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的對手陳友瓊明玉珍,後裔在海外「不做官,不做民」

朱元璋的對手陳友瓊明玉珍,後裔在海外「不做官,不做民」

原標題:朱元璋的對手陳友瓊明玉珍,後裔在海外「不做官,不做民」


元末吏治腐敗,橫徵暴斂,北方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及其教友劉福通等便決定抓住這一時機,發動起義,義軍頭裹紅巾,人稱紅巾軍。


在南方也有多支起義軍,割據一方。

大漢政權

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陳友瓊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

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登基為帝,改元德壽。次年,朱元璋西吳軍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


大夏政權

1351年,元末農民戰爭爆發,明玉珍集鄉兵千餘人屯青山,結柵自固。1353年,參加徐壽輝領導的西系天完紅巾軍,任元帥。


後來,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不服,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之後,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定都重慶。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勸降,明玉珍的兒子明升不從。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領兵征大夏國,夏軍敗潰。同年六月,明兵抵重慶,明升出降,夏亡。

在明朝的日子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國,逐漸統一各方割據力量。


1364年,大漢政權滅亡,朱元璋見陳理年幼弱小,封陳理為歸德侯,並封陳友諒的父親陳普才為承恩侯,大哥陳友富為歸仁伯,二哥陳友直為懷恩伯,追贈四弟陳友仁為康山王,命有關官員立廟祭祀,並將五弟陳友貴附祭。


1371年,大夏政權滅亡,明升等全被押送京城,朱元璋封明升為歸義侯,並賜居京城。


然而陳理住在京城,一直悶悶不樂,有時還口出怨言。明升投降明朝後,兩人同病相憐,經常一起發牢騷。

遷徙高麗

聽到明升和陳理兩人的怨言,朱元璋說:「這只是小孩所犯的過錯,恐怕他會受到小人的欺騙誘惑,不能牢記朕對他的恩典,還是應當讓他遠離京城為好。」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將歸德侯陳理與歸義侯明升一起遷居高麗,讓元朝降臣樞密使延安答理護送他們,並賞賜高麗王羅綺,讓其善待他們。


同年五月十九日,侯陳理和明升一行二十七人到達高麗,受到高麗恭愍王的接見,當時陳理22歲,明升18歲。按照朱元璋要求,二人在高麗「不做官,不做民」。

此後兩人一直生活在高麗,陳理活了57歲,有一子陳明善。


明升活了37歲,娶高麗總郎尹熙王之女為妻,後育有四子,明家從此在朝鮮半島代代相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護衛周平王東遷?來了一群強盜馬夫小人奸臣,各懷鬼胎
秦始皇如果多活十年,秦朝能將匈奴趕到歐洲嗎?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