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革壺,你知道嗎?

文革壺,你知道嗎?

弘揚民族文化,拓展收藏思路,與您共同分享收藏樂趣

典型文革壺

「文革壺」,指宜興紫砂工藝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至1976年)生產的紫砂壺。特別是1966年至1971年,即文化大革命的前期,當時特定的政治形勢對工藝美術生產都產生了特殊的衝擊,故形成極其鮮明的時代特點。

文革壺經歷的兩個階段

文革梅樁壺

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風雲變幻,歷時十年的「文革壺」也呈現出多種風貌,一般以1972年為界限,先後出現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文化大革命前期是1966年至1971年,時代的主旋律是破舊立新,否定傳統。宜興紫砂工藝廠只生產普通商品壺,銘文也只能是毛主席語錄、詩詞,刻畫也只能是樣板戲、紅衛兵、工農兵形象以及毛主席詩詞意境畫等,由此構成了紫砂「文革壺」的早期特點。

第二個階段

1971年下半年,國家對工藝美術生產的政策有改變,周恩來總理指示只要不是「反動的、黃色、醜惡的」都可以組織生產,並號召工藝美術行業在「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等思想的指導下,為國家多生產出口商品,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所以,紫砂壺的面貌立刻有了很大的變化。

文革 中國宜興款日式橫把對壺

這一時期的變化表現為器型設計有了極大的發展,新的壺式不斷出現。但由於「極左」思想還很濃厚,還在威脅著正常的藝術創作,只是儘可能的採取迴避態度,所以紋飾題材內容方面沒有發展,「文革壺」早期的裝飾也迅速消失,只是在一些傳統壺式上刻有與茗茶有關的銘文,但仍是「文革」前的內容。

「文革壺」的泥料

文革壺

「文革壺」的泥料純粹。據相關資料反映,1970年以前,做壺的原料都是由宜興陶瓷公司原料總廠統一開礦,通過風化、粉碎,加工成熟料,無論是師傅、技師還是學徒,都使用同樣的泥料。

這些泥料的泥性好,塑性大,細緻黏膩。壺器燒成後,一經熱水沖泡,壺胎便立即溫潤如玉,形成一種使用多年的舊壺才具有的「寶光」。

「文革壺」的工藝師

「文革壺」雖然檔次低,但質量普遍較好,而且有的還是出自名家之手。由於當時以生產一般商品壺為主,很多技藝很高的老師傅也都參加一般商品壺的製作。

顧景舟款文革壺

當時製作文革壺的藝人有洪芬、碧芳、順仙、金鳳、躍進、航萍、菊華、若君、川娣、周桂珍、許益生、吳瑞華、葛岳彬,沈秀娟、談小勤、周洪仙等,這些人中有的當時只是學徒,還有的是熟練工人,有的是工藝師。但現在,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了美術工藝大師和制壺名家。

朱可心制梅報春文革壺

所以「文革壺」中不少是出自名家甚至是大師級的人物之手。例如,紫砂七老之一的朱可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就製作過近百把「矮竹苞」紫砂商品壺。

「文革壺」的題材

文革壺

「文革壺」的題材政治色彩很濃。文革時期,社會上強調突出政治,以階級鬥爭為綱。因此,政治口號、毛主席語錄、老三篇、詩詞、「五、七」指示等,以及毛主席肖像、韶山日出、愚公移山、工農兵宣傳畫、樣板戲劇照、梅花圖等都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事物。於是,紫砂壺藝人們便根據壺體大小,將這些事物掇選、鐫刻壺上。

當時大量壺體都鐫刻有革命字畫,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不忘階級苦,牢記血級仇」、「三面紅旗指方向」、「紅花怒放,大地似錦」等。有些文革壺還裝飾有毛主席書題的詩詞,如「暮色蒼茫看勁松,無限風光在險峰」等。

「文革壺」的樣式

紫砂「文革」壺

「文革壺」有其特有的壺形樣式,傳統式居多。據壺譜和有關資料可知,最常見的壺式有:分號直形壺(原名洋桶壺)、龍蛋壺(原名壽星壺)、大八方、小六方、傳爐壺、海棠壺、竹段壺、竹鼎壺、合梅壺、原形壺等。

紫砂文革壺 徐漢堂制

文革後期推行「古為今用」的方針,設計人員因此推出了一批新壺型,如報春壺、漢君壺、井欄壺、獅球壺、四方側角壺和「碗梅」系列,大大豐富了「文革壺」的造型。

「文革壺」的裝飾

李昌鴻制文革壺

從材料和實物來看,「文革壺」的裝飾方法主要是泥繪和陶刻,並以泥繪為主。文革後期,為彌補泥繪「易脫落」的不足,又改以陶刻為主。陶刻內容多以品茗詩句為主、睿語居多,如「色濃方近苦,味回有餘甘」、「雨前活火試新茶」、「香引春茗,聲度梅花」等。

顧景舟制文革壺

並且一改以色塊加線條的傳統泥繪方法,將白泥漿用模板印刷在壺坯上,精美、悅目,可多壺同飾。有的「文革壺」為直形壺,壺體一面是毛主席的詞「多少事從來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有的為大獅球壺,有紅色銘文「色濃方近苦,味回有餘甘」,刀法嫻熟自如,融情貫氣,實屬難得。

「文革壺」的款識

「文革壺」的款識總體藝術水平不高,基本可用「一奇、二無、三多」來概括。

一奇

中國宜興款

用阿拉伯數字作壺的款識。彼時,為了破除「名利思想」,所有的壺都不能打作者的名款。緊接著窯里便出現了次品,反正不打款,誰知道是誰犯的錯?老藝人們著急,長此以往,如何得了?臨時抱佛腳的辦法是給每一位制坯者用數字編號。後來又覺得光是編號也不行,於是除了編號,還允許打上「中國宜興」,或者「宜興紫砂」的方印。

二無

一是壺把下沒有制壺人的姓或名款。

二是「文革壺」的底款有把朝上的,也有嘴朝上的;蓋款有在氣孔左邊的,也有在右邊的,還有橫七豎八的。這種沒有規則的鈐用,也許是「文革壺」款識的一大特色。

三多

一是前朝「文革壺」的款識,外形以長方形木章較多。壺底鈐的壺名款都為長方形陽文款識,如「菊球款」、「高獅燈」、「小六方」、「圓形壺」等;壺蓋內鈐的制壺人款爺一長方形陰文款識為多,而且字體不佳。

顧景舟 周桂珍合作 文革壺

二是中後期「文革壺」的款識,內容為「中國宜興」的最多。70年代初,隨著外銷任務增多,宜興紫砂開始在壺底蓋「中國宜興」製造地款,一用就是近十年,這當中不乏有出自製作高手的佳作,但「千壺一印」,不免顯得單調乏味。

三是中後期「文革壺」蓋內名款,以陰文不帶框的小章多。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一段時期內,也鈐制壺人的名款,這主要是為了半成品的檢驗需要,無藝術性可言,而且不少壺還鈐蓋得模糊不清,讓人無法辨認。

當心「文革壺」有贗品

顧景舟文革壺

真正的文革壺具有一些明顯的標記,在市場上應注意比較和鑒別,以防止「冒牌貨」,避免上當受騙。

石膏模具制坯

絕大多數「文革壺」採用石膏模具制坯,很少是由全手工捏制。例如文革壺中的高獅燈壺、五號直形壺、大獅球壺等,在壺的口、把處,石膏模具留下的「哈夫線」都很明顯。當然,也有特例。比如海八方、柿扁壺、小六方等就很難發現留有的「哈夫線」,由此可見,不能簡單地以「哈夫線」的有無來斷定文革壺的真與假。

出水孔為網球孔

文革網球壺

對於「文革壺」的出水孔,需要了解其來龍去脈和後來補貼的情況。有段時間,為了能出口日本,「文革壺」就仿效日本壺的出水孔而改成排孔和網球孔(半球)。

當時,網球孔由廠里統一製作,並由制壺人領用,這樣就出現了網球的顏色和大小與壺器不盡協調的情況,同時因紫泥堅硬度不夠,球壁較薄,網球孔在茶水長期浸泡容易損裂或脫落。後期,將網球孔改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網球孔的損壞程度。

迎春文革壺

「文革壺」具有反映特定歷史時期政治內容的史料性,壺器質量的參差性和珍貴性,決定了其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和廣闊的升值空間。

溫馨提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華古玩藝術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中華古玩藝術網

古玩古董、藝術品、收藏品、歷史人文、茶道、香道、盆景

插花藝術、旅行攝影、心靈雞湯、養生美食

服務與合作

收藏界大咖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古玩藝術 的精彩文章:

荔枝熟了
人在江湖飄,文人也耍刀!

TAG:中華古玩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