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功德最大的布施與財富無關

功德最大的布施與財富無關







 銜環結草 




給予不一定只是物質上的,心理上的快樂幸福也可以給予。但一定要先給出去,後面才能獲得。當自己對這個世界具有善意時,世界也會報之你以善意。有時侯,對別人好,別人可能不會馬上報答你,但是總有一天會報答你。


 


就日常來說,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助人,將自己所擁有一切的東西都與別人分享,互相贈以快樂,把自己的所有分享給人,是一種給予。

 


以前認為給予只是金錢或物質上的,但是現在發現,看上去細小的幫助,其實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快樂。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或是,當遇到走路困難的人,幫助扶持他;又或者有什麼吃的大家一起吃,有什麼快樂就一起分享,也是給予。


 


平時工作中部門之間相互的幫助也是給予。今年部門新員工很多,毫無保留地培訓他們,也是一種給予。而且以後輕鬆的是自己。









 


 

玉壺存冰心

 


第一個說女人是玫瑰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只要臉皮夠厚,我們也可以當蠢材。「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他人也許能得到更多,但很多時候給予不是為某種目的而付出。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關於一個人的格局,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到工地上的工人砌磚。


便問第一個工人:「你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人說:「你沒看到嗎?我在修房、掙錢,好養老婆!」


同一問題,又問了第二個工人。

那工人回答:「我正在修一棟大樓,將來它會成為一個工廠,造福人類... ...」


再問第三個人,那人說:「我在修一個很大的城市,這個城市以後會成為國際大都會... ...」


 


三種回答體現了這三個人的心胸與格局,也決定了將來他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同樣,如果我們現在去餐廳問一個女孩子,正在做什麼?



如果她說:「你沒看到我在端菜嗎?」這表明在她心裡,工作是為了掙錢,回家給自己買點衣服;給孩子買點文具、交學費。這是故事中第一種格局的人。


如果她說:「我是店裡的員工,我們老闆說過,要讓每個來這裡的人種下幸福、快樂和覺醒的種子,所以我是覺醒種子的一滴水... ...」這是第二種格局的人。




那麼,第三種格局的人會說什麼呢?




「整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能量體,我不是處在一個有形的團隊里,而是在一個無限奉獻的世界當中。我們的給予,最後會讓所有的人得到能量。」





在同樣一個端盤子的事情上,內心是怎麼樣想的,會決定我們將來的人生方向。

 


一個人的格局非常重要。為了掙錢的第一種人,會帶有標準的笑容。那是怕領導看到自己不笑,會被批評、扣獎金。但如果是第二種或第三種人,則無論領導在否,都會以最好的狀態呈獻給客人。哪怕沒人在的時候,內心都保有一個很好的東西。









 


無財七施


常說錢財上的給予,但我們並沒有什麼錢,如何給予呢?




佛經里有一個故事。有個國王,在供養成千上萬的出家人,一旁的女乞丐看到後就想:「國王太好了,有這麼大的福報供養僧眾。以後我有錢了也要這麼做!」




到了下午,佛陀問國王:「今天把功德迴向給你,還是迴向給今天功德最大的人?」國王自詡功德最大,所以應聲:「願迴向給功德最大的人。」結果,佛陀念了女乞丐的名字。第二天又供養。晚上的時候,佛陀又問,國王又同樣回答,依然沒有得到迴向。




國王心裡不服,很生氣,心想如何能得到功德第一。下面的大臣告訴他,一個人有否功德和心有很大關係。那個女乞丐雖然沒有做這麼大的布施,但她的內心開闊,無限希望大家都好,對國王的隨喜,對僧人的恭敬心,讓她有了這麼大的功德。但只要她一生氣,功德就沒了。




到了第三天,侍衛專門把女乞丐趕到很遠的地方,她心裡有點不高興地走了。




最終,第三天功德迴向給了國王。




雖然我們沒有多少錢,但做的功德也許會超過地震時捐一個億的富豪。重要的是,內心是怎麼想的。以前幫助災區時,就拍照片,然後發朋友圈。感覺自己在前線支援:「好了不起,好提勁噢!」但功德已經沒有了。因為這時候更多的是讓別人知道我在做慈善,而非真心誠意地想要幫助那些人。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心清凈開闊,功德才有可能遠遠超過有錢人。這些布施能讓我們得到很大的福報。









 


《雜譬喻經》里講過,有七種布施,沒錢的人可以做:


 


第一個是眼施。




以前去過的一些五星級酒店,服務人員因為內心不舒服,所以雖然在笑,但眼露凶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的真誠,發自內心的乾淨,靠學是學不來的。就像嬰兒的眼睛,還有一些學佛學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的眼睛是乾淨的,不是渾濁的。用一雙非常真誠的眼睛對待人,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哪怕是流落街頭的乞丐。


 


第二個是和顏悅色的布施。面帶微笑地對身邊的人打招呼,這就是和顏悅色的布施。包括對待家人也是如此。一個家,如果每個人的眼睛都是乾淨透明的,臉上都帶著笑容,那麼,這個家定是歡聲笑語。




曾經去過有個人的家,她爸爸遠道出差回來,但媽媽看著爸爸回來,拉著臉,理都不理,繼續看電視。這兩口子後來就離婚了。




和顏悅色,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而且不用錢。


 


第三個就是柔軟的語言,是愛語。




有時候為了孩子好,本來該說:「要好好做作業,不然明天會被老師罵... ...」




但我們卻對孩子吼罵:「龜兒子,你這個死娃娃,還不做作業... ...」小孩兒聽到後會有逆反心理,更不想做了。




同一件事情,愛的語言非常重要。不管是公司部門之間的溝通,或是家人之間的交流,都應注意說話的技巧。


 


第四是內心的布施。就像剛才女乞丐和國王的故事。她什麼都沒有,但她擁有廣大的內心,希望別人好。就像我們希望老公好,希望爸媽越來越健康、開心……如果內心這樣想,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也能有很大的功德。同時,別人也能感知到。以前就有一些人,內心特別柔軟,哪怕動物走到他身邊都不會害怕。




因為從小就很自私,自己的慈悲心其實修得特別差。但畢竟師父教過,慈悲心是最好的能化解人與人或人與其他生命之間暴戾之氣的能量。因為很喜歡拍照片,有一天走到農村,周圍沒有人,突然一條長得像藏獒的大狗齜牙咧嘴地站在我面前,真的把我嚇慘了。當時就想,不能怕它,它也是一條生命,之所以想咬你也是因為害怕。




當時的我在哆嗦,但突然想起師父的話,便強迫自己用心跟它溝通:「我愛你,我們和解吧!我真正愛你,雖然也有點怕你,但我不會傷害你,你也不要咬我。」




就這樣不斷地說「我愛你」,心靈一直跟狗狗溝通,並堅定地告訴自己愛真的可以融化隔閡。最後真的看到狗狗從原來毛毛豎立,到後來開始搖尾巴,最後居然順著村子陪我走了很久。




之後類似的事情也嘗試過很多次。有些時候和動物之間,雖然不懂它們的語言,但還是盡量和它們溝通。比如,有個小動物突然來到這裡,跳到某個人身上,這和此人身上散發出來的能量有關。雖然我們看不見這個能量,但它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即便表面上有說有笑,但當心裡對某個同事有意見時,這個同事實際上也會察覺到,因為你的內心對他不友善,你的舉動才會令他不適。笑容可以裝出來,而能量是裝不出來的。











心的布施,其實是比眼施、言施更重要。


 


還有一種是我們常作的布施,就是公交車上讓位子,或者把自己坐起來比較舒服的位子讓給他人。


 


另一個就是身施。




曾經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尼泊爾有一隻母老虎,它有一窩虎寶寶,因為很多天沒有吃飯,身體虛弱,產不了奶喂寶寶。最後,佛用身體餵了母虎,養活了這一家老虎。最大的身布施就是這樣。但我們肯定做不到,也不鼓勵大家去喂老虎。可我們真的可以把自己的身體多去奉獻一點。




我在家裡很懶,很久沒有做過飯,也沒有打掃過屋子,都是請清潔公司幫忙。到了這邊我就會求朋友幫幫忙,他會叫一幫小夥子幫我們採花、拖地... ... 這也是身布施。我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心裡也很懺愧,希望自己能勤快一點。那天茶會結束後就去洗杯子,因為裙子有點長,就磕了一下,差點把杯子打碎。後來,就想,作為一個長裙子,我當然可以理所當然不敢端著杯子下去。但是不管怎麼樣,要像你們學習,多作一些身體的布施和供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幫有疾患的客人,扶著他走路。還有包括那天幫忙搬家,這個也是身體的布施。看到他們從頭到尾地搬東西,定是很累。因為自己曾經腰閃過,害得一個月都抬不起來。那天幫忙搬到第三個東西時,腰就開始疼了,就想其他人也會腰疼。雖然大家是同事,但幫你不是本分,而是一種情分、是一種給予。


 


客人遠道而來,把自己的床讓給別人,或是房子讓給別人是房舍施。特別在古代,不像現在這樣四處都有好的旅館。很多人走了很遠,敲開一個家的門,就會問主人能否在其家中留宿。所以古印度時,釋迦牟尼佛也告訴大家,如果有條件,可以把別人留住。當然,現在社會治安不是很穩定,還是要考慮,對方是否可靠。如果什麼人都留宿,第二天說不定家裡就被洗劫一空了,甚至你都有可能不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起床拯救人生
不要因為別人的「風流韻事」而自毀前程!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