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朝有七個秘密,講出來有人不信,最後一個根本沒人信
老北京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都,從最早的燕都,到元朝的大都,再到明朝、清朝的北京城,這裡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下面小編就給您揭秘一下從元代開始,到清朝結束,發生在京城的七件趣事、秘事和詭事,讓您一次看個夠,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增加茶餘酒後的談資。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抬棺材為何棺材頭上放碗水
封建社會的時候,非常重視迎生送死兩個字,一旦家裡有人去世,必須要請專業的杠夫,這些人抬棺材的時候,會將棺材抬得非常平,即使棺材頭放一隻水碗,水碗中的水都不會飛濺出來,為什麼會這樣平,因為杠夫是經過專門訓練的,他們抬棺材幹活的時候,腿部是不打彎的,也就是說,走的是一種殭屍步。(當時的老百姓,看見街上一群走殭屍步的杠夫,估計也不會害怕)
2、瑞雲庵明照洞的寶物
在京城海淀的車耳營村附近有一座瑞雲庵,相傳有一位皇姑曾在這裡出家,而她隨身攜帶的寶物,就藏在了附近的明照洞中。
民國的時候,同治皇帝帝師李鴻藻有一個兒子,名叫李石曾,他的膽子挺大,覺得明照洞中,傳說中有寶貝,何不索性下去看看,他就領著幾個得力的家人,手中握著當時先進的照明設備「手電筒」,可是深入了幾百米後,發現洞內竟趴著一條眼賽燈泡,吐著一尺多長血紅舌信的巨蟒,嚇得他們一路狂逃了出來。
3、城門樓上的信炮
在老北京的德勝門和宣武門上,分別放著「午炮」,這種「午炮」不是殺敵的,也不是禦寇的,而是報時用的,在皇帝佬當權的封建社會,每天日到中午,這兩座門上的「午炮」一起轟響,告訴老百姓,現在是中午了,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只不過現在報時的是鐘錶,「午炮」早已經消失不見了。
4、憫忠寺的3位古人
北京市西城區(原宣武區)有一座寺院名叫法源寺,它以前的名字叫憫忠寺,李世民征討高麗國,損兵折將,為了超度將士們的亡魂,他就命人修建了這座憫忠寺。
北宋末年,宋欽宗曾經被囚憫忠寺(關於宋欽宗之死有兩個說法,首先的說法是病逝五國城,終年56歲)第二個說法是被囚憫忠寺30年,1156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命宋欽宗上馬和遼國的君臣打馬球,結果是宋欽宗落馬被馬踐踏而死。
第三人就是寧可餓死在憫忠寺,也不投降元朝的謝枋得,這一位位的古人,讓法源寺成了最有故事的寺院。
5、窮漢市
在元朝的時候,元大都的東城是衙署所在地,北城是水陸的碼頭,南側是舊城,鼓樓的下面,聚集了很多的市場,這些市場有不僅有駱駝市、羊市、牛市,還有車市、果市、菜市、蒸餅市和窮漢市。
窮漢市是幹什麼的?簡單一句話,就是出賣勞力的市場,只要你有錢,在這裡就可以僱傭到低廉的勞動力——元朝對老百姓的壓榨是敲骨吸髓的,也無怪乎很快被朱元璋領兵推翻。
6、銅騾子
在京城白雲觀的中,有一座供奉太歲的元辰殿,距離這座殿堂不遠,有一個銅鑄的怪獸——千里獨行特,當然,也有人管他叫銅騾子。
老北京都知道白雲觀有這樣一個習俗,那就是到白雲觀燒香,都會順便摸一下這個銅騾子,香客本身哪裡有病,就可以摸銅騾子的哪個部位,而到了晚上,也有一夥鬼鬼祟祟的香客(得了花、柳、病),去摸騾子屁、股下面的東西,那個東西也被摸得閃閃發亮。
7、葦城
元朝大都的城牆,一開始是夯制的土牆,別看晴天的時候挺結實,可是到了陰天下雨的時候,土牆可就成了豆腐。為了避免雨水壞牆,元兵們就想出了一個法子,用葦子製成巨大的蓑衣,給城牆披上……可是這法子不高明,因為一旦敵人來攻,放起火來,城上的士兵就將處在煙熏火燎的狀態,後來,元朝皇帝籌集了大筆的資金,用磚石給土城加固,這才徹底讓「葦城」退休了!


※戰國古墓中出土一隻金鎮,模樣詭異,專家說它的用途是個死謎!
※嘉慶賜死了和珅,可是豐紳殷德卻用誰也想不到的「招」報復了嘉慶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