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在坦克車體上裝門炮就想對抗美蘇?探秘二戰日本「砲戦車」計劃

在坦克車體上裝門炮就想對抗美蘇?探秘二戰日本「砲戦車」計劃

原標題:在坦克車體上裝門炮就想對抗美蘇?探秘二戰日本「砲戦車」計劃


在侵華戰爭初期,侵華日軍的戰車部隊在對付裝備落後,缺乏反戰車武器的中國軍隊時,猶如「熱刀切乳酪」一般容易。缺乏反戰車武器的中國軍隊,有時不得不抱著炸藥包,對日軍戰車實施自殺式攻擊。但這種現象對日軍戰車部隊的發展埋下了一定隱患。


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最顯著的例子就是1939年的諾門罕衝突,蘇軍的鋼鐵洪流,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完全是碾壓日軍的戰車部隊,以及以後的太平洋戰爭,與盟軍的坦克部隊作戰也是如此。



▲在諾門汗戰役中被蘇軍擊毀的八九式中戰車。八九式中戰車是侵華戰爭日軍戰車部隊初期主力中戰車,或許它對於中國軍隊很有威懾力,但這種設計於30年代初期的落後戰車對於蘇軍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諾門罕戰役過後,蘇軍強大的裝甲部隊對於日軍軍部來說是非常震撼的。因為在此前的侵華戰爭中,對於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他們從未受到過如此挑戰。

於是,真正感到危機的日軍戰車部隊,決定立即研發新式裝備,妄圖彌補這種技術差異(從以後的戰爭中來看,由於日本的工業能力 這樣的願望從未得到實現),於是一種新型的武器出現-「炮戰車」(日語,砲戦車)。


所謂「炮戰車",就是類似德軍「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將普通坦克的炮塔去掉,然後將牽式火炮進行改裝,安裝在戰車底盤上,四周設有防護盾的一種敞篷戰鬥車輛。日軍最初對炮戰車的定義是-裝備大口徑但低初速的火炮,能夠發射榴彈對步兵進行支援。但由於日軍戰車技術落後,並且反坦克能力薄弱,又將其賦予反坦克的能力。於是這樣的思想便催生出了「一式炮戰車」。




▲一式炮戰車l型 「霍尼」 諾門坎戰役結束後的當年-1939年12月開始研製,1941年中期正式完成樣車,該型號炮戰車搭載的同時期日軍最好的牽引式反坦克武器-九十式榴彈炮(該炮發射一式破甲榴彈可以在500米內擊穿80毫米厚的裝甲)為了防止炮口衝擊波對乘員的影響,火炮取消了炮口制退器


▲一式炮戰車使用了九七式坦克的底盤,車體前部裝甲厚達25毫米,戰鬥室前部厚達50毫米,車體相比原的底盤向後延伸一米,取消了航向機槍




▲一式炮戰車 「霍尼」 II型 ,該型炮戰裝備一門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車載型號,1941年3月21日開始研製,由大阪兵工廠製造,可以看做是一式炮戰車延伸出的自行火炮型

稱謂上來說,一般來講將I型稱之為炮戰車,而用於支援步兵的II型稱之為自走炮(戰車部隊將一式稱之為炮戰車,而炮兵部隊稱之為自走炮)


但一般來講,這兩個稱呼是相同的,自走炮也可以執行炮戰車的反戰車能力,所以兩者並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所屬的裝備部隊的稱呼不同



▲一式炮戰車由於日立工廠的拖延,1941年研製的戰車竟然到1943年11月才投產,並且產量也少得可憐 兩種型號只生產了138輛

1944年10月,菲律賓戰事告急,日軍軍部命令野田炮兵學校緊急成立了一個獨立炮戰車大隊,裝備一式炮戰車I型II型各6輛。但在1944年11月,該部在登陸時遭到美軍戰鬥轟炸機轟炸掃射,裝備運輸船全部沉沒,一個炮戰車大隊就這樣覆滅了。而坦克第二師團的下屬第二機動炮兵聯隊成功登陸。


1月8日,美軍成功登陸呂宋島。第二炮兵機動聯隊開始為炮戰車修建陣地,抵禦美軍進攻,並通過隱蔽戰術,成功伏擊了美軍運輸車隊。


3月31日,日軍步兵開始反攻,第二機動炮兵聯隊發射了一千枚炮彈進行了火力支援。


4月18日,美軍戰鬥轟炸機發現了炮戰車的陣地對其進行掃射,松岡聯隊長陣亡。第二炮兵機動聯隊戰至5月28日,所有炮戰車悉數被毀,第二炮兵戰軍聯隊最終覆滅。



▲由於日軍糟糕的戰術和喪失制空權,一式炮戰車僅僅幾次實戰記錄以糟糕的結果收尾。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軍為了本土決戰,一共組建的十個獨立自走炮大隊,但最終都沒有參與實戰。



▲位於美國馬里蘭州阿伯丁火炮博物館的一式炮戰車 I型 ,該炮戰車是日軍第二炮兵自走炮機動聯隊,在1945年4月19日呂宋島戰役時期,被美軍戰鬥轟炸機的炸彈炸至岩體塌陷被掩埋後,被美軍俘獲,也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一輛一式炮戰車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饅頭。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 的精彩文章:

被諷為希特勒的「奶瓶部隊」,卻讓諾曼底登陸後的英軍連吃大虧!
美國越南戰爭血的教訓:叢林里M16不好用,還得靠霰彈槍!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