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宋畫品×名流集藻冊

大宋畫品×名流集藻冊

此《宋名流集藻冊》為「蝴蝶裝」形制,共十二幀。每幀有清乾隆皇帝的御筆題詩,與畫意相對應,抒其感悟和評論,畫頁裱邊的上端附有題籤。依照《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的順序是,一開「燕文貴,納涼觀瀑」;二開「趙伯驌,碧山紺宇」;三開「蕭照,丹林詩思」;四開「李迪,雞雛待飼」;五開「蘇漢臣,蕉陰擊球」;六開「李迪,無花果圖」;七開「劉松年,山館讀書」;八開「梁楷,三高游賞」;九開「梁楷,秋柳雙鴉」,十開「陳宗訓,秋庭戲嬰」;十一開「魯宗貴,玲峰鵓鴿」;十二開「陳可久,春溪水族」。

「蝴蝶裝」書籍裝幀形式之一。始於唐末,盛行於北宋。其裝訂方法是將每頁從中縫把有文字的兩個半頁對摺,背面空白處在外,然後把這樣對摺的一疊散頁用一張紙從前包到後面,並將各頁折口處牢牢地粘連在這張紙上,以免脫落,這樣就形成了蝴蝶裝的書。其所以得名,是因為書冊打開後左右對稱,猶如蝴蝶展開雙翅,因而稱為「蝴蝶裝」,或「蝶裝」。

燕文貴 納涼觀瀑

畫面無款印,對幅清朝乾隆皇帝題七言律詩一首。鈐乾隆內府諸收藏印。畫面鈐有石渠寶笈、寶笈重編等印四方,對開鈐有太上皇帝之寶等印璽。全畫用筆粗豪,畫風近李唐一派而有創新。曾經清內府收藏。

兩邊石山挾泉水奔騰,重擊大石,水花飛濺。閣後老樹、叢竹蔥鬱。瀑布高懸直下,平中寓險。意境恬靜清幽。對開有清高宗弘曆題詩。裱邊舊題籤為燕文貴納涼觀瀑七字,觀其畫風,與燕氏無涉,顯系後人誤題。

此頁繪清溪一灣,溪畔水閣掩映在蓊鬱的翠樹秀竹之中,背景峭壁堅崚,飛瀑如練,溪流急湍擊石,清波拂岸,充滿著夏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水閣之中一高士白衣袒胸踞席而坐,凝視潺湲,若有所思。整幅不用界尺,粗筆徒手繪水榭,人物、樹石、建築頗有生拙之趣,極具文人畫氣息,是「意筆樓閣」的早期作品。

趙伯驌 碧山紺宇

趙伯驌,(一一二四至一一八二)字希遠。伯駒弟。和州防禦使。少從高宗於康邸,以文藝侍左右。善山水、人物,尤長於花鳥,傅染輕盈,頗有生意。界畫亦精,嘗繪姑蘇天慶觀樣進呈,考宗書其上令依原樣建造,即今之玄妙觀。

兄弟博涉書史,皆妙于丹青,以蕭散高邁之氣,見於毫素。嘗論畫以為寫人物、動、植,畫家頗能具其相貌,但吾輩胸次,自應有一種風規,神氣悠然,韻味清遠,不為物態所拘,便有佳處。況吾所存,無媚於世,而能合於叢情者,要在悟此。故二人以一圓墨,舒捲萬象,俱受聖知。凡所落墨,皆縹囊玉軸為上方珍玩。卒年五十九。《宋史·趙師幸傳、畫繼、畫評、圖繪寶鑒、清河書畫舫、松隱集》

蕭照 丹林詩思

蕭照,拜李唐為師,公元(1131-1162)年間,補入南宋畫院為待招,又補迪功郎,賜金帶,作品有《山腰樓觀圖》、《秋山紅樹圖》、《岳祠漢柏圖》、《光武渡河圖》、《竹林七賢圖》等,杭州顯庄觀、西太已宮等處有他的壁畫。夏文彥《圖繪寶鑒》:「畫山水人物,異松怪石,蒼涼古野,惜用墨太多」,有記載說:「蕭照尤喜為奇峰怪石,望之有波濤洶湧,雲屯風卷之勢」。

李迪 雞雛待飼

李迪,雞雛待飼圖款識:「慶元丁巳歲李迪畫。」「慶元丁巳」即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鑒藏印鈐宋代「張則印」,明代「項元汴印」、「墨林秘玩」、「項墨林鑒賞章」、「神」、「品」等,又一朱文印模糊不辨。裱邊鈐清乾隆皇帝「太上皇帝之寶」、「八征耄念之寶」璽印2方。

圖繪兩隻雛雞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氣凝神,彷彿聽見母親覓食的召喚,正欲奔去。畫面描繪傳神,將雛雞嗷嗷待哺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充分反映了溫馨的農家情調。畫家用黑、白、黃等細線密實地描繪出雛雞毛絨的質感,生動地繪出雞雛幼小可人的生動神態,體現了深厚的繪畫功力。此圖為李迪晚年所畫,構圖極其簡潔,無任何背景相襯,卻捕捉住了雞雛回眸的剎那間神情,動人心弦。按所見李迪繪畫真跡,有自題年款作於南宋慶元十四年丁未的,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也需要七十三年,那麼,李氏在世之年也該在九十以上了。據此,有人對此畫是否為李迪所作,提出質疑。

此幅與畫家在前一年創作的《楓鷹雉雞圖》相比,在審美意趣上全然不同,前者展示的是和風細雨的婉約情調,後者則是張揚自然界生命相殘的嚴酷氛圍,由此可見李迪表現各種題材的能力。

此圖自民間入藏清內府後,雅好書畫的乾隆皇帝除賞識其藝術造詣外,還從帝王角度聯想到勤政愛民的治國之策。他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臨摹此件作品,並且喻令摹刻多份,頒賜給各省督撫,希望這些地方父母官將所轄地區的百姓視為圖中的雞雛,在處理政務時要「實心經理,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

對幅有清乾隆御題五言詩一首:「雙雛如仰望,其母竟何之。未解率場啄,誰憐空腹飢。展圖一絜矩,觸目切深思。災壤民待哺,慎哉群有司。」鈐「含英咀華」、「即事多所欣」2印。

清內府《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蘇漢臣 蕉陰擊球

《蕉陰擊球圖》無作者款印。對幅清高宗弘曆御題詩一首。本幅、對幅及裱邊鈐高宗弘曆「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鑒藏印,共6方。

此外,湖石拉開了前景人物與背景芭蕉間的距離,增強了畫面的縱向層次感。在筆法上,作者注重物象間的對比互襯關係。人物與芭蕉為中鋒運筆,線條工整細勻,如行雲流水;著色渲染濃淡相宜,清新明潔的色調有助於表達輕鬆活潑的主題。湖石則以粗筆重墨表現,線條勁練,轉折頓挫中見洒脫。湖石所呈現出的堅硬質地成功地襯托出人物纖秀婉約的形象及芭蕉飄逸潤澤的自然美。

在宋代類似於《蕉陰擊球圖》的作品很多。以寫實的筆法描繪民間生活、反映「市井細民」的審美趣味是宋代繪畫的一大特色。當時湧現出眾多繪風俗畫的著名畫家,如王居正、張擇端、李嵩、蘇漢臣等人,他們的作品以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原題籤作者為蘇漢臣。此幅雖在題材、筆法上與蘇漢臣的畫風較為接近,但在藝術表現的造詣上卻遠不及蘇漢臣,因此,此圖當是與蘇漢臣同時代的佚名畫家之作。

此圖原載《宋人名流集藻冊》。圖繪一仕女童於桌旁觀看一老一小兩人作擊球行了遊戲。庭院中綠草如茵,湖石矗立,芭蕉成蔭。仕女認真觀球的神態和兒童擊球的細小動作刻畫得自然生動。全圖用工筆重彩法,衣紋勾線簡練細勁,設色艷而不火,工而不板,為南宋小幅人物畫精作。此圖蕉題籤為蘇漢臣作,但究其畫風,與蘇漢臣有別。在古代,見嬰戲必題蘇漢臣作,見牛必題戴嵩,見馬即題韓干之類,實屬偏見,故今改為無名氏作。畫中鈐有「東萊」印一方,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李迪 無花果圖

圖中無花果已然成熟,撐開綠萼露出了果實。此圖以中鋒行筆,淡墨勾勒,線條細勁流暢,顯現出畫家以線塑形的嫻熟功底。葉片色彩的渲染則是先在葉尾部著以墨綠,再用清水將綠色向葉尖暈開,不僅呈現出濃淡有致的色澤變化,且枝葉的鮮活姿態也得以表現。含苞者敷以石綠色,綻開者用白粉染出,清淺的綠色構成畫面的主調,體現出宋人花鳥畫淡雅清逸的美學品格。

本幅無款識。鈐印半方,印文模糊不辨。裱邊鈐乾隆皇帝「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古稀天子」等璽印3方。

對幅有清乾隆皇帝御題五言詩一首:「果結必資花,卻有無花者。別名木饅頭,或因形弗雅。綴子於葉間,累累復若若。七利名徒傳,幾團見實寡。錢塘特寫斯,應寓別意也。庶子與家丞,個中兩弗假。」鈐印「用筆在心」。

劉松年 山館讀書

《山館讀書圖》描繪的是文人雅士所嚮往的閑適生活。長松掩映之下,長案臨窗,清風徐來,窗外傳來書童打掃落葉的聲音,間或聞得幾聲鳥鳴,寧靜悠閑,倚案展卷,何等愜意。

對幅乾隆皇帝題詩:「竹籬權閉戶,松舍乃開窗,卻寓暗門意。不同畫院腔,詩書趣有永,風月浄無雙,童子勞掃徑,足音早斷跫。」騎縫鈐有乾隆皇帝「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鑒藏印。

梁楷 三高游賞

畫上題云:御前圖畫梁楷筆。這幅畫可以代表他的人物畫的風格。人物面部表情很細緻,而衣履則以寥寥數筆成之,更顯得迅捷有力。後來的許多畫家都從他這裡得到了啟發。

梁楷 秋柳雙鴉

此圖前人定名《秋柳雙鴉》,實則寫唐代詩人王維五言絕句《鳥鳴澗》詩意。王維的詩「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繪鳥鳴澗春山月出的夜景,既幽靜,又有生氣。梁楷的畫,以渴筆焦墨繪一節斷裂的枯柳,三兩根枝條昂揚向上又飄拂而下,突兀地將整幅扇頁中分為二,構圖大膽,以奇制勝。大片空白處淡墨暈染出的薄雲滿月,給空谷春山平添了幾分神秘。初升的月亮驚起的兩隻山鳥奮飛呼鳴,打破了夜空的靜寂,老柳雖然細弱,枝條卻仍堅韌,使觀者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搏動。

梁楷作畫,以「減筆」聞名,此幅亦不例外,寥寥幾筆就生動地勾畫出所表現物象的主要特徵,描繪出花鳥的內在神韻。大片的空白使畫面顯得空濛含蓄,給人以筆墨有盡而意無窮的想像空間,達到了「於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效果。

陳宗訓 秋庭戲嬰

簽題陳宗訓作。圖中三個兒童玩耍,兩個在爭奪一支紅纓槍,一個回首凝視。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十分可愛。身後假山一座,石後綠頁扶疏,地上小草聚散,畫面具有自然真實之趣。畫面用筆工細,設色鮮艷而調和,構圖新穎別緻,為難得的兒童題材畫佳作。有別於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魯宗貴 玲峰鵓鴿

魯宗貴,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畫家。工花竹、禽鳥、窠石,用筆意趣有餘,描染佳妙,尤長於寫生,雞雛乳鴨,頗有生意。傳世作品有《春韻鳴喜圖》。但梁楷洒脫自如的率真性格,全照著自己的感覺走,似乎沒人能夠限制他。

陳可久 春溪水族

陳可久,善畫魚,理宗寶佑時與范安仁同為畫院待詔。師法徐熙,多小品畫。傳世作品有《春溪水族圖》冊頁,現藏故宮博物院。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壽山石」千百年來,為何無法撼動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