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旗到底能扛多久?他們在井岡山上隆隆的炮聲中尋找答案

紅旗到底能扛多久?他們在井岡山上隆隆的炮聲中尋找答案

原標題:紅旗到底能扛多久?他們在井岡山上隆隆的炮聲中尋找答案


巍巍井岡,世人景仰;漫山紅遍,翠竹守望。


深秋細雨中,第77集團軍「猛虎旅」紅色尋根小組來到了「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井岡山大型雕塑「勝利的號角」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追尋革命者的足跡,聆聽穿越歷史的迴音,當年五百里井岡山上隆隆的炮聲似乎又響起在耳邊……



尋根小組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收集史料


1930年10月,以「蓮花一枝槍」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蓮花赤衛隊和安源工人糾察隊組建成該旅前身,即紅軍湘東獨立第一師,從此轉戰湘贛邊區,直接配合中央紅軍作戰,粉碎敵軍4次「圍剿」。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00多次戰鬥中,部隊不斷發展壯大,先後擴編為紅八軍、紅六軍團……



尋根小組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黨史軍史專家座談交流


「星星之火何以在短時間內成燎原之勢?」帶著這樣的疑問,尋根小組行走在紅軍當年的征途上。


一盞清油燈,照亮革命前程


在井岡山茅坪村,一棟土磚結構的兩層樓房吸引了尋根小組的目光。


八角樓毛澤東舊居


「這座普通建築就是著名的八角樓,因裝飾著八角天窗而得名。」講解員生動的講述把尋根小組帶回到當年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



毛澤東在八角樓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本光輝著作


原來,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主席就是在這裡居住辦公,並揮動如櫞巨筆寫出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本光輝著作,總結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經驗,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思想,回答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為中國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盞普通的清油燈,伴隨著毛主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駐足八角樓,尋根小組似乎看到黑黝黝的燈芯被點燃。這如豆的燈光,似熊熊燃燒的火炬,在中國革命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撥開迷霧,衝破黑暗,把中國革命的前程照亮。



尋根小組沿著紅軍當年的足跡,走在濕滑的山路上


「若問世上什麼光最亮,在我看來就是八角樓的燈光。」參加尋根的該旅宣傳科幹事胡云感慨道,正是這束光芒,讓當年的「蓮花赤衛隊」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前程,並願意為之前赴後繼浴血奮戰。


一塊雷打石,孕育鋼規鐵律

在井岡山茨坪西南面的荊竹山下,有一塊被雷電擊破而從山上滾落的花崗岩,人們稱它為「雷打石」。原本普通的一塊石頭,卻見證了一支新型人民軍隊軍紀的誕生。



井岡山茨坪西南面荊竹山下的「雷打石」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被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軍規」,然而它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前身是「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當年,毛主席就是站在這塊巨大的「雷打石」上向全體官兵宣布了三條紀律:1、行動聽指揮;2、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3、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井岡山會師畫像


雷打的石頭,鐵打的紀律。站在「雷打石」前,尋根小組感慨良多:當年,毛主席帶領秋收起義部隊初上井岡山時才800餘人,那時候紅軍就開始抓紀律建設了,這是何等的雄韜偉略!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一支人民軍隊,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卻贏得了群眾的支持。」90多年來,正是有鐵的紀律作保障,中國共產黨才帶領全國人民浴血奮戰,一往無前,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


一條挑糧道,見證官兵情深


「一根扁擔兩頭彎,毛委員用它把米擔,來回走了百多里,從寧岡一挑挑上了井岡山……」


古道彎彎,翠竹萬頃。循著一陣陣歡快的歌聲,尋根小組來到了「朱毛紅軍挑糧小道」遺址前。


縱然道路曲折,也沒能阻擋紅軍前進的腳步


紅軍挑糧小道位於井岡山黃洋界地區,山路陡峭蜿蜒。當年,為緩解井岡山上駐軍的吃飯問題,毛主席和朱老總就是在這裡和井岡山軍民一道,頂風冒雨,翻山越嶺,一天往返100多里,從寧岡挑糧上井岡山。


「當時已經42歲的朱老總,穿著草鞋,戴著斗笠,白天和戰士一起翻山挑糧,晚上還要籌劃作戰打仗。戰士生怕累壞了他,就勸他不要挑糧,可是又說不過他,只好把他的扁擔藏起來。第二天,朱老總又找來一根扁擔,並用柴刀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從此,再沒有人敢藏他的扁擔,但大家挑糧的勁頭更足了。」聽著講解員生動的講述,尋根小組決定重走「挑糧小道」。



尋根小組肩挑裝滿糧食的籮筐,重走「紅軍挑糧小道」


雨後的山路,泥濘濕滑,尋根小組肩挑裝滿糧食的籮筐,拾級而上。沒過多久,幾個人就已經滿頭大汗,氣喘吁吁,雙腿像灌了鉛似的沉重,但大家沒有一人叫苦叫累,而是相互幫助、相互鼓勵。



走完「挑糧小道」,尋根小組交流體會感悟


尋根小組中年齡最小的戰士王磊,硬是咬著牙走完全程,他在自己的《尋根日記》中寫道:「我邊爬邊想,我們輕裝上陣都覺得吃力,而當年的革命先輩帶著武器挑糧食,一步一步地攀登,這是一種怎樣的意志和信念?作為紅軍部隊的新傳人,尋根之旅更加堅定了我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一行鮮血字,挺起不屈脊樑


在井岡山這片熱土上,處處生長著忠誠與信仰。


幾天的尋訪中,有一組數字讓尋根小組感到很震驚:在1927-1929年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革命鬥爭中,共犧牲英烈約4.8萬人,平均每天就有近60人獻出生命……



劉仁堪用腳趾沾著鮮血寫下「革命成功萬歲」六個字


劉仁堪,江西省蓮花縣第二任縣委書記,也是該旅前身「蓮花赤衛隊」的創始人之一。由於叛徒告密,他被敵人逮捕。在獄中,敵人對他威逼利誘,妄圖得到全縣共產黨的組織和人員名單,他寧死不屈。敵人毫無所獲,便要將他斬首示眾。臨刑前,劉仁堪慷慨陳詞,痛斥敵人,敵人就用匕首割掉他的舌頭,頓時,鮮血在他的全身流淌。劉仁堪不能說話,但依然毫不屈服,而是緊咬牙關,忍著劇痛,用腳趾沾著鮮血,寫下了「革命成功萬歲」六個字,英勇就義。



劉仁堪烈士雕塑


「面對屠刀,有人選擇投降,有人選擇屈服,而劉仁堪卻選擇了堅持。我想,在革命戰爭年代,正是因為有無數像劉仁堪這樣的革命先烈和共產黨員,不惜用滿腔的鮮血和寶貴的生命,才擎起了民族的脊樑。」參加尋根活動的該旅90後女幹部林春莉的一席話,引起大家的共鳴:尋根就是尋找初心,守住最初的心才能走最遠的路。


【後記】


大型雕塑「井岡紅旗」


離開井岡山時,一座「井岡紅旗」大型雕塑映入尋根小組的眼帘,它既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寓意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從井岡山燎原;又像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昭示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向勝利。


習主席在2016年春節視察井岡山時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作為一支從井岡山走出的紅軍部隊,77集團軍「猛虎旅」正在結合新的時代條件,思戰、謀戰、練戰、備戰,努力打造「陸戰猛虎」,鑄就「西部鐵拳」,讓井岡山精神在建設新型勁旅的征途上綻放新的光芒。


源 | 中國陸軍(ID:army81cn)


來源 | 孟 利 王 玉


刊期 | 20182147期

本期編審:錢曉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陸軍 的精彩文章:

八一前夕,他們向軍旗告別
揭秘常規部隊里的「特種部隊」,他們到底有多牛?

TAG:中國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