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宋朝開始,漢人再也無法吊打游牧民族?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那就是宋朝之前的各王朝是可以吊打北方游牧民族的,比如漢朝趕走匈奴,肅清了大草原,唐朝滅亡東西突厥等。
但是,從宋朝開始,游牧民族開始在軍事上佔優勢,漢人王朝再也無法徹底擊敗游牧民族。
宋朝被遼金蒙古吊打,直到滅亡。
明朝趕走了蒙古,但僅僅幾十年後就發生了「土木堡之變」,蒙古重新崛起,明朝只能統治長城以南的地方。
中國最後的三個王朝竟然有兩個是少數民族政權,細思恐極。
另外,蒙古之前的匈奴、突厥等都被趕走了,而現在的草原依然是蒙古人的地盤。這說明從宋朝開始,漢人已經無法趕走游牧民族。
為什麼宋朝之前漢人能吊打游牧民族,從宋朝開始就不行了呢?
一,宋朝之前漢族政權一直在走上坡路,從宋朝開始逐步陷入停滯。
中國古代文化最繁榮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
從此以後,中國文化基本再也沒產生更為強大的文化,只是把原來的文化發展到了極致,有時甚至倒退。
比如中央集權制、郡縣制等都是來自戰國時期的秦國,儒家文化來自孔子、周公,道家文化則來自老子等。
這套文化在宋朝之前很先進,領先世界。
但安史之亂後,中原大亂,契丹等少數民族政權接納了很多漢人儒生,把漢人的制度和技術帶到了游牧政權那裡。游牧民族開始變得強大。
此時,漢人還在吃諸子百家的老本,制度創新不足,文化幾乎陷入停滯,漢族政權對游牧民族的文明優勢開始減少。
二,漢人的有一個致命缺陷:盲目自大,很少向其他民族學習。
自古以來,漢人就掌握了東亞地區最先進的文化技術,把周邊民族都看成蠻夷,認為蠻夷學習漢人天經地義,漢人決不能向蠻夷學習。
於是,一方面漢人在文化上陷入停滯,另一方面游牧民族積極學習漢文化和技術,雙方的差距在逐步減少。從宋朝開始,雖然漢族政權依然在人口數量和經濟規模佔據優勢,但游牧民族憑藉在機動性和後勤上的優勢,與漢族政權已經勢均力敵,雙方誰也無法幹掉對方,陷入對峙狀態。
而一旦漢人王朝陷入內亂,游牧民族就可以入住中原,建立少數民族政權。
總之,宋朝是一個轉折點,漢人與游牧民族攻守易勢,不只是因為宋朝腐敗、慫和打壓武將,而是漢人陷入文化停滯的惡果。
先秦諸子之後,中國再也沒有產生劃時代的文化成就,還不向別人的民族學習,註定有一天會優勢不再。宋朝的悲劇和元清入住中原只是中國近代史百年屈辱的預演。


TAG:雲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