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斗劇火爆,歷史上冷宮真的存在嗎?冷宮究竟是什麼樣的?
原標題:宮斗劇火爆,歷史上冷宮真的存在嗎?冷宮究竟是什麼樣的?
文|青木
從《金枝欲孽》到《宮》,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再到最近熱播的《如懿傳》,宮斗劇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追劇結束的談資。
在後宮中,幾乎所有女人,不論是嬪妃還是伺候嬪妃的宮女,心中都有一個禁地,那就是代表著死亡之地的「冷宮」。因為嬪妃一旦進入冷宮就意味著此生再難得到皇上的寵幸,一輩子就要在孤苦的四方之地中,直到死亡,甚至會身敗名裂。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一邊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嬪妃,一邊是站著的皇帝,拉著一張臉,怒斥著,「拉下去,送入冷宮。」
那麼,在歷史上冷宮真的存在嗎?冷宮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在大熱的《如懿傳》中,冷宮是一個年久失修、荒草叢生的一個單獨的院落。這個地方有專人看守,打入冷管之人不得出入,院里破敗不堪、陰冷潮濕,各種蛇蟲經常出沒,屋子裡除了一張破床,幾乎沒有其他陳設。關在冷宮的人犯錯的嬪妃,例如,先皇的吉太嬪,也有瘋癲的宮女和嬪妃,不停的說著,「嬪妾給皇上請安。」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存在著和「冷宮」作用相同的庭院,卻沒有專門的庭院直接叫做「冷宮」。根據《明實錄》和《清史稿》等相關的資料,明清兩朝故宮裡根本沒有任何一座專門的宮殿上寫著「冷宮」,「冷宮」只是專指安置失寵后妃的地方,嬪妃失寵、誰被禁足的地方都可以稱為「冷宮」。
「冷宮」這個詞語最早出現時是在元代的戲曲中,有「受了冷宮一世苦」的說法,後來經過小說家的演繹,就出現了「冷宮」一詞。早在漢朝,劉邦的寵姬戚夫人被呂太后囚於永巷,讓她每日舂米,而永巷其實就類似於去了「冷宮」,只不過,戚夫人不是因為失寵由皇帝打入「冷宮」的。
而歷史中乾隆的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被乾隆下旨說,「繼皇后瘋了,讓其在翊坤宮後殿養病,不許見一人,不許出門。」其實,這時的翊坤宮就相當於冷宮了。《清宮怨》記載:光緒年珍妃獲罪之後就被囚禁在景祺閣後邊的小院,寧壽宮最北側,這其實也等於是打入了「冷宮」。
在歷史上,東宮的景陽宮也成為過冷宮,明朝的萬曆皇帝的皇貴妃,也就是明光宗的生母王恭妃曾被幽禁在景陽宮長達三十年,遭受百般摧殘,凄慘一生,最後哭瞎了雙眼,悲憤而死。後來,她的孫子明熹宗登基後,追封她為皇后。到了清代,景陽宮就成了藏書的地方了。
同時,成為冷宮的宮苑也有長春宮。明朝末期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在長春宮被趕到御花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就是四年。到了清代以後,長春宮經常會住皇后,或者受寵的妃嬪,例如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就住在長春宮。
那麼,哪些嬪妃會被會打入到「冷宮」呢?一般都是做錯了事情或者失寵的妃子,而打入冷宮的決定權一般在於皇后而不是皇上。因為皇上很忙,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處理前朝的重要的事情,例如水災隱患等等,所以很少有時間去管理後宮。而後宮之主皇后則有著對後宮嬪妃處置的很大的權利。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後宮的嬪妃對皇后一般都是畢恭畢敬的,除非非常得寵的妃子會不把皇后放在眼裡,其他嬪妃都比較畏懼皇后的尊嚴。
然而,倘若真的打入冷宮,此女子今此一生幾乎都不可能再出冷宮了,一生榮華富貴全部化為烏有,倘若只是生活的艱辛一些,需要洗衣做飯便罷了,最重要的是生在冷宮的人還會時刻遭受來自宮外的一些陷害。例如呂太后將劉邦的寵姬戚夫人挖去雙眼,砍掉四肢,割掉舌頭,也破壞了聲帶,成為一個人彘,光是想想都毛骨悚然。所以,被打入冷宮的嬪妃幾乎都會死的非常悲涼。


※她用一首詩喚回丈夫的心,留下千年祈願「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蔡文姬:她一生三嫁,遠至匈奴,卻從不向命運低頭
TAG:青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