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篆刻創作五字真經

篆刻創作五字真經

第一個字:宗

篆刻創作以秦漢印為宗。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宗,按《說文解字》其意尊也,祖廟也。秦漢印乃篆刻藝術之鼻祖,印宗秦漢早有定論,前人有過很多論述,不必一一列舉,只不過其內涵與外延在當下有所增加與擴充而已。深入研究學習中國篆刻史,從中領悟古人治印之道,掌握古人治印的表現語言,遵循藝術的發展規律,在創作實踐中加以合理的運用與發揮,我們的篆刻作品才會有淵源而非無源之水。篆刻創作以秦漢印為宗而絕非秦漢印盜版,更應是知彼知己,汲古得新,何況以刀刻石的篆刻創作方法與秦漢鑄印大不相同,加之文人治印的藝術創作與古代鑄印司、作坊印工的理念有別。篆刻創作以秦漢印為宗,入得秦漢方入篆刻,但又絕不可被秦漢所囿。

第二個字:本

篆刻創作以書法為本。漢字的藝術有以其義為表達的文學藝術與以其形為表達的書法、篆刻、刻字藝術,需有非文字篆刻,但還是以文字篆刻為主。清人鄧石如的印從書出理念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書法性是篆刻藝術表現語言之一。本為事物的根源,篆刻是漢字的造型藝術之一,書法自然就成了篆刻創作的本,而寫印稿就是書法為篆刻服務的關鍵與橋樑。當代篆刻常有見刀見筆之說,其中見筆就是指有書法的書寫藝術感覺。篆刻創作以書法為本,篆書的研究與學習尤為重要,以古璽為依託的篆刻創作以學習金文為主,以漢印為依託的篆刻創作以學習秦篆、漢篆為主,若創作以漢急就章為依託的寫意印以學習秦詔版為主。篆刻作品的邊款創作五體皆全,書法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篆刻家首先是書法家。

第三個字:術

篆刻創作以太極哲思為術,術在此是方法。秦漢時期,印章鈴蓋於封泥之上作為憑信的用法,與我們今天印章鈐蓋於紙的用法類似,而鈐蓋出來的效果則恰恰相反。印章鈐蓋於封泥之上,陰文的印成了陽文,陽文的印成了陰文;印章鈐蓋於紙上,陰文的還是陰文,陽文的還是陽文;當代的鋼印是陰陽兩合而壓出的陽文。篆刻源於印章,印章自有陰陽,陰陽源於太極。而篆刻創作以太極哲思為術,不僅僅是在於形式,更重要的是把太極的哲思運用到篆刻的圖式與創作的理念上來。印面文字的凹凸、疏密、虛實、主次、大小、奇正、動靜與線條的長短、粗細、方圓、連斷、燥潤等一系列陰陽關係,都可用太極思維的方法來考慮與解決,從而在篆刻創作中對印面章法與文字點、線、面的陰陽關係作出藝術處理,創作出精品力作。

第四個字:魂

篆刻創作以金石精神為魂。明代印學大家朱簡在《印經》中指出:碑鼓所遺,鼎彝所識,惟金石是則。爰契以蕃,分隸代興,惟金石是證,作淵源。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西泠印社辦社之宗旨。在中華漢字書法發展以及研究學習中離不開金石,隨著書法學與印學的形成,金石精神作為一種文人精神也就形成了。《說文》解釋:魂,陽氣也。陽氣入形體主管精神,而篆刻創作以金石精神為魂方有金石氣、金石味,直接的說才有古味,才有漢字文化的傳統基因,才有華夏民族精神,才有中國精神。在篆刻創作中不管是寫稿還是刻制,都要把金石感作為一個重要的篆刻表現語言來研究學習與應用。篆刻的沖刀法、切刀法、一刀半法、朱文的向線下刀法刻出的自然崩裂是增加金石感的有效方法之一。除刻之外,對印面點、線、面的刮、擦、劃、斬、磨、敲、打等做舊、殘破的方法都是增強金石味的手段,當然度的把握是成功的關鍵。

第五個字:道

篆刻創作以時代審美與個人主觀意識為道。《文心雕龍》中多處談到,作家詩人要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藝術作品是有時代性的,是帶著自己的時代要求與審美及作者的思想而誕生的。篆刻作品也不例外,璽印、秦印、漢印、唐宋印、押印、明清流派印等都各自帶著自己時代的特色及作者的思想。縱觀中國篆刻史,每一次印章圖式的改變都是一次篆刻藝術的革命,同時也是一次改朝換代的革命。自然,今天的篆刻創作就是以當下的審美要求為創作方向,而不可能按戰國、漢朝或是其它歷史時期的要求與審美來進行篆刻創作。我們不是古代人,但若干年以後我們也將成為古人,我們要留下什麼,值得思考,硬是要玩穿越,也僅僅是仿古而已,最終走入窮途末路。人各有性、人各有志、人各有情,而是篆刻作者各自有自己的篆刻創作審美取向,各美其美,因此篆刻創作離不開作者個人主觀意識。

宗、本、術、魂、道戲稱篆刻創作五字真經,五字各有其內含,相互之間又關係甚密,絕不可以孤立地理解。不同修為層次的篆刻作者對篆刻創作有不同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總之篆刻創作貴有淵源、貴有時代感、貴有新意、貴有思想。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圈 的精彩文章:

他因楷書被稱「字聖」,看完作品後你認可么?
毛澤東一生全部詩詞集錦,值得收藏

TAG:書法圈 |