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機行業技術洗牌期即將到來 OV如何跨越技術鴻溝?

手機行業技術洗牌期即將到來 OV如何跨越技術鴻溝?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智東西(ID:zhidxcom)

作者 / 軒窗 編輯 / 張國仁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手機市場向來變幻莫測,常有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之勢。

這兩年,經過幾番廝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初步形成,三星、華為、蘋果、小米、OPPO連續三年穩坐前五。與OPPO同門的vivo則緊隨其後,位居第六。至此,智能手機行業的第一梯隊玩家已經就位。

進入2018年,在AI晶元技術、全面屏、3D結構光等新技術浪潮的襲擊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其中,僅AI能力這一單點因素就有影響未來十年智能手機行業的格局之態,智東西此前也曾發文探討過。

從當前的節點上看,智能手機玩家陣營似乎正在被一條無形的技術鴻溝撕裂,鴻溝的一邊是擁有智能手機核心技術的公司,如三星、華為和蘋果,另一邊則是核心技術相對缺乏、仍在奮力追趕的企業。

OPPO 、vivo在過去這些年,依靠多年積累的線下渠道優勢、強力的廣告營銷策略以及不錯的產品力取得了如今位列智能手機市場前端的好成績。今年以來OPPO 、vivo開始在技術上頻頻發聲,不僅先後推出了升降攝像頭、雙軌潛望結構兩個全面屏創新解決方案,在5G領域也異常活躍,與通信技術巨頭溝通往來密切,敞開懷抱擁抱5G。

但在OPPO和vivo一路高歌,風光無限的背後,風險也在步步靠近。

據IDC數據顯示,今年一、二季度OPPO全球市場份額為7.3%、7.6%,漲幅僅為0.3%,而華為則增長了2.8個百分點,小米也增長了1.4個百分點。

2017、2018兩年第一季度華米Ov市場佔有率變化(數據來源:極光大數據)

國內市場方面,OPPO市場佔有率在今年一季度為14.8%,相比於去年同期降低了3.9個百分點;vivo市場佔有率在今年一季度為14.3%,相比於去年同期降低了3.6個百分點。

以AI等核心技術為突破的技術創新,正在主導智能手機的傳播賣點和用戶選擇傾向。而上述的市場份額變化也正從一個方面印證,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影響著智能手機市場格局。

因此,可以說OPPO和vivo已經踏在了技術鴻溝的邊緣紅線上,「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OV市場輝煌背後的危機

OPPO和vivo是幸運的,從2009年的默默無聞到2015年逐漸崛起,再到2016年以來榮登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頭部的輝煌,OPPO和vivo一路走來可謂是開了掛,也曾經在國內市場創造銷量同比漲幅13%左右的好成績。

然而,進入2018年,OPPO和vivo的銷量增長卻逐漸慢了下來。

從這張最近三年全球智能手機TOP5的銷量表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2017年以及2018年的第一、二季度,OPPO全球的銷量佔比變化幅度不大,而同為國產手機玩家的華為和小米則都在持續增長中。

失之東隅,桑榆可未必就能收!

數據來源:極光大數據

國內市場方面,從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OPPO和vivo的市場份額就在趨勢遞減,藍綠兄弟受到了紅黃兩支力量的夾擊。

與此同時,在線上渠道上,藍綠兄弟也不如人意。據今年618購物節京東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銷量累計方面,OPPO僅位列第10位,vivo排名第8位,表現不如魅族、聯想和360,甚至諾基亞也排在了OPPO前面。

在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OPPO和vivo正面臨著一場盛世危機。

手機行業迎新洗牌期競爭激烈

鎚子科技創始人兼CEO 羅永浩

不久前,鎚子科技創始人兼CEO羅永浩在某直播會上表示,在手機黑科技方面,華為的GPU加速技術有技術沉澱。對於其他手機黑科技,他則直言說到:「我真的不是說哪一家不行,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供應商你在那裝什麼孫子,我們都是方案整合商。」

的確,目前智能手機產業鏈上的環節方案商已經非常成熟,如人臉識別技術方面,商湯和曠視就咬的非常緊。整體看來,智能手機產品越來越趨同,創新乏力。彼此之間的差異點,則更多依賴於軟體方案的更新。

手機市場目前已然是紅海之勢,排行榜上三年一洗牌是常有的事。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每一次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帶來行業洗牌的機會,在AI、5G等高密度技術出現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不過,如果細數這些核心的影響技術,我們會發現主要包括三大類:攝像頭、全面屏、3D結構光等硬體技術;AI軟體交互技術;5G通訊技術。

在三大類核心技術的驅動下,技術鴻溝正在將智能手機玩家拆分為兩類:擁有大量和新技術的企業和缺乏核心技術、仍處於追趕和補短板階段的玩家。而位於智能手機玩家第一陣營的OPPO、vivo和小米就處在兩者的邊緣。

不過,對於行業洗牌的看法,業內也有不同的聲音,BCI通訊研究副總經理孫琦認為,在智能手機行業產業鏈越來越完善,方案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已經很難再重新排位了。

智能手機的核心技術到底是什麼?

上文所提到的三大類核心技術,如果進行拆解,則主要集中在AI加持的新一代手機晶元、5G為核心的下一代通訊技術、全面屏主導的硬體定義和設計、多鏡頭及結構光景深攝像頭的硬體定義和演算法調教、系統級的AI功能和軟體生態這五項能力上。

藍綠兄弟手中則鮮有獨門絕技能建立起一道技術護城河。

1、晶元——智能手機廠商前三名都在自研自用

晶元是手機的大腦和靈魂,集合著CPU、GPU、DSP、通信模塊等實現其他功能的硬體基礎,也是智能手機中高低檔劃分的重要指標。晶元作為底層基礎,也決定著智能手機性能的想像空間。

隨著AI技術逐步落地到智能終端上,AI加持的新一代手機晶元成為了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焦點。智能手機市場排名前三的廠商:三星、蘋果、華為都選擇了自研晶元,已經擺脫技術研發受制於人的局面。

目前,三星的Exynos晶元已有六個系列、蘋果自iPhone 4開始使用自家的A系列晶元,去年推出了AI晶元A11,明天A12晶元也將正式登場。AI晶元麒麟970也讓華為海思晉陞到手機晶元第一梯隊,今年華為海思的新款AI晶元麒麟980也已正式亮相。

OPPO、vivo和小米等眾多智能手機廠商在晶元方面的故事比較單薄,因此,前沿科技的研發則還要等晶元提供方高通、聯發科先在晶元領域解決計算力需求。

不過,小米也曾自研過手機晶元並推出了澎湃S1,最近又有消息稱澎湃S2晶元即將推出。然而,目前澎湃S1「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澎湃S2則「只聞其聲、不見其形」。可見,自研手機晶元也並不那麼簡單。去年2月雷軍高調喊出「九死一生」投入晶元領域後,至今已經一年半的時間沒公開提這個話題。

2、通訊技術——5G成為了下一代通訊技術的核心

作為普及度最高的通訊設備,通信是手機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用戶對手機的基本需求。進入被稱為5G元年的2018年,晶元廠商、手機廠商、通訊設備商和運營商等多方掀起了5G產業熱潮。

自從今年6月5G行業標準正式確立並推出以後,整個通訊行業彷彿炸了鍋,5G產業鏈的熱情被瞬間點燃,從手機廠到晶元廠,各種5G產業亮點釋放得越來越密集。

華為由於在5G標準、通訊技術、晶元技術上具有全方位優勢,在8月31日的麒麟980發布會現場,余承東表示麒麟980已經可以和MWC上發布的巴龍5000基帶晶元匹配,打造一套「5G Ready」方案,可以支持運營商的5G外場測試和友好用戶商用測試——這幾乎是5G大規模部署商用前的最後一關重要「驗收環節」。

三星由於在晶元、顯示屏等全產業鏈上具有優勢,也放出信號稱將在2019年3月發布首款5G手機。

在5G方面,OPPO vivo則是通過與晶元巨頭高通進行合作,如將毫米波天線陣列整合到手機中、整機無線空口量測和終端樣機測試等工作,做好5G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準備。

基帶晶元奠定了手機通訊能力的基礎,目前該技術掌握在少數幾個核心上游通信設備上手中,如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展訊五家。

因此,智能手機通信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基帶晶元的提供方。

數據來源:中國移動2018年智能硬體報告(第一期)

今年6月中國移動針對國內市場不同價位的53款手機(OPPO FindX和vivo NEX由於發布時間較晚,因此不在評測之列)進行了評測。評測內容包括天線性能、語音通話質量、數據吞吐能力、網路適配能力、國際漫遊能力五項。

從結果來看,在主流的智能手機產品中,自有基帶晶元的華為在通信性能上一路領先。不具備自研通信技術的小米的幾款產品雖然也擠進了前三,但仍是憑藉了晶元大佬高通的技術實力。

採用不同的基帶晶元,將會給智能手機帶來不同的通信能力。同在2000-3000元價位產品中,小米8採用的是高通驍龍845晶元,OPPO R15標準版搭載的是聯發科P60八核處理器,vivo X21則搭載了高通驍龍660 AIE處理器。

3、全面屏——iPhone X仍未被超越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屏就成為了智能手機廠商布局的重點,而為了實現整個屏幕邊框一致需要採用著摺疊電路的設計思路,因此,全面屏主導的硬體定義和設計也成為了一項技術難點。

不過,今年OPPO vivo在全面屏的設計上確有創新性的思路:vivo NEX的升降攝像頭設計和OPPO Find X的雙軌潛望結構。但隨後華為和小米也紛紛宣布即將推出類似的全面屏手機產品。

雖然劉海屏的設計過去一年一直被詬病,但其實現的全面屏工藝仍未被突破,同類產品基本保有寬下巴,如市面上主流產品採用的異形屏、美人尖屏,最新的OPPO R17上的水滴屏,或者不得已讓攝像頭模塊與屏幕分離,OPPO Find X和vivo NEX就屬於此類。

4、拍照能力——頭部玩家開始做光學組件差異化

目前,智能手機廠商在拍照能力的各個細節上都在競爭,如光學鏡頭差異化、多鏡頭定義以及ISP(圖像信號處理單元)和圖像處理演算法調教。近期,結構光景深攝像頭也成為了業內布局的新技術趨勢。

在硬體方面,中高端的智能手機的CMOS成像元件都以索尼為主,蘋果iPhone也不例外。在光學鏡頭本身上,華為和徠卡進行合作,從P9開始採用徠卡的光學技術。三星可以做到F1.5的大光圈,如S9+和Note 10等,業界無人出其右。Ov則在形態上做了很多方案,推出了上下滑蓋、左右旋轉鏡頭如OPPO N1等。

在多鏡頭定義上,雖然蘋果不是第一個推出雙攝概念的玩家,但卻將雙攝推向了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普及。華為則是基於華為P20 Pro在業內第一個推出了三攝方案,據說在技術研發上難度極大。

在DXOMARK官網中,位於榜首的是增加了三攝的華為P20 Pro,以109分領跑。小米手機的拍照能力曾受人詬病,如今小米表現最好的產品則是今年5月重磅推出的主打高端市場的小米8,但得分方面尚未突破三位數。OPPO和vivo方面,榜單中只有得分90分的vivo X20,OPPO產品則在此榜單中查無此機,不排除沒有進行測評的可能。

5、AI能力——前三企業已建立完善的生態

從整體上看,AI能力的較量比拼的是智能手機廠商的綜合實力,具體落在三個點上:

1、硬體應給AI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上文提到的AI晶元、結構光鏡頭組件都是硬體方面的基礎。

三星、華為和蘋果都有自己具有AI算力的晶元,OPPO、vivo、小米的高端旗艦機目前採用的是高通的驍龍845。

2、系統本身要有足夠強大AI標杆性應用,如利用AI優化手機拍照性能、系統級的語音交互能力和更多的單點功能,如AI翻譯等。

在系統級的AI應用上,主流的智能手機廠商都在做,AI拍照更是成為了著重發力點。手機自帶的AI翻譯也是玩家們都在布局的方向。

3、讓開發者在手機廠商自己的硬體上開發更多AI屬性強的應用,或者說智能手機廠商能兼容支持更多的AI應用,以此來打造開放環境,籠絡開發者。

蘋果有45家AI相關的創企,同時以ARKit開發平台吸引了一大批開發者。華為方面則推出了面向第三方開發者的HiAI平台,目前也已吸引不少第三方應用接入了HiAI平台,如快手、抖音、京東、美團等。三星方面則以Bixby為入口,進行語音、視覺、提醒、主頁等AI應用方面的生態建設。

安卓陣營的其他手機廠商,OPPO、vivo、小米等在生態建設上則相對分散,尚不完善。

在以上五項核心技術中,OPPO vivo在晶元層面有所缺失,在AI生態建設上也並不完善,其他領域則都有所發力。

在全面屏設計上,目前OPPO vivo為行業提供了新思路,不過,在5G方面OPPO vivo還需要依賴上游產業鏈公司,在結構光景深攝像頭上也正處於嘗試階段。

OPPO vivo的技術追趕之路

從上文比較來看,五大核心技術領域是OPPO和vivo的短板,但OPPO和vivo也在技術上努力追趕。

OPPO Find X雙規潛望結構

在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彼此仿效,在劉海屏和異形屏上窮追猛打之時,OPPO和vivo創新式推出了雙規潛望結構和潛質攝像頭升降設計,為業界提供了一條全面屏的新思路。

更早之前,OPPO自研了VOOC閃充技術,與此同時,「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也成功洗腦大眾。今年隨著Find X的推出,OPPO的閃充技術已經可實現35分鐘充滿一部智能手機了。

在5G方面,OPPO和vivo的動作也非常快速積極,先後與高通展開5G手技術上的合作,並宣布要成為2019年首批推出5G手機的手機廠商。不過,儘管在積極擁抱5G,但OPPO和vivo並不是核心技術的主導方,其最突出的優勢還是在於線下渠道。

在專利方面,據官方數據顯示,OPPO 2017年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222件,在全國專利申請排名中位列第八,vivo和小米則沒有出現在前十的榜單中。據一家知識產權保護公司工作人員分析,OPPO的專利更多集中在拍照、旋轉攝像頭、VOOC閃充等領域,屬於容易獲得專利授權的項目。

在研發投入方面,OPPO和vivo從未透露過相關金額,而其他對標玩家的研發投入卻是有跡可循的。據財報數據可以計算得出,蘋果在智能手機當面的研發投入約465億元,華為方面的研發費用約356億元。(註:取蘋果、華為2017年財報數據,按業務營收佔比估算出的研發投入,其中華為使用的是消費者業務的佔比。)按照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的說法:「我們每年投入了10倍於國內同行的研發費用,比他們好一點點都不行,要好一大截。」

OPPO和vivo如何跨越技術鴻溝?

Ov在過去這些年,依靠多年積累的線下渠道優勢、強力的廣告營銷策略以及不錯的產品力取得了如今位列智能手機市場前端的好成績。

在技術革新的大潮下,市場強弱的劃分無可避免,只有順應技術潮流,快速適應市場變化,才能保持在競爭中的優勢。尚處於核心技術弱勢,努力追趕的OPPO、vivo以及小米等應該多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真正開始重視技術的研發。

目前,AI、5G、3D結構光等前沿技術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在這些領域OPPO和vivo應更積極,更重視自主研發,在核心技術上有自己的技術成果,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在技術整合商身份上做的更好。

智能手機行業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條,尚沒有一家能將該鏈條上的所有技術囊括,或多或少都需要進行一定的技術整合。在此方面上,OPPO和vivo應該更積極與產業鏈上檔案更成熟和優秀的企業互動,將業內最有的方案進行整合,也在這個過程中磨練自身技術上的實力。

3、對已有的技術進行夯實,形成自己的技術壁壘。

OPPO和vivo目前在快充技術和攝像頭調教演算法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兩者需要在原有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夯實,根據用戶需求不斷迭代和優化,形成屬於自己的技術壁壘。

4、在軟硬一體化上進行全面布局。

從智能手機行業目前的發展趨勢上看,未來智能手機行業將更加考驗玩家在軟體、硬體和生態構建上的綜合實力。目前,這種趨勢在晶元領域已經顯現,晶元的研發已經越來越趨於軟硬一體化、定製化了。如果智能手機廠商能在晶元等硬體和軟體方面兼具實力,都能實現自主研發,則其產品體驗和後續服務上也會更好。

結語:核心技術正重構智能手機市場格局

現階段,國內已完成了智能手機的普及,中國手機廠商開始在全球市場崛起,並衝擊中高端市場,這個時候,核心技術驅動的用戶體驗成為了競爭的焦點。而在馬太效應日漸明顯的同時,一條無形的技術鴻溝也正在將玩家陣營進行撕裂,一邊是擁有智能手機核心技術的公司,另一邊則是核心技術相對缺乏,仍在奮力追趕的企業。

從近兩年的市場數據來看,OPPO和vivo在全球市場的增長表現不如華為和小米等國內廠商,而在國內市場其佔有率也正在被蠶食。從目前這個階段來看,OPPO和vivo已處於技術鴻溝的邊緣。不過,我們也看到了OPPO和vivo的努力,研發閃充技術、緊抱高通研發5G、引領業界推出全面屏創新解決方案、積極採用3D結構光方案……

目前,智能手機行業正處於核心技術改寫市場格局的前夜,OPPO和vivo想要鞏固在智能手機行業第一梯隊的排位,則需要加強在核心技術上的研發,真正地擁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形成技術壁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蘋果兩條「老人產線」或迎來重生 只是他們還尚能飯否?
華為向澳大利亞政府發公開信:對我們的指責,根本沒有事實基礎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