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經濟學動態》2018年第8期

《經濟學動態》2018年第8期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1.蔡昉 林毅夫 等: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經濟發展

【編者按】繼2018年6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成功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智庫論壇」首場會議後,2018年7月24日上午,在北京湖南大廈召開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智庫論壇」第二場學術會議——「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經濟發展」。會議邀請的兩位主講嘉賓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蔡昉研究員和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兩位評論嘉賓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張曉山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朱玲研究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呂政研究員主持。為了呈現本次會議,本刊特刊發論壇內容。

2.張軍 范子英:再論中國經濟改革

【內容提要】自20世紀70年末代以來的4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主要歸因於改革開放。不過,大多數的研究者都將改革視為一個連續的過程。本文通過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顧,區分了改革的兩個階段,發現改革與經濟增長的模式在1994年之後發生了顯著轉變——從一個自下而上的微觀改革不斷引發宏觀高度波動的階段轉變為宏觀的結構改革實現「高增長、低通脹」的階段,並持續超過十年之久。本文從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視角對這種轉變進行了解釋,發現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勵兼容的根本因素,這意味著在中國的體制之下,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依然是結構改革的核心。

【關鍵詞】激勵兼容 分稅制 改革

【作者單位】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范子英,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及政策取向研究」(15ZDA008);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項目。

3.歐陽嶢:中國的大國經濟發展道路及其世界意義

【內容提要】中國是典型的發展中大國,具有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和勞動生產率偏低、人均國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特徵。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獨立自主、經濟分權、對外開放、創新驅動的大國發展道路。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對這條道路進行了實踐探索和理論闡釋,可以說在理論分析中是符合邏輯的,在實踐應用中被證明是成功的,它對世界上發展中大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普遍意義。

【關鍵詞】大國道路 中國經驗 經濟分權 創新驅動

【作者單位】歐陽嶢,湖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湖南師範大學大國經濟研究中心。

·宏觀與增長·

4.王華:中國GDP數據修訂與全要素生產率測算:1952-2015

【內容提要】為了與SNA2008關於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核算標準接軌,國家統計局對我國的研發支出核算方法進行了相應改革,並於2016年發布了依據新的核算標準修訂後的GDP數據和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數據。基於此修訂數據,本文對1952-2015年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TFP)進行了重新測算,並就此次數據修訂對測算結果的影響效應進行了評估分析。研究結果表明:TFP測算模型的參數估計結果對此次數據修訂表現得不太敏感,生產函數的形式對TFP測算結果的影響也不明顯;數據修訂使多數年份的TFP增長率出現小幅上調,TFP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有所上升;R&D資本投入的增加對TFP增長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並且這種影響效應具有較強的穩健性,不隨R&D資本折舊率的不同和TFP序列的不同而有明顯變化。

【關鍵詞】GDP數據修訂 資本存量 R&D資本存量 全要素生產率

【作者單位】王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GDP核算誤差、數據修訂及其影響機制研究」(12CTJ015)。

5.李成 湯鐸鐸:居民財富、金融監管與貿易摩擦——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中期報告

【內容提要】2018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繼續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與結構優化,為高質量發展轉型奠定了良好開局。從中長期視角觀察,在這一深刻轉型過程中,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注焦點正由增量(收入)、速度、規模逐漸轉向增量與存量(財富)、速度與結構、規模與質量並重。按此思路,本文首先考察了高增長、高積累過程中國民財富的規模擴張與結構變化。需要指出,在安全、優質資產不足的條件下,住房作為最主要的私人財富價值載體這一「金融屬性」難以弱化,因此也導致住房資產在居民財富配置中長期佔據最主要地位。隨著財富持續積累,對高效、規範的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近年來以資產管理業務為代表的金融發展尤為迅猛,但槓桿高企、交易複雜、嵌套增加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對此,監管部門推出的「資管新規」等系列措施,對促使金融回歸其「中介」本質、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將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近期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外部擾動。這一爭端的背後,既同兩國需求結構、金融發展水平等差異相關,更根源於兩國產業競爭力的長期消長。由此觀察,儘管其短期內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兩國的摩擦可能長期化。中國對此的應對也須更多著眼於本國需求重構、金融發展、產業升級等長期、結構性問題。最後,面對長期增長路徑轉換、金融發展與監管改革、貿易摩擦等內外部挑戰,中國宏觀政策須在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框架內,注重總需求管理的配合。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居民財富 金融監管 貿易摩擦

【作者單位】李成 湯鐸鐸,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分析課題組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組負責人湯鐸鐸。參加討論的還有張平、常欣、劉煜輝、錢學寧、張磊、王佳、劉學良、張瑩、陳漢鵬。

·學術探討·

6.楊虎濤:「異象」的演化心理學解釋——兼論行為經濟學對新古典經濟學的「顛覆」

【內容提要】行為經濟學因其對新古典理性假設的質疑在國內被一些經濟學家視為是新古典經濟學最有力的「顛覆者」,但其適用領域卻決定了它很難成為一個完整理論體系的替代者,而只能成為一種決策理論的依據。同時,作為行為經濟學理論的應用,選擇結構與設計經濟學試圖通過「輕推」這類政策和措施,達到新古典經濟學的理性和效率目標,但卻要付出否定自由意志的代價。從演化起源的角度看,行為經濟學所昭示出的種種有悖於新古典經濟學的異常現象,如損失厭惡、趨社會性等,都可以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得到相應的解釋,這些「異象」的存在只是說明特定的心理機制是進化適應性的產物,而其之所以顯示為異常和非理性,皆因進化環境的脫耦所致。作為進化生物學與認知心理學的結合,演化心理學可以為主體行為傾向提供一種「為什麼會這樣」的解釋,從而更好地揭示人類行為傾向的複雜性。

【關鍵詞】演化心理學 行為經濟學 選擇結構與設計經濟學 適應性

【作者單位】楊虎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BJL005)。

7.黃澤清 陳享光: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各收入群體收入份額的變動——基於帕爾瑪比值的分析

【內容提要】本文運用衡量收入差距的結構性指標——帕爾瑪比值考察了我國各收入群體收入份額變動的情況。近十幾年來,我國低收入群體收入份額在下降,高收入群體通過「雙重加成」增加了收入份額,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份額在受到擠壓後維持了大致穩定,各收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存在擴大的趨勢。本文研究表明我國各收入群體收入的變動受到國際資本流動衝擊的影響,國際資本流動會通過兩種機制影響我國的收入分配:一是壟斷性國際資本與國內擁有「權力資本」的高收入群體相結合併通過干預我國的生產條件影響收入分配;二是短期國際資本通過非生產性套利行為影響收入分配,包括經常賬戶渠道、資本和金融賬戶渠道以及儲備資產賬戶渠道。第二種機制對於收入分配的衝擊要高於第一種機制,且兩種機制對於收入分配的影響均會在達到一定程度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

【關鍵詞】帕爾瑪比值 收入份額 國際資本流動 權力資本

【作者單位】黃澤清、陳享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項目】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度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資助計劃。

·區域與產業·

8.耿純 趙艷朋:交通基礎設施對新建製造業企業選址的異質影響研究

【內容提要】本文使用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及城市層面的相關數據,研究交通基礎設施對新建製造業企業選址的影響。通過考察2000-2007年年份-城市-行業層面的新建企業數目,本文負二項回歸的結果表明,雖然交通基礎設施對新建製造業企業選址在整體上有正向影響,但其對全要素生產率較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所得稅和增值稅貢獻大的企業選址影響不顯著,而對上述各方面表現落後的企業的選址決策有顯著影響。這一結果無論使用公路里程、公路密度還是公路質量作為交通基礎設施的衡量指標,或是放鬆對企業表現水平的衡量標準,都十分穩健。究其原因,與差企業相比,交通基礎設施帶給好企業的成本下降小,競爭效應大,因此其總體影響不顯著。差企業市場整合能力弱、受地域界限影響大,因而其選址更依賴交通基礎設施狀況。根據本文結論,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僅靠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難以吸引到好企業,還需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綜合配套等其他因素,以實現提升生產率、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目標。

【關鍵詞】交通基礎設施 企業選址 負二項回歸 異質性

【作者單位】耿純,中央財經大學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趙艷朋,河南省財政廳預算局。

·國外經濟理論評論·

9.徐忠 等:收益率曲線調控政策的理論基礎及其商榷

【內容提要】本文對日本銀行2016年9月以來的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及與之類似的扭曲操作政策的理論基礎進行了深入討論,這主要包括貨幣數量調控的儲備頭寸說、利率期限結構的市場分割理論和自然收益率曲線估算三個方面。內生貨幣供給的水平理論表明,信貸和貨幣供給是由貨幣需求內生決定的,中央銀行只能以利率(而非數量)作為操作目標。利率期限結構理論表明,收益率曲線主要由預期和(時變)期限溢價影響,市場分割理論並未得到經驗上的有力支持。由於全球金融危機衝擊引發的市場異常交易和長期量化寬鬆政策對市場交易行為的扭曲,以及模型設定偏誤和遺漏變數等問題,自然收益率曲線估算並不穩健。總體而言,收益率曲線控制和貨幣政策扭曲操作的理論基礎有待商榷,且其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歷史上非常罕見。所以,本文認為調控收益率曲線的政策並不可靠,並不能夠為中國貨幣價格調控模式轉型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收益率曲線控制 扭曲操作 中期政策利率 貨幣價格調控

【作者單位】徐忠、紀敏、李宏瑾,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

·國外經濟理論動態·

10.謝穎 劉窮志:可持續消費理論研究新進展

【內容提要】全球人口增加和消費增長導致了「全球生態透支」,各國政府推行的可持續消費政策作用有限,當代大眾的消費和生活方式難以為繼,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學界的重視。這種不可持續消費既源於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人口快速增長,也源於發達國家的消費和生活方式。從可持續發展視角來研究消費的文獻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把消費作為一個特定的領域,研究不同國家的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方式差別,關注富人和窮人的消費和生活方式耗費資源的比較;二是把生產和消費作為一個經濟整體,研究不同國家內部的生產和消費之間關係,關注可持續消費對可持續生產的促進作用。目前,可持續消費理論已經涵蓋經濟學、社會學、生態環境學和心理學等學科,在可持續消費政策、資源不平等佔有、公民消費權、綠色消費和社會—技術系統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富成果。

【關鍵詞】可持續消費理論 資源不平等佔有 公民消費權 社會—技術系統

【作者單位】謝穎、劉窮志,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11.陳樂一 張喜艷:經濟不確定性與經濟波動研究進展

【內容提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國際經濟協調難度增大,經濟不確定性加劇逐漸成為世界面臨的突出問題,引起學者與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關注與重視。本文從實體經濟不確定性、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兩個方面探討經濟不確定性的測度方法,從Hartman Abel效應、增長期權效應、實物期權效應、金融摩擦效應、消息和信任、預防性儲蓄效應六個方面闡述經濟不確定性影響經濟波動的傳導機制,並進一步分析經濟不確定性影響經濟波動的實證研究。目前而言,大部分研究認為經濟不確定性是逆周期的,主要通過實物期權機制、金融摩擦機制等渠道加劇經濟波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經濟不確定性與經濟波動的因果關係已打破國界,產生的外溢效應值得進一步追蹤研究。

【關鍵詞】經濟不確定性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經濟波動 傳導機制

【作者單位】陳樂一、張喜艷,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代中國物價周期波動史研究(1867-1937年)」(18BJY172)。

·國外經濟學家評介·

12.李智鑫 郭四維:帕薩·達斯古普塔對發展與環境經濟學的貢獻

【內容提要】帕薩·達斯古普塔是當代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和環境經濟學家,在資源、環境、貧困、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做出了貢獻。他建立了代際相關的功利主義人口理論,重鑄了人口與貧困問題的研究範式,是有關不可再生資源利用方面研究的開拓者,也是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的奠基人。他非常關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與環境問題,形成了「貧困-人口-環境」相結合的統一研究體系,並重點研究了如何使人們更好地利用和配置資源以及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達斯古普塔的研究成果不僅對理論經濟學界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現實發展與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達斯古普塔 貧困 不可再生資源 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李智鑫、郭四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論壇「發展經濟學在中國」在上海召開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讓世界共享中國市場紅利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