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黃君璧:渡海白雲貫古今

黃君璧:渡海白雲貫古今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黃君璧(1898—1991),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國畫老師。台灣畫壇把溥心畲、張大千、黃君璧稱為「渡海三家」。黃君璧是一代山水畫大師,尤以畫雲水瀑布為長。他筆下的作品雄偉壯麗,氣勢萬千,雲山瀑布,自成一格,為世人所讚譽。

黃君璧與宋美齡在台北故宮

近代畫壇群峰羅列,論及畫工技藝,學派影響,確有多人在黃君璧之上。但若論及人生安康順意,他卻是走得比誰都遠。雖然先後三家渡海赴台,但是大千去國,溥儒早亡,蔣氏夫婦的提攜,使其成為台海畫壇唯一的領袖人物。他在師大的作育英才,直接授業弟子便近乎千人之多,也使其藝術教育主導了台灣畫壇主流。

渡海三家:黃君璧、張大千、溥心畲

在「渡海三家」之中,黃君璧既沒有溥儒的「舊王孫」情結和名士風度,也缺少張大千風流高逸的仙豪之氣 。但與張、溥相比,黃君璧沉穩樸厚,始終以平實的態度,涵容古今的奮求,蒼拙的筆墨風格自里於藝術之林,即使在享有大名的晚年,也總是保持著順時守著的生活態度與藝術精神。

習畫波折

黃君璧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繼承父業經營百貨公司,賣洋貨,是當地較有名氣的一個商人,而且也是一個國畫愛好者,家中藏有大量名家的畫作。可惜的是,在黃君璧5歲的時候他就去世了。要不,他很有可能會成為黃君璧第一個國畫啟蒙老師,但世事無常,他的去世也造成了黃君璧少年習畫的一波三折。

黃君璧在他父親去世之後,由他的伯父、舅舅一起照料他的生活教育。但他們管教風格嚴厲,而且都不贊成黃君璧學國畫,所以每次看到他們走過來,黃君璧就得趕緊把畫紙顏料藏起來。不過,幸運的是,他的哥哥、堂哥們都愛惜這個年少弟弟的「繪畫天賦」,偷偷給他送畫紙送顏料甚至幫他盯梢。一直到16歲走進廣東公學就讀,他一直都是「偷偷摸摸」地學國畫,繪畫的基本功也就是靠這樣的功夫「竊」來的。

有趣的是,大抵是少年黃君璧「竊畫」心切,竟然感動了一個素昧平生的國畫裝裱店的老闆,黃君璧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路過該店,經常駐足觀望其中的畫作,那個老闆也是惜才之人,竟然毫無防備之心地將店中所藏有的珍貴名畫借給黃君璧臨摹。少年黃君璧如此執著,也就不怪乎其在後面所取得的成就了。

臨摹到了一定階段,黃君璧難以突破了。就在這個時期,機遇再次眷戀他,他遇上了他國畫人生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恩師」。當時的國畫名家李瑤屏。李瑤屏教學不拘一格,提倡吸收融會西方繪畫手法,比如寫實、透視、色彩的層層疊加等。這對於傳統的強調寫意習慣於閉門造車的國畫教育來學,李瑤屏無疑是給學生開闊了更廣的視野。對於這種不常見的猛料教育,黃君璧欣喜若狂地接招了,紮實的繪畫功底也讓他對應用起新手法來得心應手,很快就從陳舊的國畫風氣中脫胎換骨,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但技法歸技法,要想在保留國畫的「意境深遠」的同時又能體現西方繪畫的「寫實」,黃君璧就不得不選擇一條漫長的路「行萬里路」。在這過程中觀山閱水,華山、峨眉山、嘉陵江……祖國的大好河山讓他眼界大開,讓他對國畫中重要組成部分「雲」、「水」有了更真切的感悟和認識,他筆下接近寫實的雲和水也讓傳統國畫畫面開始「生動」了起來。不過,在輾轉全國各地山山水水之後,他的心中依然有一個遺憾,缺少生命中那種奔騰雄偉的「瀑」。

這個遺憾直到晚年才得以解決。晚年時期,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去國外籌辦畫展的途中遊覽了世界三大名瀑之一,加拿大的尼亞加拉瀑布,而後一鼓作氣遊覽了另外兩大瀑布伊瓜蘇瀑布和維多利亞瀑布,當時已經是74歲高齡的他興奮得像個小孩子,從各個角度「仰看」,甚至專門雇了一架飛機圍繞著瀑布長時間「平看,俯看」,這也就造就了他後來畫作中出現的常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飛瀑」。是他,讓國畫從一泓湖水變成了一條靜靜流淌的河。

民國五十八年春,君翁赴美加邊境尼加拉瀑布實地寫生景

生活的質樸

黃君璧先生的衣食住行無不貫徹節儉的原則。穿著簡約,出行多搭公車、甚至步行。一些繪畫用具都是儘可能的多次循環使用。宴客吃飯,最不願看到的便是盤中剩菜沒有吃完。

黃君璧先生有時候也會因為節省而鬧出一些趣事。比如有一次在學校給學生上完課回家,外面恰逢大雨,黃君璧先生堅持要坐公共汽車回家,一手撐著傘一手拿著畫。公共汽車上人很多,擠著擠著回到家,畫卻掉光了。

但黃君璧先生卻不是真正吝嗇之人。和學生吃飯時,學生非常想請老師吃飯,但是黃君璧先生總是貼心地悄悄把帳結了。因為他總是覺得,學生辛苦生活不易,捨不得讓學生破費。

此外,他還多次捐贈錢財或價值不菲的畫作,用於幫助有需要的人。

愛心事迹

黃君璧的國畫造詣極深,蜚聲中外,但他的義行善舉更讓世人稱道。他在越南為西貢華僑公立中正醫院捐畫籌募濟貧醫療經費;在新加坡曾以南非寫生巨制一幀,捐贈給李光前文物館;他又代征現代名畫精品20幀捐贈,另外又捐畫展收入40%為文物館的發展基金,令新加坡僑界感佩不已。

1987年他做了一項「愛心計劃」籌募基金,以藝術為孤老貧弱做熱情捐助,此年他已89歲高齡。

晚年思鄉

他早年確曾學過西畫,他的某些作品(如畫雲水)在構圖、用光方面也吸收了一定的西畫因素,至26歲,他又同李瑤屏等一起組織以發揚中國畫傳統為宗旨的癸亥合作社(兩年後擴組為國畫研究會)。黃君璧不僅用功於古人,也著力於師法造化。這正如他的題畫詩所描述的:「生平最愛寫雲山,潑墨雄奇自展顏。我與長松同一格,風摧雨撼倍堅頑」。

由於政治環境的原因,居台後的黃君璧再也沒能回到大陸。他晚年思鄉,懷念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場景,於是南海故鄉、江南煙雨和巴蜀景色,紛紛進入他的畫幅,圖畫不足述情,續以詩跋表之。1974年(77歲),他歷時一月之久創作《羅浮圖卷》,畫後題詩多首,茲錄其二:「早入飛雲訪赤松,當時年少把芙蓉。金丹未就朱顏改,羞見麻姑玉女峰」,「老人峰上少年游,回首蹤塵五十秋。洞府雲深仙跡渺,抱珠橋下瀑爭流」。詩後跋「亂世遷流,故山名勝時縈客夢。入此歲來,余年七十有七矣。傳世之思不敢有,懷舊之作不可無。杜門謝客窮一月晨夕,始畢此圖。後之覽者當知海外棲遲、故園滄桑之感也。」這懷舊之思和「海外棲遲、故園滄桑」的慨嘆,令人唏噓。

黃君璧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今年你不能錯過的一場書畫比賽……
當年到底有多少文物被遷往台灣?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