫,因而出現「小學化」,損傷了幼兒與生俱來對閱讀的熱愛;要麼「不前教育」,努力規避「文字」「書寫」「拼音」「數字」及其有關遊戲,怕孩子「負擔重而影響身心健康」,幼兒園出現「全遊戲化」時代。殊不知,「有玩無學習」必然導致幼兒有關早期經驗的缺失,也不利於幼兒的成長。

科學有效的前閱讀教育,既要發揮幼兒園的主體作用,小學也要主動向幼兒園靠攏,才能從教育目標、師資連接、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有效銜接。

首先,要釐清前閱讀、前識字、前書寫的內涵及其關係。

前閱讀即幼兒憑藉色彩、圖像、文字、符號或通過成人形象地讀、講來理解讀物的過程,可以是視覺、聽覺、口語,也可以是觸覺活動。前識字即幼兒對其周圍的文字、符號、圖表等產生濃厚興趣,知道、認識有關符號和文字。前書寫是指幼兒以筆或其他替代物為工具,通過感知、塗畫、模擬像字而非字的符號等多種方式表現的「非正規」的「畫字」,以表達情感、傳遞信息。

可見,閱讀和識字不可分,前閱讀、前識字和前書寫聯繫緊密。但前閱讀不等於提前識字、寫字,提前識字是對字音、字形、字義進行強化識記和讀寫,且追求識字的數量和速度,這樣的識字教育就是超前教育。前閱讀、前識字和前書寫的「前」,並無先後關係之意,不是某個階段只發展識字能力,另一個階段只發展閱讀能力,然後再進行書寫,更不是刻意教幼兒幾個字句或幾首兒歌。

其次,更新觀念與確定培養目標。

前閱讀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對閱讀和識字的興趣,讓幼兒愛讀、會讀、善讀,激發幼兒的文字意識及其對文字元號的敏感,豐富幼兒的讀寫經驗,讓幼兒自發探索文字、嘗試各種「錯誤」式書寫。

不要把前閱讀定位在看書和認字上。幼兒園和家庭都不能單純地引導幼兒識字,也不急於提前識字,更不能以識字量的多少來判斷幼兒是否會閱讀。其實,前閱讀本身必然包含前識字和前書寫。脫離識字而進行單獨的閱讀、脫離閱讀而進行單獨的識字和書寫教學,都不符合幼兒發展的特點,也不符合幼兒整體性發展的需要。

再其次,尋求科學、有趣、遊戲性強的教學方式。

幼兒園教學是遊戲模式而不是教學模式,前閱讀和前識字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的課程,並且要求「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幼兒園可以將識字寫字定位為「重識輕寫」,見字能讀就行,寫字則是在快樂遊戲中合適的時候進行。對於拼音而言,要讓孩子初步感知拼音的同時,同步「認知」,通過在遊戲中多次反覆感知和認知的同步,提高對拼音符號的興趣,理解感知和認知的些許「關係」。

小學教師也不要用直接教學方式讓剛入學的孩子強化認知大量文字,在給孩子進行拼音教學時,同樣最好是在多元環境中,讓孩子獲得「感知」拼音並同步「認知」拼音的經驗,不要超出孩子認知的範圍。

(作者單位: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16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材料開發利用要張弛有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