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立一個不打臉的Flag?

如何立一個不打臉的Flag?


Photo via Shutterstock





各位讀者,好久不見。




入題之前,先分享一下我最近的心情。












圖源《延禧攻略》



眼看一年時間過去了大半,我對自己今年份Flag的完成情況做了一下盤點:




計劃寫50篇文章,目前寫了14篇。




計劃看50本書,目前看了5本。



計劃練出胸肌腹肌人魚線,目前,嗯……




回顧過往數年,我在立Flag這件事上,似乎一直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很少贏過散漫的靈魂,倒像是被懶癌虐成了一個抖M。




圖源《鳴鳥不飛》




所謂久病成良醫。




雖然計劃大多沒有實現,但對如何立一個不打臉的Flag,我還是積累了一些經驗,甚至在某些事情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截至今天,已經做到連續585天上廁所不玩手機,堅持116天每天背10個日語單詞。





軟體 iBetter




以下,就談談我的經驗。願勤者看了,雞血上腦日日精進。懶人看了,少走彎路及時行樂。



 1、

定小目標,不要定大目標。




想看一本書,馬上買,買到了當月看完,這是小目標。而一年看50本書,則是大目標。小目標容易一蹴而就,大目標容易半途而廢。



 2、先用小目標培養自律性。




做不到節食,懶得運動,沒耐心看書,就先試試每天早上喝一杯熱水,看看能堅持幾天。或者嘗試5分鐘不刷手機,10分鐘不刷手機,15分鐘不刷手機,看看能堅持多長時間。




 3、「不做一件事情」比「做一件事情」簡單。




在很多次年度計劃落空之後,我開始用「上廁所不玩手機」來培養自己的自律性。這件事不費腦力,不耗體力,很容易達成。一次不玩,挑戰兩次。一天不玩,挑戰兩天。不知不覺,這個習慣我已經保持了快600天。




 4、定可以量化的目標。




跑一公里、背十個單詞、看半個小時的書,一天過去了,做沒做到很好評估。而「我要開始減肥啦」、「最近想學點什麼東西」、「還是應該多看看書啊」,只能算心愿,不能算目標。




 5、用打卡軟體記錄計劃的執行。




做一件事情,連續堅持了多少天、累計堅持了多少天,這些數據會提升自己想要放棄時的心理成本——啊,我已經堅持這麼多天了,這個時候放棄好可惜啊。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




 6、用獎賞事件激勵計劃的執行。




比如我背日語單詞,就給自己設定了規則。想玩遊戲了,先複習單詞。想玩半小時,複習100個,想玩一小時,複習200個。看電影、看劇、看綜藝節目、出門打麻將——把所有娛樂活動和背單詞鏈接在一起——這樣背單詞的時候心情總是愉悅的。同時,只要背了100個新單詞(即做到堅持10天每天背10個單詞),我就會給自己買一盒牛蛙吃。




 7、關掉大部分手機軟體的通知功能。




因為每一次不經意地拿起手機,都有可能陷入一個巨大的時間黑洞——勢必會干擾計劃的執行。而忽視絕大部分的手機通知消息,並不會對生活有任何影響,我驗證過了。




 8、遠離瀑布流式的社交媒體。




永遠刷不完的內容,耽誤時間還在其次,最可怕的是它們會消磨人的耐心。15秒就能迎來一個梗,140字就能經歷一次情節的反轉,每天情緒都在喜悅、感動、震撼、憤怒、焦慮的變換中高速波動——人會變得沒有耐心,沒有耐心去看一個幾十萬字鋪陳敘述的故事,沒有耐心去實現一個需要持續努力才能看到成果的目標。




 9、別輕易定閱讀、健身類的目標。




在養成習慣之前,別輕易去挑戰這兩件對耐心、意志力和投入時間要求極高的事情。曾經買書不撕膜、辦卡不健身的我深刻地這麼覺得。




 10、一次只買一本書。




想要看書,一次只買一本,看完再買下一本。不用湊單、不用省郵費,因為買書不看浪費的錢會比郵費多得多。




舉個實例,前年世界讀書日,我讓讀者給我推薦一些書目,大家推薦了一百多本,我一口氣先買了其中的六七本。然後,就永遠地卡死在了《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第二章。




 11、別花太多錢辦健身卡。




直接舉實例吧,前年夏天,老婆準備給女兒找個游泳的地方,看到一個健身房,覺得不錯,想著自己也能來鍛煉。銷售一鼓動,打算辦卡。我說別辦了吧,來不了幾次的。她說哎呀,辦吧辦吧。一辦,辦了三個人三年的卡。結果到目前為止,女兒大概去了5次,老婆大概去了10次,我稍微強一點,去了38次——前年33次、去年5次、今年0次。




 12、請個健身教練。




實在想立健身的Flag,實在想辦卡,那不如索性再請個健身教練。注意,私教的重要性,不在於教授你規範的動作,不在於保護你不受傷,而是在於他們每次「還有三次、你可以的、你可以的」的鼓勵,能蓋過你快要崩潰時心底「哎喲哎喲、去他媽的、不行了不行了」的聲音。




基本上,我還是建議多數人不要去健身房、不要辦卡、不要請私教、不要做深蹲。因為大家最終的感受會趨同——自己的身材能練到多好不知道,自己的意志有多薄弱倒是了解得清清楚楚。




 13、投身積極的氛圍。




想跑步,就結交喜歡跑步的人。想做飯,就結交喜歡做飯的人。共同話題、群體氛圍,能推動著人持續地往前走。




我前兩年打算自學日語,結果背完五十音就不了了之了。今年報了一個日語的線下班,每周去上一節課,每節課三小時,上完了回來背單詞、讀課文、做作業。不知不覺,已經上了快20節課,背了1000多個單詞——如果只靠個人意志,我恐怕做不出來這樣的事。




 14、設立用來逃避的目標。




意思就是,設立一些目標,不是為了實現,而是為了讓其他目標跟它們比起來,顯得沒有那麼難。比如我在文首提到的那些,一年寫50篇文章、看50本書、練出胸肌腹肌人魚線。




當我每次不想寫文章、不想看書、不想去健身房,想要逃避這些事情的時候,就開始學日語。學的同時,內心會產生一種「雖然今天沒有寫文章、沒有看書、沒有健身,但今天學了日語啊」的自我安慰感。這種自我安慰感讓人非常舒適,會極大地提升繼續學日語的動力。




想想做一件事情很難,但不做又有愧疚感,那就逃避著去做另外一件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事。嗯,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自我安慰、自我激勵的過程吧。




 15、總結。




總的說來,想要達成一個目標,我的經驗就是:通過微小的目標培養自己的自律性,通過可量化的目標讓自己能夠看到進步,通過打卡和獎賞等方式培養自己的習慣,接下來,就是排除干擾、懷抱熱情,然後一天天、一天天,等待習慣在不知不覺中開花結果、成就目標。




 16、最後的話。




當然,即使是萬般地抖擻精神、想方設法,也仍然有無論如何就是做不好一件事的可能。但這依然有著積極的一面——至少,它能夠降低我們對周圍人的要求。




自己學不好外語,就能接受孩子做一個中等生;自己一看書就困,就能體會丈夫癱在沙發上刷手機真的好舒坦;自己做不到堅持健身,就能理解妻子想要減掉小腹上的游泳圈到底有多難。




你我普普通通,各自胸無大志,就這麼及時行樂地過下去,不也挺好?




嗯,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自我安慰、自我激勵,和自我麻痹的過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櫻桃畫報 的精彩文章:

世道變壞,是從嘲笑中年男人開始的

TAG:櫻桃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